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杜甫与他的朋友们(PPT配套讲稿) 杜甫是一个很重视情谊的人他与盛唐时大量出名诗人都有交往如李白、王维、储光羲、高适、岑参、贾至、孟云卿、严武、元结、郑虔、任华等 今天我们小组主要介绍其中的四个:高适、岑参、郑虔和严武 杜甫在开元末年(739年)与高适在汶(wèn)上相识744年秋,杜甫与李白在梁宋一带与高适重逢他们在单(shan)父县的孟渚呼鹰逐兔,过了一番游猎的生活 他们有时在城里的酒楼畅谈痛饮,有时登上吹台,南望芒砀(dang)山上的浮云,有时在黄昏时走上单父的琴台,北望没有边际的寒芜,犹如能一向望到渤海的海滨杜甫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他这样写 桑柘叶如雨,飞藿(huò)去裴回清霜大泽冻,禽兽有馀哀 他们面对这样的风景,也谈论着时事,谈到几年来玄宗好大喜功,边疆将士们虚报功绩此时海内还没有凋枯,仓廪(lin)也还充实,但是 幽燕盛用武,供应亦劳哉 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 不久,三人都先后离开此地,高适南游楚地,杜甫和李白去了山东齐州 杜甫写高适的诗有好多,如《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写自己与高适的交情,想要向高适寻求扶助,《奉简高三十五使君》写杜甫与高适真挚友情,赞扬高适才华。
在高适做官时,有《寄高三十五书记》、《奉寄高常侍》,杜甫梦想他能够正军定乱傅庚生的《杜甫诗论》中提到“杜甫和高适的情谊,是基于一致的爱国情怀的高适入朝为官,杜甫赞美他,对他抱有很大梦想杜甫敬重高适是一位当代不成多得的人才” 后来听到高适故去后,杜甫作《闻高常侍亡》,有肝肠寸断的感觉 其他杜甫写高适的诗有:《送高三十五书记》、《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寄高适》、《寄高三十五詹事》、《酬高使君相赠》、《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岑参于公元715年出世,小杜甫三岁,天宝十一年(752年)秋天,与杜甫、高适、薛据、储光羲曾同登慈恩寺塔,各有题咏,杜甫作了《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岑参那么有《与高适、 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有人在研究为什么岑参写的诗题目中没有提到杜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一下资料 在同游几位诗人的诗中,都描述了这座塔之宏伟以及在塔上会意的风景之奇俊,储光羲写道:“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宫室低逶迤,群山小参差”;高适那么说“言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岑参说“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都强调了塔的高峙和登临时的傲岸苍茫。
他们的诗都表现出人们登上高处就犹如升入虚空,与人世隔离了,而杜甫的诗那么不然,他没有出世之感,他说: 自非旷世怀,登兹翻百忧 杜甫在秋日的黄昏望见秦山破碎,泾渭难分,从无语的山川里看出时代的危机,随后他用借喻法写出对唐太宗的憧憬和对玄宗的惋惜 回首叫虞舜 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 日晏昆仑丘 两年后,也即天宝十三年,杜甫又与岑参再次聚首,同行的还有岑参的兄弟,他们在一起同游了位于现陕西户县的渼陂. 肃宗至德二年,杜甫被任为左拾遗,与裴休等人推举岑参,岑参当时任监察御史,举荐后被任为右补阙这以后,杜甫去朝,岑参的生活也根本在西北边塞度过,两个人在这段时间里疏于联系,音书久隔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在秦州,有寄诗《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guó)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当时岑参正在河南做虢州长史后来,杜甫飘泊剑南,杜岑二人十余年未通消息永泰元年(765年)五月,杜甫由水路离开成都时路过嘉州,而当时的嘉州刺史正是岑参,但是由于行路匆促,杜甫并没有登岸,也没有遇到故人他经过嘉州、戎州(宜宾)、泸州、渝州(重庆),九月到了云安,在该地养病养病期间,杜甫得知岑参出任嘉州刺史,有诗寄之《寄岑嘉州》。
诗的前两句是“不见故人十年余,不道故人无素书”,可见,两个人在离京去朝,各自奔波之后,已经多年失去了联系不过,在岑参得到杜甫寄诗之后,两人又恢复了书信来往,不时有诗札往还,岑参常把自己的新诗寄给寓居在夔(kuí)州的杜甫 杜甫后来得知了岑参的死讯后,他在寄于高适的诗《追酬故高蜀州(适)人日见寄》的序文中说:“今海内忘形故人,独汉王瑀与昭州敬使君超先在”,说的是过去的故人当中,挚友已不剩几人,心里特别萧瑟 长安十年的后期,杜甫处于个人困苦与时代痛楚一天比一天加深的时期,这时期里却有一个挚友能使杜甫暂时笑破颜开,有时甚至恢复早年的豪兴,这个挚友就是郑虔杜甫贫困到不能忍受之时,他有时发出悲愤抵挡的声音,有时也消极的用一两句幽默来减轻痛楚的重担,这是一种逃避的心情这种心情杜甫在郑虔面前最轻易显露,只要见到郑虔,他便能在诙谐的言谈中暂时得到抚慰 安史之乱之时,郑虔被污附贼,杜甫为他辩白,写了《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中把郑虔从洛阳逃出说成“握节汉臣回“,把郑虔比作苏武其中又说他”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表彰他对朝廷的忠心耿耿后来朝廷对陷贼官吏的态度前后不一,郑虔又被贬为台州司户参军,杜甫未能与之而别,乃做《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
公元758年春天,杜甫偶然经过郑虔的故居,回想起二人旧日的哀乐与游迹,他写下了《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一诗,诗中写到 酒酣懒舞谁相拽?诗罢能吟不复听 第五桥东流恨水,皇陂(bēi)岸北结愁亭 在此之后,杜甫还写了几首回忆郑虔的诗《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xíng)阳郑公虔》、《九日五首》之三等 郑虔在764年死去,杜甫在成都听到消息,作诗哀悼他,一开端就说“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 杜甫与严武是世交,往來時間很長,都愛好做詩,酬唱較多,又曾同朝為官,相知也深 尤其是杜甫居成都期間,嚴武在生活上曾給杜甫以切實的幫助,杜甫也曾應邀入幕,二人關係空前紧密 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严武带着仆从和酒肉来拜访杜甫,杜甫写道“竹里行厨洗玉盘,花间立马簇金鞍严武邀杜甫作其幕僚时写道:“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着鵔jùn鸃yì冠此后二人诗作往来频繁,严武成了杜甫除李白,高适之外的又一知音严武称杜甫为“杜二” 宝应元年四月,肃宗死,代宗即位,六月,召严武入朝,杜甫送别赠诗《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远送此后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落莫养残生 永泰元年(765),严武不幸突患疾病,死于成都诗圣杜甫深切悼念,反复咏吟,对严武作了高度的评价 “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把早卒的严武比成颜回、贾谊,给尘世留下了遣憾把严武比成诸葛亮,比成汉武帝时使蜀郡文物开展起来的文翁,他的来去使蜀中崇山峻岭为之载轻载重可见杜甫对严武达成推崇备至的程度了 杜甫赠与严武的诗有好多好多,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