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经脉的方法可分两种:一是引导真气来打通经脉,但必须要有明 师在旁指教方可,这对于练功的大众来讲不现实二是作不引导在 本篇的修习禅定过程中,作者即选择了不引导法,只要修习者一心一 意把意念放在呼吸上,达到“止”的境界体内气机开始启动而产生 “真气”流动,但修习者切记不要理会这真气的动向,顺其自然,更 不可去导引它,否则影响练功的效果密宗气脉学以三脉七轮为主,所谓三脉是指左脉,中脉,右脉但以 中脉为主,中脉的位置以男子而言,是由海底——会阴穴即肛门之 前,睾丸之后的地方一直上贯头顶,即发际以上四指处以女子而 言,是由海底——子宫底部,一直上贯头顶发际以上四指这条脉络 即是中脉在中脉的左边,由左睾丸上去,紧挨中脉至头的顶部,这 条脉络即是左脉在中脉的右边,由右睾丸上去,紧挨中脉至头的顶 部,这条脉络即是右脉这三条脉络合称三脉至于七轮名称是:梵穴轮,顶轮,眉间轮,喉轮,心轮,脐轮,海底 轮它们并非真有七个轮盘,而是部位的代号,分别分布于头顶发际 以上四指{梵轮},头顶中央部位{顶轮},鼻子以上两眉中间{眉间轮}, 喉头部位{喉轮},心口部位{心轮},肚脐部位{脐轮},会**位{海底 轮}综合以上共称三脉七轮。
道家养生气脉学,总称奇经八脉附件一有关的关窍经脉图夹譯「乡 先由督脉介绍,督脉是 尾闻一i " 脑勺部位上去,称为督口处,喉头处别都有三关,丹田,膻中穴,十二重楼枕穴以上称为任督二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明堂 祖窍 玉拄-中丹田乳头黄雄〔土裳)館帶(脐)4—下丹曲部开始,剜脊椎而上,经后 任脉是由人体内海底开始,经肚脐处,心后背的尾椎任脉在前,督脉在后这之中分•任脉的前三关是:下 尾闾穴,夹脊穴,玉在督脉的后三关是其他横于腰际的带脉,还有冲脉,再加上阴维脉统称奇经八脉为何人体是一样,道家与佛家对人体经脉称谓却不同?作者为此在本 篇里加以说明,是为方便修习禅定者,能够全面了解人体气脉学其 实在道家的道书中,他们把人体经脉与气脉的种种变化,统统都用隐 语,术语关于隐语及术语的意思,在古时是秘不外传比如,道书 中的:“左青龙,右白虎”就是佛门密宗的左右脉前朱雀,后玄 武”指的是人体经脉学的任脉与督脉大周天”是指气通左右二脉 “河车运转任督二脉”就是小周天虽说佛家与道家经脉学称谓不同, 各有千秋但站在经脉学的立场来讲,实际是殊途同归修习禅定与气通督脉 当修习禅定达到了基本上可以把心念拴在呼吸上,其他妄念也基本降 服,这时的大脑中非常静,已到初步定境。
继而,修习者会觉察到在 自个的会**开始,有一股时热,时胀的气流,起于会阴,循后背脊柱 向上,经脑颠顶部沿头额而下行至鼻柱,修习者切勿惊恐,这是气通 督脉的象征另外,在气通督脉的过程中,修习者身体的强弱也会出现不同的征兆, 在此,作者把体弱者与体强者出现的征兆,详细说明,使修习者无后 顾之忧,循序勤加用功{一}体弱者的征兆:这是指体弱有病或年岁老,还有病根隐伏体内而未察觉者当这些修 习者练至气行督脉时,则会感觉背部胀疼,甚至有背部痉挛现象,而 且后背一片冰冷有了上述情形,修习者首先要明确知道:这并非修 习禅定出了毛病,这是证明自己生理上有病,或者是潜伏体内疾病的 反应,更值得庆幸的是若不经过修习禅定的测验,还不会提前知道体 内有病另方面,修习者知道自己有病,包括肺病,胃病,肝脏病, 心脏病等等内脏疾病这皆是修习禅定而发出自我治疗疾病的功效无论修习者知道或不知道体内疾病的大或小,只要有坚定的信心,不 懈的修习禅定,就能够自我治疗,很快病症消失,而渐入佳境中国著名的气功家蒋维乔大 师,他在没有练气功之前,早已患非常 严重的肺病,后来开始修习静功,体内宿疾逐渐消失,以至成为我国 著名的气功家。
