文档详情

民用建筑防火基本要求.doc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04KB
约7页
文档ID:537941413
民用建筑防火基本要求.doc_第1页
1/7

民用建筑防火基本要求 一、防火分隔物   在建筑物内设置耐火极限较高的防火分隔物,能起到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   防火分隔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在防火分隔上有着显著作用,是优良的水平防火分隔物   〔一〕防火墙   从建筑平面看,防火墙有纵横之分防火墙一般为不少于4.00h耐火极限的非燃烧体墙壁防火墙应直接砌筑在基础上或钢筋混凝土框架上,并且要保证在防火墙上支撑的梁、板等构件在塌落时不会影响防火墙的强度和稳定防火墙两侧的木构件〔如屋面板、檩条等〕应全部截断,不得穿过防火墙,以免火从墙的一面延烧到另一面为了防止火从屋面上越过防火墙,还要把防火墙砌出屋面,形成一堵横断屋顶的短墙,当屋面为燃烧体〔木板、油毡、茅草〕时,短墙应比屋面高出500mm当屋面为非燃烧体〔瓦、石棉、铁皮〕时,短墙高出屋面400mm   〔二〕防火门   防火门可用非燃烧材料〔钢板、镀锌铁皮、石棉板、矿棉〕制成非燃烧体的门,也可以用燃烧材料〔木板、毛毡〕制成难燃烧体的门   1.20h耐火极限的防火门,适用于防火墙及防火分隔墙上0.90h耐火极限的防火门,适用于封闭式楼梯间,通向楼梯间前室和楼梯的门,以及单元住宅内,开向公共楼梯间的户门。

耐火极限0.60h的防火门,可用于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等管井壁上,当作检查门   防火门不仅要有较高的耐火极限,而且还应关得严密,使之不窜烟,不窜火   合计疏散人员和抢救物资的需要,设在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门不要采纳悬吊的闸板门或侧向水平的推拉门,因为这种门一经关闭,便不容易开启,特别是在起火的条件下,用这种门容易出问题,应采纳有铰链向外开的平开门   〔三〕防火卷帘   钢卷帘是用扣环或铰接的方法,把轧制成一定形状的一些钢板条,连成可以卷绕的链状平面,卷绕在门窗口上面的转轴箱中,形同卷起的竹帘,起火时把它放下来,挡住门、窗口以阻止火势蔓延   依据卷帘开启的方向,可分为:上下开启式;横向开启式和水平开启式等三种上下开启式及横向开启式,用于门、窗洞口和房间内的分隔水平开启式,用于楼板孔道或电动扶梯隔间的顶盖   需要把卷帘放下时,只须在转轴处将弹簧棘爪拉开,齿轮转轴即带动卷帘,由自重降落一般采纳卡簧或铁销固定在开启的位置   在卷帘内设置小门,对疏散少数剩余人员和灭火人员通过是十分必要的制定小门的方法是:在卷帘下角留有一洞口〔一般为750mm×1800mm〕,同尺寸的小门则悬挂在卷帘的边框上,正常状况下,门依附在专为门扇预留的壁龛内,使门不致特别墙面。

 二、安全疏散   〔一〕安全出口的数量   为保证公共场所的安全,应设有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在建筑制定时,应依据使用要求,结合防火安全疏散的需要布置门、走道和楼梯制定中要研究安全出口的数量是否能够满足需要,同时使他们都能有天然采光,有防火隔墙和顶板的保护,便于行走,有利于很快离开火场   一般要求建筑物都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这样,当一个被火堵住了,还有一个能够通行关于剧场、食堂、电影院、多功能厅等人员密度超过1.2人/m2的建筑物,即使有两个出口,也常会发生意外,影响安全疏散   〔二〕安全出口的构造要求   1、楼梯及楼梯间   民用建筑室内疏散楼梯宜设置有墙保护的楼梯间医院的病房、影剧院、礼堂、体育馆等建筑物和超过五层的其它民用建筑,除门厅内的主楼梯外均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不要小于1.1m,但也不宜过宽,过宽在人员拥挤时容易跌倒,必须在中间增加扶手栏杆   疏散用的楼梯间,宜有天然采光,不得已时应设置事故照明为了保证楼梯间内疏散的安全,在楼梯间内,除楼梯入口的门以外,不要把其它房间的门开向楼梯间为了保证行走安全,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如散热器等〕;疏散楼梯和疏散走道上的台阶,不要采纳扇形踏步;要在踏步外缘采用防滑措施。

