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的应用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12KB
约6页
文档ID:470248554
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的应用_第1页
1/6

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的应用汤道盼【摘要】小球藻(国外称绿藻),是五亿四千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繁衍的生物它是一种单细胞的绿色微藻类,小球藻旺盛的繁殖能力,不管是环境改变或自然灾害都无法摧毁它们,其稳定的基因始终没有改变小球藻营养价值极高,是虾蟹理想的生物饵料在虾蟹养中,虾蟹池塘通过使用小球藻,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阐述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起到补充溶氧、改善水质、提供饵料,稳定水质等一系列作用,以及使用方法和培养管理关键词】小球藻;虾蟹;肥水;溶氧;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绿色生活、健康生活传统的养殖模式下池塘投药量大,养殖品种的规格小且有药物残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通过小球藻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改进养殖方法,减少药物的使用,形成一种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养殖成本,提高产量,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小球藻隶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非定形体亚目,卵孢藻科,小球藻属,细胞球形或椭圆形常见的小球藻有蛋白核小球藻、盐生小球藻、眼点小球藻、卵形小球藻和海生小球藻以似亲孢子繁殖是小球藻属中种类的惟一生殖类型[1].现简要介绍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的作用1.1 1小球藻在养殖中的主要作用提供饵料作用蟹苗有清水下塘和肥水下塘两种方式。

清水下塘蟹苗时虾蟹苗种活动力不强,摄食能力弱,由于缺乏适口饵料,蟹苗成活率较低,生产中多用肥水下塘[2]所以放苗前的肥水培藻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肥水则是培养可以作为早期饵料的水生生物[3]该环节不仅关系到苗的成活率,苗的健康状况,还关系到养殖过程中河蟹的抗应激和抗病害的能力及河蟹回捕率高低,更关系到养殖产量乃至养殖成败小球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干重计可达50%左右,是生产蛋白质的良好藻类而且含有维生素[1],生物多糖,不饱和脂肪酸,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是虾苗、蟹苗、最好的天然饵料,而且小球藻蛋白质中的天然免疫物质和促生长物质,是配合饲料无法达到的河蟹塘早期施用小球藻,池水嫩爽,河蟹通过过滤水进行采食,大大提高了脱壳成功率早期池塘水体较浅,阳光直射池底,光照强烈,在水体较瘦的情况下青苔极易大量爆发如用化学药品消除青苔,会对蟹苗产生药害,对肥水不利,对已栽水草不利,不宜采用而小球藻喜生活在较肥的水体中,所以通过肥水培藻,培养小球藻,应用生物竞争机制,还可以有效起到控制青苔的作用1.2 调水作用有人认为,养殖进入投饵阶段后蟹不再吃浮游生物,改吃配合饲料,水色和透明度并不重要,水越清越干净,水质就越好。

这样观点都是严重错误的须知,肥水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培藻,通过有益藻,改变了水色和透明度,而水色和透明度主要是由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透明度就越低,放出的氧气就越多大多养殖户都明白,天气好,不下雨,虾蟹不易生病相反,若是阴雨天,特别是暴雨、大暴雨,更有甚者或是台风天气,虾蟹就特别容易得病其实虾蟹发病的原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以上天气来临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供氧量不足,虾蟹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来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抗病能力减差容易得病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水体在酸性条件下容易爆发蓝藻,容易给虾蟹带来危害有研究表明硅藻与绿藻在养殖高峰期时占水体中微藻细胞数的比值高达90%[4]在养殖过程中使用小球藻,使其在水体中起主导作用,则可有效抑制蓝藻的发生,减小养殖风险解毒作用小球藻对增加水体溶氧,降解水中氨氮、HS、亚硝酸盐等毒素,有特殊功2效在重金属污染的环境条件下,藻类能够被诱导产生一种植物螯合的金属结合蛋白和金属硫蛋白MT(Meterothion-ains,MT),这两种蛋白靠多肽结合有毒的金属离子解毒[5]小球藻精中的成分:S—核玳缩氨酸能恢复红血球。

小球藻排除重金属的作用,有如下3种途径:(1)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的作用;(2)小球藻体中的有效生物活性物质(CGF)的免疫细胞激活作用;(3)小球藻体内酸性多糖的作用以上3种作用中,功能最强的就是小球藻生物活性生长因子(CGF)的作用,它会使体内的蛋白质合成机能正常化1.3 增加水中溶氧肥水就是为了培育良好的藻相,良好的藻相既能解毒,净水,又产氧,实践证明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大量的溶解氧,水体中70%左右的氧是藻类和水草产生的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是其他植物的数十倍,即摄取太阳能的力量非凡,被誉为“罐装的太阳”,是已知光合作用最强的生物之一所以小球藻对于池塘中的溶氧具有重要的作用1.4 提高虾蟹免疫力小球藻能够提供丰富、均衡的天然营养素,包括18种氨基酸组成的优质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叶酸、叶绿素、活性因子CGF、藻多糖、核酸等这些营养成分有助于诱发干扰素,激活NK细胞的免疫活性,提高防病能力和抵抗力小球藻具有修复细胞的作用,可以解除体内各细胞代谢异常的根源,使各器官的机能恢复正常2.1.1 小球藻能使吞噬细菌或病毒的网内系细胞作用过于活跃,小球藻富含丰富的活性生长因子CGF,它以一种全方位、多功能性的方式帮助免疫系统的整体运作。