所以说:“有病方知身是苦,健时多向乱中忙”{二}身体健康者的征兆:到了这个阶段也会出现背痛或肩部痛,但是背部发热,象有股东西在 活动,只是很难往上动的感觉,这即是道家所说“河车”运转到夹脊 穴这一关,是气通督脉的过程与现象望修习者认清这也是阳气到 达“还阳穴”的现象,此时,一定放松心念,守住呼吸,不要把注意 力集中背部,只管专心修习安般,其他痛楚的现象一概不理,那这股 气就会豁然松弛,打通夹脊穴,进入心境开朗,精神充沛超出常人的 境界气通玉枕穴(后脑) 当修习者的气机打通夹脊穴这一关后,这股气便循督脉线上行至头部 的后脑——玉枕穴从中国传统的医学观念,“头为诸阳之首”所以 作用最大,它与大小脑神经,间脑,以及脑下垂体等组织密切相关 人体头部有三大要穴:玉枕,前脑,间脑作者依气脉的顺序来先分 析讲明玉枕穴等到气机通过了腰部,背部后,便自然而然升到后脑,当这无质无形 的气机到达玉枕穴的时候,修习者在坐中就会感觉神志不太清明,昏 昏沉沉,似睡非睡的状态或者在昏昏迷迷中看见事物与景象,在这 阶段,修习者要保持健全的修习禅定的理论就是保持一知:守住呼 吸,不理会这些现象,即会黑暗来临,就有破晓天亮。
气机到达后脑,可说是修习者在禅定方面向前迈进非常大的一步,但 在这阶段,也是很复杂而又麻烦的阶段值得欣喜的是,气通玉枕这 一关,便可打通中枢神经与大脑神经部分的气脉而入佳境麻烦的 是,打通了玉枕穴,前脑与间脑在将通而又未通之时,在这阶段,修 习者的脑神经受到气机的影响,而会出现幻觉或幻象,有时预测小事 也灵验,因此以为已得神通其实这只是心力的本身,的确具有灵验 的感应功能这些小的感应只不过是修习禅定初始的验证,并不是真 正出现特异功能,此时,对大事情并不会灵验,因为定力还不够的缘 故修习者到此时的境界后,千万不要得少为足,沾沾自喜在修习 禅定过程中,无论出现任何景象与验证,要统统不予理会,否则会被 修习中的假象,幻象所蒙蔽而功败垂成,须加倍努力,待气机通过间 脑,便会心境豁然开朗气通前脑 气通后脑玉枕穴以后,气机移至前脑,此时的现象反应,不如在后脑 时复杂,它的反应,便是前额左右两边太阳穴发胀,感觉眉心与鼻根 之处,有鼓胀或轻微刺痛的感受,但原先杂念纷纷的情形,到了这个 阶段,基本上没有了,较之过去发生在生理与心理的痛楚感受,也相 对减少了至于幻觉,在这个阶段还是有的,未发生之事,也能提前 知道,修习者须认清这并非是天眼通,这只是修习禅定的一点小利益 而已。
千万不要去执着它其实这是心念之力与脑波的摩擦而发出暂 时的现象另一种现象是练功者在练功过程中,指的是正在打坐时,便会闻到檀 香气味,以及别的各种香味,这是练功者内脏的正常体香,,换句话 说,若是功夫不到这个程度,是不会闻到的,是为修习禅定的功效 气通间脑气机通过了前脑这一关,修习者要放松头部的感受,继续守住呼吸, 这股气机就会自然的回转于大脑和小脑之间,称为间脑继而上冲到 头顶中央{泥洹宫},密宗称为梵穴轮世俗的练功者以为这已打通督 脉,其实,并不尽然,这是初步打开了中枢神经气通间脑之时,在头的顶部有胀满感觉,就象有物体压在上面,这是 间脑没有打通的缘故修习者对这些现象不要理会,更不要把注意力 放在头部,只坚守呼吸,浑身放松而听其自然继而,修习者就会感 到头顶中心,发出一股清凉如水,异常舒适而下沁心脾之感,这股清 凉甘甜的津液下降,由舌尖接住而下咽在七支坐姿中,要求舌抵上 颚,即起到这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时下降的津液至香至甜,香是清香,甜并不是糖之甜味,可说形容 不出来中国道家所说的:“醍醐灌顶,甘露洒须弥”,“玉液琼浆” 就是指这下降的津液,修习者须知:这下降的津液,并非是平常口中 的唾液。
