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试卷与答案之一马列文论试卷(一)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2、( )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 )中所提出的观点4、( )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任何神话都是用( )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5、悲剧之父( )和喜剧之父( )都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 )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6、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 )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 )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劳动创造了美 )2、恩格斯从党派的、道德的观点对歌德进行辩证的评价 )3、马克思全盘否定了拉萨尔的《济金根》的剧作 )4、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体的精神差异而不在于社会历史的客观因素。
)5、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统一的批评是最高的批评标准 )6、恩格斯认为文学的倾向性越明显就越有好 )7、列宁对托尔斯泰主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8、毛泽东在抗战胜利之后,写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9、文学创作属于绝对自由的心灵活动 )10、 异化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悲剧 2、典型化3、莎士比亚化4、现实主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文艺的倾向性的问题 2、恩格斯如何评价歌德? 3、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2题 1、论述马尔库塞的文艺理论思想 1、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 马列文艺参考答案(A) 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10分 1、(马克思)2、(格律恩)3、(《导言》)4、(希腊神话 )(想象)5、(埃斯库罗斯)(阿里斯多芬)(席勒)6、(细节)(典型人物)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正)2、(误 )3、(误 )4、(误)5、(正)6、(误)7、(误)8、(误)9、(误)10、(误)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悲剧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引起怜悯和恐惧的的情绪并且使这种情绪得以净化恩格斯认为,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行之间的悲剧性冲突鲁迅认为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典型化 典型(Tupos)基本上是文论的一个概念我们一般把艺术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作“典型化”典型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一般和特殊的统一 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具体的内涵包括:1、艺术必须具有审美属性,文学必须是美的文学2、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表达“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要求作家按照客观世界固有的样子,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真实逼真地反映客观世界,但是,现实主义可以进行符合生活逻辑和事物本质的合理虚构现实主义注意细节刻画,要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简述文艺的倾向性的问题 所谓文艺的倾向性,就是文艺家的阶级立场、道德意识、爱憎情感、审美理想等在作品中的体现,其中包括作家对自己描写的生活现象所作的主观评价和所抱有的态度。
恩格斯在晚年写给两位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女作家信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一方面认为文学必须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另一方面,他认为倾向性应当自然而然地流露,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认为,倾向性越隐蔽越好,作家没有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在致敏·考茨基的信中,恩格斯在指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又强调了文学应该有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 恩格斯如何评价歌德? 恩格斯对于歌德的批评是从历史观点和美学相统一的方法来进行的,属于一种辩证理性的批评,以冷静客观的分析,而不是情绪化的态度,揭示一个矛盾的歌德、多思想向度的歌德结合歌德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来评价、分析这种批评,不是“过度的诠释”,而是实事求是的分析不是想象主体的想象活动,而是实事求是的“对话”活动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意识,对歌德进行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的评价提出“德国庸人”的话语这种批评,体现了全方位的批评原则:意识形态的审美批评,富有历史感和审美意识的批评,具有宏观的批评眼光从这里可以看到,以往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种种非难和歪曲,例如非审美说、政治批评说、党派批评说、庸俗社会学说、道德批评说等等,都是毫无意义的。
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致拉萨尔的信的里,分别就悲剧问题发表了深刻的见解他们在信中提出并论证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历史悲剧如何忠实历史真实的问题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取材16世纪20年代德国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但是,他歪曲了这段历史生活的真实,竭力颂扬贵族运动和贵族代表人物,而把农民运动放到及其代表人物都放到次要位置上马克思恩格斯批评了这种错误的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谈到悲剧问题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悲剧的社会根源,批评了拉萨尔的唯心主义的悲剧观念,反对从人物的精神因素和心理性格上寻求悲剧的原因,而认为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阶级矛盾,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有这种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矛盾冲突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2题 论述马尔库塞的文艺理论思想 从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基础出发,马尔库塞美学和文艺理论思考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艺术和审美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既存现实完全不同的世界,从而使人们摆脱了既存现实,获得解放换言之,人的解放的根本标志和现实途径,就是以艺术—文化为手段的心理—本能压抑的消除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主要内涵是:艺术的异在性和否定性他认为特性表现这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创造的世界是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或尚未存在的,它是人们的理想和愿望,这是一个不受压抑的现实原则所规范和约束的自由的世界。
二是艺术世界是与现实世界根本对立的,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艺术对于现实的否定性,不在于它直接高呼否定的口号,说革命性的语言,而是借助于艺术的审美形式艺术具有间接的政治和革命的功能由对艺术和审美的异存性和否定性出发,马尔库塞充分张扬了艺术和审美的政治和革命的功能一是通过美学形式而具有升华的功能现实世界造成了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艺术由于超越了直接现实而展现了一个非压抑性的条件,从而使人的本能如狭隘的性欲得以升华为广泛的爱欲,艺术的革命功能就体现在这种升华之中二是艺术和审美具有心灵解放的功能马尔库塞认为,想象和幻想正是艺术和审美的特有领域,通过想象和幻想,艺术对于现行的理性原则提出挑战,是对现实原则的彻底否定,从而艺术使自己具有革命的功能三是艺术和审美具有造就“新感性”、创造新主体的政治功能马尔库塞的“新感性”,就是能超越压抑性的现实原则,以感性为中心的感性和理性的和谐,而要建立“新感性”,必须建立新的社会主体,而新的社会主体的建立,必须最好的途径就是进行艺术和审美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 “艺术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理解文艺的活动属性于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这一命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在于强调文艺的精神实践性。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明确地使用了“艺术生产”的概念,首先,这一理论提出,体现了马克思对文艺活动的内在规律的完整思考,按照这一理论,文艺活动应该包括生产、传播、消费等诸多环节这一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表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十分关注文学的内在规律和活动特性,并已经进入到文艺领域自身的思考其次,艺术生产理论还体现马克思对于艺术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辩证理解,这是一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去重新理解传统的文艺活动的问题,显示出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最后,艺术生产理论提出,也影响了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许多人重视这份宝贵的文学理论遗产,并且得到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