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集团摒弃家族制 2002-8-27 9:19:32新华网浙江频道 08 月 27 日电 今年,一个消息震动了朝野: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 “巨无霸”企业吉利集团董事局局长兼总裁、首席执行官李书福,终于作出了抉择,请来 两位“空降兵” ,取代于他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从 8 月起,中军大将易帜,李书福本人只担 任吉利集团董事长 这两位“中军大将” ,一是吉利集团 CEO 徐刚,年仅 41 岁,博士,原黄岩财政局副局 长,1995 年调入浙江省财政厅工作,2000 年被任命为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省地税局 总会计师,是浙江省最年轻的厅局级干部之一二是吉利汽车 CEO 柏杨,女,年仅 33 岁, 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系毕业的学生 记者闻讯之后,内心十分惊愕,当时就出现了两个“不可思议” ,一是,李书福是不是 在搞新闻炒作?在记者的眼睛里,他实在是中国大大的好制造新闻的人物其二,徐刚是 一个省副厅级干部,十年媳妇熬成婆,何以肯“下嫁”到一个竞争焦点的民营企业中?就 为这两点,记者一时心动,立刻拨通了徐刚的,约请采访19 日下午 3 时,记者终于 与这两位新老总裁见面作为全国有名的新闻人物李书福,尽管他个子不高,但,双目炯 炯有神。
他一见面,便对本报记者吼着说,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择,决不是在那里炒新 闻,而是长期以来在血的实践中,经过整整五年的深刻思考与三年难以煎熬的阵痛之后, 才作出的抉择 一、分化下的整合与重组 李书福说:我们李氏兄弟和几个同乡一起“组合”起来的吉利集团,随着集团业务的 发展——特别是他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从事汽车制造后,他所辖的家族式的企业立 刻出现了分化三年前,一因经营思路上的分歧,二因想圆自己的汽车梦,他的弟弟李书 通离开了吉利集团自立门户,在上海金山征地 800 亩,投资数亿元创办了杰士达集团,并 重组陕西省第二汽车制造厂,希望利用民营企业的资金和机制的优势“盘活”陕西第二汽 车制造厂,再将它搬迁到上海来,生产“杰士达”汽车此外,杰士达还与吉林江北机械 厂合作生产 10 万元左右的“杰士达美鹿”两厢、三厢车及旅行车双方商定由吉林江北机 械厂制造,上海杰士达集团负责研制开发和销售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杰士达集团已 初具规模,自主设计、外型漂亮、性能卓越的两厢美鹿已在高层上销售了近千台,三厢美 鹿也将于四季度下线,并已初步形成了年产 5 万台的现代化汽车工厂的雏形;预计今年 “美鹿”汽车将产销 1 万辆左右。
但,由于“杰士达美鹿”与今年 3 月 30 日下线的“吉利 优利欧”在价格上相近,同样采用“丰田 8A”发动机,目标市场几乎完全重叠,全锁定在 经济型家庭轿车上;更要命的是杰士达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拿到车辆生产许可证;各种各样 的困难让杰士达汽车尴尬难为,无奈之下李书通不得不把轿车项目转手给李书福 兄弟毕竟是兄弟,到了关键口,哪有不扶之理?他又一次发出 SOS,与兄弟重新携手 合作几经艰苦的工作和谈判,直到今年的 7 月 5 日,他这个中国吉利集团,又一次在上 海与上海杰士达集团重新联手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专业分工、共图发展”的四 项基本原则,进行资产重组在这一个多月里,双方就各自的优势进行评估,达成资产优 化重组的合作方式吉利集团以部分非汽车类资产和承担部分债务的方式,置换了李书通 的 6.0 以下乘用车生产销售项目的股份双方签署这项资产置换协议后,又私下口头达成了一项兄弟间的“君子协定” 那就是:今后吉利集团主要开发轿车和小客车市场,杰士达 集团则是生产摩托车、大客车和货车,不再涉足轿车业,以避开兄弟间的互相残杀 李书福说,分了又合,合了又分,分分合合,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这是市场经济发 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由于资产重组,企业要想走出低谷,务必用现代的眼光, 重新审视自己那就是:必须淡化家庭模式,引入现代化管理,走活合理家族资源配置的 这盘棋他说,他现在很像《三国演义》里火烧新野的刘备他必须三顾茅庐,礼贤下士, 找到更多的诸葛亮式的人物,为我三分汽车行业的天下作好人才优势的准备 二、必须淡化中的必须强化 李书福深有体会地谈起台州企业很难突破的瓶颈之一那就是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模式 “家族式企业”在中国是个略带贬义的词,在海外华人世界里,同样也是一个带有贬义的 词这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家族式企业管理业已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无 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生存,这就像桌子上放着的那只薄冷水杯子,根本不堪高温的 一击 他说,在资本积累时期,家族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打仗要靠父子兵嘛就拿他们吉 利来说,从一个做装满产品的小厂,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制造汽车的民型企业;没有兄弟 朋友间那时候的共同努力、艰苦奋斗是不可能的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过去与现在 是景不同、致不同一,过去产品只是面向全省,现在是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二,过 去技术含量不高,现在步步必须要有高科技;三,过去只是小打小闹的小作坊,现在整条 线都是现代化数字化的先进程序;四,过去只有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就能走马上任、大 打出手的“游击队” ,而现在,动则却是成千上万的“正规野战军” 。