道家认为此下降的津液,是返老还童的长生之酒,虽言过于 神秘,但的确它能起到祛病延年的功效此时,不食而不会感到饥饿 或服气能够辟谷总之,在修习禅定过程中,气机已通达了腰部{尾闾穴},肩背{夹脊 穴},头顶{泥洹宫},眉间{印堂穴},后脑{玉枕穴},以及前脑,间 脑到此时,可以说已经打通了督脉,修习禅定的路已经迈了一大步, 切不要得少为足,再接再厉,等待气机下降,再打通任脉对任脉的认识 任脉包括了五脏六腑,它的中心在人体的中宫,在医学上也称中宫, 主要器官就是胃脘,即是胃部按阴阳八卦的理念,它是五行{金木 水火土}的“土府”所谓“四象五行皆籍土,九宫八卦不离壬”就 是这理论的依据暂且不谈,但脾胃对人体的健康长寿,至关重要,无 论大小疾病发生,第一警告就是胃口不开,食欲发生问题这是任何 人都体会过的打通任脉是在打通督脉之后,如果任脉打通,中脉也就通了无论佛 教,道教,还有别的宗派,有句常言“一脉通而百脉通”即是指任 脉而言任脉一通,紧接而来便是轻安现象,也就是能够入定的前奏 之后才能“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人体的巨大能量便会显现出来所以,无论修习任何功法,都不能心急,况且很多的修气功,修气脉, 修功夫者。
都拿着些皮毛再练,整个修气脉的系统还没搞清楚,甭说 开发自身潜能,就健康而言,都会有问题道家还有个名词叫“焚修,炼师”这也表明,作为练功者,想出成 就,就必须苦修,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气通任脉,就是中宫气通了,就体会到充实之谓美的感受孟子所说: “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就是这个阶段,而也是真真实实的 境界佛家密宗中讲:喉轮至心轮部位打通之人,就可以无妄念也 是这个阶段气通任脉及其象征道家养生修习者气通督脉之后,在努力上进,到达肠胃有气泡滚动, 鸣荡的声音,经过这一征兆,就有食欲大增的情形但也不可贪图口 腹之欲而过分吃饱其次在“中宫”胃部有了这些现象,可能在同一 时期,会有打嗳气等现象关于嗳气,这是胃气上行,将要气通食道 管{十二重楼}的象征,修习者要任其自由,等到十二重楼的气机冲开 以后,便头脑清新,胸怀舒畅而且由头顶降到唾腺所流出的津液, 滑滑自来,充满口腔在西藏,内蒙一带,修习密宗的弟子,对于修 习者有了以上打嗳气的人,会生起恭敬礼拜之心,他们皆以为修气已 有相当成就之人在这阶段的另一种现象是大便频繁,犹如泻痢的情形,会持续十天左 右修习者须明知:一个平常人,若有了大便频繁,甚至有泻痢的情 形,那必然是胃病或肠炎之类的疾病,毫无疑议,它给予的感受是痛 苦的。
但是如果是修习禅定,在气通任脉之时,发生大泻现象,它毫 无痛苦的感受,反而内脏有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等泻到后来,会便 出一些黑色的黏液,这是多年来影响肠胃健康的积滞物,平常人是无 法清理的以上的现象过后,就会出现胸口俨然有物堵塞,但吐又吐不出,忽然 咳嗽带有浑浊灰暗色的浓痰,这是气通十二重楼的现象此时,胃气 通过十二重楼,喉结部分便内缩,舌尖自然上翘,继而整个舌头贴紧 了上颚封住喉头,这种现象,道家称为上鹊桥而凳天梯修习者继续努力,这股气会自然进入下丹田{气海穴},此时,胸间“膻 中穴”部位,就会豁然开朗甚至能听到心脏部位,有劈啪开裂的声 音佛家所形容的“意解心开”,则是这个阶段的现象这股进入下 丹田的气,才是真正的气归丹田!殊不知,真正气归丹田是人体内气 机启动,打通督脉后,进而打通任脉,才为气归丹田否则,真有“迷 头认影,自落痴狂”之嫌到此,可以说修习者的静定功夫,已相当 深了,但还不能真正入定,须待得轻安后,继而就能入定轻安的发起修习者达到了上述的气机反应,持续努力,在短时间内,归于下丹田 的气机又开始下移到会阴,性腺部位,继而打通阳跷脉,阴跷脉,阳 维脉,阴维脉气机畅通四肢 作者在此详细的加以说明:气机由海底{会阴}启动下行,循两大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