  2、疏散门   门应尽可能地开向疏散方向但房间内人数不多,如60人以下,而且通过每樘门的人数不超过30人时,疏散的条件比较缓和,也可以向内开为避免因打不开门而把人困在起火的房间内,疏散通道上的门,不应采纳悬吊门或侧拉门   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入场门、观众厅的太平门,不要设置门槛,其净宽不应小于1.4m,门口前后不要设置台阶太平门一定要向外开,并在内部装置安全推闩,门关闭时只要推动横闩,就能把上、下、左、右门栓缩进,门向外推开,便可疏散当将横闩往室内拉,使门呈关闭状态时便会自动拴住,可防止关闭后由外面拉开,有利于管理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疏散楼梯、太平门,应在室内安装显然的标志和事故照明   〔三〕安全出口火灾事故照明   公共场所起火,人员伤亡较大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和在安全疏散中有无火灾事故照明和安全疏散标志有很大关系因为起火后,烟雾弥漫,可见度很低,特别是热烟作用下,人的神志不清,如果没有事故照明和显然的疏散标志,很容易迷失方向而导致人身伤亡   各种安全出口,例如封闭式楼梯间、疏散走道、地下通道、消防电梯前室等,都需要有事故照明灯和指示标志,标出"太平门"或"安全出口"等字样。

  为了安全疏散,在进入安全出口处和在疏散走道内,最好到处都有疏散指示标志指示标志,有发光型和反射型两种   楼梯口和太平门处的指示标志,一般设在门口上边   为防止事故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在起火不久便被迅速烧毁,影响安全疏散,最好能把事故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安装在非燃烧体结构或装修的表面上   建筑物内的配变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排烟机房等,起火后不能停电,不准离人必须保持工作的地点,也需要安装事故照明  三、防火间距   为了防止建筑物间的火势蔓延,各幢建筑物间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是必要的,这样能够减少辐射热的影响,避免起火对面建筑物被火烤着,并可为疏散人员和灭火战斗行动提供活动的场地   起火时,火在两幢建筑物间是靠飞火和热辐射蔓延的飞火借风力扩散得比较远,据统计1千米以外的易燃建筑仍有被点着的可能飞火波及的范围太大,不能作为设置防火间距的依据   在确定防火间距时,要合计热辐射的影响,同时也要合计人的因素,因为火灾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从经验得知,火灾初起阶段,热辐射作用的范围很小,而只有火灾发展到猛烈阶段时其影响就变得很大了所以,如果灭火人员能在起火后20分钟之内,即在火灾初起阶段到达火场把火控制和消灭,就不需要设置大的安全距离,这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有利于贯彻节约用地的原则。

  民用建筑物内的可燃物较少,比厂房或库房的火灾危险性小得多,起火后对四周的影响范围也比较小依据消防队一般都能在初起阶段到达火灾现场的条件,以及三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起火,热辐射对站在7米以外灭火人员的威胁已经很大,处在8米以外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如果没有水枪冷却,便会起火的实际,在三级与三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之间可以采纳8米;四级与四级之间可多一些,采纳12米的防火间距对一般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则最小可以采纳6米这样的距离也是灭火实战最起码的要求在建筑制定中,我们应该保证满足这个最低限度的防火安全距离在用地紧时,可封闭一些门窗;木屋檐改用非燃烧材料等辅助手段,来减少间距,满足防火要求   两座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指的是相邻外墙间最近的那段距离如果外墙上有特别的门廊、阳台、凸窗、木挑檐等燃烧体构件,则防火间距应从这些凸出部分的外缘算起   两座建筑物间相对的两外墙之间,如果其中较高的一面是防火墙,则这两座建筑物间可以不设防火间距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