因此,能加强对外侵细菌与病毒的抵抗力,即预防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疾病2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小球藻的使用方法养殖前期正常肥水使用水温低,光照弱,空塘时间长,清塘药残难以消除,有机质缺乏等都会对肥水培藻产生不利影响水温太低,藻类生长会受到抑制,如采用无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培藻,都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水温低,养分易向下沉入塘底,由于底泥中有机质缺乏,养份易渗漏流失,有的养份结晶于底泥中,水体表层的藻类很难吸收到养份,所以肥水培藻很困难措施:进水不宜过深,以10厘米为佳,在早期肥水培藻中,因小球藻在6°C时可以生存,故肥水水温不宜再低于此温度先使用解毒药物解毒,防止水中有药物残留用后第三天使用适量的生物肥,与此同时使用活力强盛的小球藻种植入水中肥水五日后水中肥力下降,应再次加入适量的生物肥2.1.2 青苔已爆发时的使用水体中已经存在大量的青苔,使水体清瘦,造成水体肥水困难对虾蟹生长照成不利影响措施:在水中溶氧充足的情况下,使用腐植酸钠加适量磷肥全池泼洒,三日后捞出死亡青苔后使用少量枯草芽孢杆菌兑水全池泼洒第二日全泼小球藻如需要施肥可以使用肥料2.1.3 蓝藻爆发后的使用高温季节蓝藻爆发,虾蟹摄食后不宜消化,且产生藻毒素,造成虾蟹死亡,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措施:蓝藻与细菌结构相似,亦称蓝细菌先使用红霉素加粗盐化水全池泼洒(也有使用硫酸铜的,在此不予推荐),同时配合增氧三日后使用解毒药物解毒解毒后第二天使用小球藻,如需要施肥可以使用肥料由于藻类的大量繁殖,水体中缺乏藻类需要的镁、锰、硅、硼、钙等微量元素,都需要及时补充,故最好补充一些微量元素的肥2.1.4 亚硝酸盐高的情况下使用蟹养到中后期,投喂量逐步增加,河蟹排泄物越来越多,多种动植物的尸体累加沉积,塘底的负荷逐渐加大这些有机物如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处理,会腐败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对养殖有害的物质措施:首先全池泼洒硝化细菌,待亚硝酸盐降低后使用小球藻与枯草芽孢杆菌全泼,可以起到肥水,调水,降低亚硝酸盐的作用2.2小球藻使用的注意事项(1)建议在晴天上午光照条件较好与溶氧比较好的情况下使用2)如果水中原生动物过多,应先杀虫,三天后再使用小球藻3)若水体偏瘦,肥力不足,应施用促进藻类生长的微量元素和复合肥4)小球藻使用前、后三天不得使用外用杀虫药和消毒剂,以免影响藻种的生长和繁殖5)贮藏时应在常温、密闭、阴凉干燥处可光照,避免阳光直射3小球藻的管理为减少养殖成本,我们也可以在养殖过程中自行进行小球藻的培养与繁殖,这样可以既减少养殖成本,又可以改善水质,提供饵料,提高虾蟹成活率,提高蟹的品质增大规格,使养殖户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藻类培养过程中光照、温度、等条件的控制对藻类生长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接种后加强管理是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6]现将该藻的管理技术价绍结如下:3.1通气根据培养液体积的大小及条件,采用不同的通气方法一般采用振荡培养、空气压缩机充气培养和人工搅拌培养,目的是通过充气和搅拌,使藻体充分接触二氧化碳和光照,并使藻体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加速其生长3.2光照在一定范围内藻的光合作用效率会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试验表明光强为4.5X103lx时小球藻生长最好因此,在晴天(尤其是夏天,培养室可用竹帘、布帘、遮阳网等进行适当遮光(冬季例外),阴雨天光照不足时应用人工光源进行补充光照[7]3.3温度在10°C〜36°C温度范围内都能比较好地生长繁殖,在25°C的条件下,,小球藻的细胞增长量及其增长速度均大于20C〜30C.所以小球藻最适温度为25C〜26C[8]3.4 pH值.pH在5.0〜9.0时,pH的对小球藻的影响较小,而最适pH为7.0由于藻类细胞大量繁殖,引起藻液pH值上升或下降,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经常测定pH值,并根据变化及时加以调节⑼3.5病虫防治在小球藻培养过程中,要经常观察藻液的颜色是否正常,是否有沉淀和附壁现象,液面有无菌膜以及有无敌害生物污染迹象等。

最常见的污染是原生动物,它们以小球藻为食,如有发生,可用漂白粉lppm进行杀灭为了防止病虫害及杂藻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始终为藻体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控制好藻液的适宜浓度,当浓度达1X107个/ml时,应适时的进行扩繁或采收利用虾蟹养殖是一项简单而又复杂的工程,其中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本文就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的应用进行论述,通过合理的运用小球藻,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技术运用科学的手段管理,控制虾蟹池塘养殖中的病害,从而取得良好的效益在不久的将来,小球藻在水产中的应用会越来越普及参考文献[1]孙成渤•水生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1.[2]黄瑞,张欣•虾蟹增养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40.[3]刘焕亮,黄樟翰•中国水产养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912-915.[4]李卓佳,贾晓平,杨莺莺•微生物技术与对虾健康养殖[M].北京:海军出版社2007:150-152.[5]王帅,梁英•不同浓度的Cd2+氮及其交互作用对小球藻的和微绿球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1(04):210[6]田程,崔建升,刘杰.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J],中国水产,2011(05):42[7]于贞,王长海.小球藻培养条件的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2005(03):209[8]张正洁,汪苹.自养小球藻培养条件的优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1(01):57[9]李奥搏,汪苹,张正洁等.异养小球藻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02):13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