你想,一个野战军的 总司令,若是他不懂高科技,不懂综合作战,不懂得用高层次眼光审时度势,没有一点战 略胸怀把握全局,你怎么指挥千军万马?况且,过去他这个企业一直存在着三个要命的弊 端一是知识的严重老化过去与他一块儿起家的基本上都是农民,初中毕业差不多是企 业决策层中的最高学历现在他要的是硕士,博士——大量高知识、高层次人才过去他 们是靠着一股“拼命三郎石秀的精神”办企业;现在,不仅要靠山不可摧的敬业精神,更 要靠情商,智商,决策的理智与科学的精确分析二是由于家族制的局限性,企业中一直 存在分配上的不合理,多劳不多得严重阻碍着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有时候上下一片怨声载 道,造成人心涣散更叫他受不了的是好多他一手招来的高知人才,由于学识不同、观念 不同、气质不同修养不同理解不同,而挥手与吉利“拜拜” 三是现代企业要想发展,要想 开拓,很关键的一点是练好内功搞好管理这好比是一个大活人,他的五脏六腑都出现缺 损,自己都支撑不住自己,何以出重拳打别人?过去由于家族制,一度时间使他们这个企 业损耗加大,失信严重,多头领导,众口难调,导致内部管理失控 三、为什么百万军中专取此二人为“将”? 记者十分关心的是:李书福你为什么百万军中专取此二人为“将”?李书福笑着解释 说,现在世界上所有大公司,比如说奔驰、宝马,哪一个不是在用有财务背景的人做高层 管理?我想我也应该这样做。
徐刚是上海财经大学的硕士,现在在读博士,浙江一年 800 多个亿的税收是经他的手收上来的,他是浙江省税务局的总会计师,对各企业的运行状况 非常了解,在我的眼睛里他不是一般的行政干部 当记者说到徐刚有着良好的政府背景是否你想利用他这一点时,李书福顿时笑得像一 座佛他说,他与政府官员沟通的方法绝对和金钱无关,我与他都不支持用金钱购买权力 的做法若是这样,我李某人和徐某人就成了联起手来搞腐败的人物了关键的一点是: 异类相吸,同忾相求说白了,只一点 ,两个人看问题的视角非常相近,深层次的问题上 就十分容易沟通同时,这两人不论在生活上、性格上、工作上互补性很大 柏杨这个女人呢,是去年八九月份开始谈的,是她自己写的申请书他说她在职位申 请中写到“给我一个平台,我还你一片蓝天” 叫他深思了整整一天,也感动了一整天李 书福说,他之所以选用她,主要是因为她的经历和专业比较合适吉利的发展从技术背景 看,她硕士学历,曾参与并主持沈阳金杯客车制造公司十年规划改造计划的项目,并参与 了华晨金杯项目的具体操作及中华轿车项目的前期工作后进入一家美资的零部件制造企 业,担任常务副总,主要负责企业重组、改造及管理培训方面的工作,期间接受了多次现 代化管理培训的课程如 CE 等。
在任职期间,她成功地对该企业进行了 ERP 项目的实施, 导入了很多管理模式,使得企业从一家全面内销的企业成为一家全出口型的企业 李书福说,我之所以取此二人为“中军大将” ,主要是两点,一是人才互补,二是吉利 决不再搞家族企业,而是惟才是用一方水土养八方人 四、是“退位”还是“归位”? 记者说,最近有关你李书福“退居二线”的消息频频见诸于报端甚至有人还将你与 华晨集团原董事长仰融的“隐退”拴在一条线上,从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民营企业 在轿车领域难成气候,中国轿车拒绝第三势力李书福一听,就有点生气了:“谁批准了 我退休?这是个常识性问题,吉利集团是个民营的股份制企业,我是集团的大股东和董事 长,这怎么‘退位’?你想买我的股份,看我会不会卖给你!” 徐刚说:“这根本不是退位,而是扎扎实实的,从实际出发归位 ” 李书福说:“在发展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这条道路上,我从来没有想过要退缩因为 有一点我非常清楚,不进则退,一退,便是死路一条,只有前进,前进,再前进,我这个 集团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希望你们想一想,以前我不但要做一些决策性的工作,还要深入 到一线去做一些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
一只手不能同时按两只跳蚤 这对企业的发展不是十分有利有句老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现 在聘请一些高级管理人才来分担我的一部分的工作,我可以腾出时间来作更深层次的考虑 十个主帅九个闲,这“闲”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是要“闲”新思路,二是要“闲”出找毛 病从几个月的运行情况来看,他们工作得非常好、非常出色,企业也由此开始出现新的 变化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记者采访至此,心想:李书福到底是李书福,他不愧为中国 汽车业的第一狂人,第一痴人;也不愧为汽车民营企业的巨无霸因为他真正的苏醒了, 这就预示着明天他将会风风火火地扑向新世界 (据《台州商报》/郑九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