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苑百花汉字造字法辨析湖北省恩施医专中医系(445000) 范开珍关键词:医古文 造字法 六书 辨析汉字是汉民族用以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其形体经历过漫长岁月的发展演变, 逐渐形成今天使用的方块形表意文字在古典医籍教学中, 经常遇到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分析, 必然涉及到汉字的结构和造字方法古人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归纳出六种条例, 清代以来多兼取东汉许慎所说的名称和班固所列的次序, 具体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即汉字的“ 六书”说 六书”对于人们理解汉字和进一步研究汉字的结构体系以及发展规律, 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至于“ 六书”的具体内容, 人们有时容易混淆, 特别是对于汉字造字法的分析,辨认不准笔者不揣浅陋, 辨析如次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法的结构特点和表意功能象形字是独体字这种字象实物之形, 就是把客观事物的形体描绘出来从外形看, 明显地残存着图画文字的痕迹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 象形者, 画成其物, 随体请汕, 日月是也象形表意的基本特点是描摹客观对象的形状特征构造字形, 体现语意, 使字符建立起与记录的词的联系其结构特点有三一是不能从中剖析出两个独立的字, 二是字形体现具体物象, 三是形体中无表音成分。
其性质是单纯的具体的表意符号, 关键是字要“ 象”物体之形指事字也是独体字这种字在形体结构上是用指示性笔画来表示新义许慎《说文》“ 指事者, 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指事字的基本特点是用指示性笔画表示一定的意向, 使字符建立与所记录的词或词素的联系这样, 所造指事字的符号作用就更为突出, 它的指示性笔画所使用的部位、意图, 也就成为我们“ 察而见意”的关键因而, 指事字的性质是单纯的抽象的表意符号, 关键在于“ 指”抽象之事会意字是合体字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拼合而成这是它与象形、指事字的重要区别,能从中分析出两个以至多个独立的字许慎《说文》“ 会意者, 比类合谊, 以见指伪, 武信是也其基本特点是组合若干单纯表意符号, 从它们之间的关系中体现新义, 而建立与所记录的词或词素的联系其性质是形符形符的复合的表意符号, 关键在于“ 组合后体现新义” 形声字也是合体字这种字既表意又表音许慎《说文》“ 形声者, 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其特点是取一字之形表明造字的意义, 另取一字表明造字的声音其性质是形符声符的复合的表意符号,关键在于“ 意音兼顾” 2汉字造字法的辨析在阅读古医籍时, 要判定汉字各自属于哪种造字法, 首先, 剖析要分析的那个字是独体字, 还是合体字。
若是独体字, 只有两种盯能, 要么是象形要么是指事若是合体字, 也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是会意, 要么是形声这样, 选择范围就缩小了一半其次, 分辨独体、合体, 即象形与指事, 会意与形声的区别象形字与指事字可从有无指示符号上去辨别当要分析的那个字被判定为独体字后, 然后分析象形与指事的区别象形字没有指示符号, 是对一些比较具体的事物, 使用图画的手法描绘出它的形状的轮廓或特征, 画成字形指事字必须具有指事符号, 是对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 象形字无法加以表达, 就采用一些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增加符号, 用这种象征的方法造字例“ 子”“ 公梦疾为二竖子’‘ 《秦医缓和》句中的“ 子”字很明显是独体字, 到底是象形字还是指事字, 关键在中间一横要弄清在甲骨文中, “ 子”字画着一个有头、有身, 并且有两条臂膀的孩子, 两条臂膀总是高举着,这一横是孩子两条臂膀的变形, 而不是指示性的符号因而, “ 子”是象形字而不是指事字例句中的“ 子”字用的是本义, 即孩子、儿童的意思用同样的方法, 也可分析目、日、月、吕、刀、口、山、户、牛、贝等都是象形字又例“ 本”“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 素问》三则句中的“ 本”字也是独体字, 它是在象形字“ 木”字的下面加一横, 作为指示性符号, 表示所指的是树木的根本,可见“ 本”字是指事字。
例句中用的是本义, 即“ 根本”的意思用同样的方法, 也可分析上、下、刃、寸、中、才、七、二、立、亦等都是指事字会意字与形声字可以朴读音上去辨别当一个字被判定为合体字后, 然后分析会意与形声的区别会意字由形符形符组成, 与读音无关形声字由形符声符组成, 与读音有关若某字其中一部分的读音和该合体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时, 一般可判定为形声字, 否则, 可判定为会意字例“ 尘”“ 目中无半点尘者, 才许作古书注疏 伤寒来苏集· 自序》句中“ 尘’, 字, 小篆写作“ 桑’, 由三个“ 鹿” 形符加一个“ 土” 形符组成, 表示群鹿奔跑扬起的尘土楷书简化为一个“ 鹿”加一个“ 土” , 再次简化后由“ 小”加“ 土”组成, “ 鹿” 、“ 土” 、“ 小”都与“ 尘”字没有读音上的联系, 因而可认定为会意字例句中的“ 尘”字就是用的本义, 即“ 尘土”的意思用同样的方法, 也可分析兴、兵、及、取、息、信、穿、采、夺、苗等都是会意字又例“ 洞”“ 故萍实商羊, 非天明莫洞 本草纲目》原序句中“ 洞”字, 许慎《说文》“ 洞疾流也从水, 同声字形的结构是左形右声, 由形符“ 宁”和声符“ 同”组成, 声符中的“ 同” 与该字“ 洞”在古代韵部相同, 皆属“ 东”部, 二者在读音上有叠韵关系, 因而, 可认定为形声字。
其本义是水流急, 引申为透彻、明晰例句中的“ 洞”字用的是引申义用同样的方法也可判定醒、忘、群、荃、空、傍、蛙、忍、裂、懈等都是形声字总之, 不管是独体字, 还是合体字, 只要弄清了古人造字的规律, 对于汉字造字法的辨认, 并不十分困难至于“ 六书”中的转注与假借, 很久以来, 学术界一致围绕着二者是不是造字法的问题, 意见分歧, 这是由于考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致如果从造字的实质是为语言的词制订书写符号这一角度看, “ 六书”都是造字法, 但从文字形体构造方式的角度看, 转注、假借却不是造字法, 而是用字法, 这就是文字学上常讲的“ 四体二用”说, 在此略而不论收稿日期 (199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