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7*4=28 )填空题(8分)1、“ 3E对策” 3E对策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因为技术(Engineering)、管理(Enforcement)和教育(Education)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 个字母均为E,也有人称之为“ 3E”对策4. 轨迹交叉论: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包括人和物两个系列:①二者并不完 全独立,大多数情况同时相关;②人的失误占绝对地位;③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 故表面的直接原因基本思想: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可分为人和物 (包括环境)两个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使能 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又是受 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5. 海因里希法则:美国人海因里希调查了 55万多起伤害事故后发现,涉及同一工人的 330件相似的意 外事件中,有300起未产生伤害,29件产生轻、微伤,1次产生死亡,故也称300 : 29 : 1法则。
7. 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刘潜定义:安全科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运动、转化规律与保障条件的科学 教材上的定义)8. 固有危险度:是指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由于自身功能的需要必须具备某些设备及物料其设备及 物料失控时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固有危险度可以用两个参数来衡量: 1•设备及物料单位计量具有的致害能力;2. 系统中拥有各种设备及物料的容量9. 科学的大安全观: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 生存的大安全;将仅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这就是科学的大安全观12. 整分合原理:整体规划,明确分工系统是由一些可以互相区别的要素和层次组成,因而可以进行 科学分解和明确分工,系统的各个要素又存在有机联系,明确分工,在分解和分工的基础之上,予以合理而有效的综合协作,这可使系统功能最大化 良好的管理系统总是处于一种无止境的动态过程之中管理系统实现从整到分再到合的辨证运动过程,就是一个循环周期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 下明确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理13. 安全文化: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
14. 本质安全化:本质安全化一般是针对某一个系统(或设施)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 水平已达到了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本质安全化的相对的: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许多情况事先难以预料人 -机-环境系统日常随机的一般性事故损失并未彻底消除15. 能量意外释放论:1961年吉布森、1966年哈登等人提出了解释事故发生机理的能量意外释放论, 中心思想: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义:阐明了伤害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指 出了防止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接触释放的能量16. 我国安全管理体制:我国实行“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 全管理体制17.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式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做的逻辑抽象和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系,说明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后果的理论研究目的:①认识事故本质;②指导事故调查与分析;③提出事故预防措施18 .安全法制:安全法制是指安全法规的立法,安全监察体制与机构的建立。
安全法规:安全法规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准绳,依法规范组织和个人在生产活动中的行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强化安全管理19.安全投资:投资安全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合二、简答:(6*7=42)1.事故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事故的因果性二.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三、事故的潜在性、 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3. 什么是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 从上到下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指导、 激励和控制活动安全目标管理主要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基本内容:① 、年初,制定安全管理总目标② 、层层分解,制定各级、各部门直到每个职工的安全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措施(把安全目标与经济发展 指标捆绑在一起)③ 、开展一系列活动,实现目标④ 、年末,对目标的实现情况考核、奖惩⑤ 、总结,制定新的安全目标,进入下一年循环4. 从能量转移的角度看,人体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造成伤害及事故,主要取决于:(1 )人所接触的能量的大小 (2 )接触的时间长短和频率、力的集中程度(3)受伤害的部位 (4)屏障设置的早晚等。
5. 海因里希连锁论与事故预防有何关系?事故预防工作是一个不断循环进行、不断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海因里希认为,建立与维持职工对事故预防工作的兴趣是事故预防工作的第一原则,其次是要不断地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进措施可分为直接控制人员操作及生产条件的即时的措施,以及通过指导、训练和教育逐渐养成安全 操作习惯的长期的改进措施前者对现存的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后者用于克服 隐藏在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6. 什么是安全价值?是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通过对某些安 全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周期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从而提高安全价值 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7. 科学大安全观的内容?( 1)树立全民安全意识(2)树立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教育观(3)坚持科教减灾的科 学观(4)全力发展科学减灾的信息观(5)树立综合减灾的决策管理观9.安全与事故“对立统一,相互依存” 的关系:对立方面:事故有发生的可能性,才需要安全,有了安全的保证,才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统一性:某一安全性在特定条件下是安全的,但在其他条件下就 不一定会是安全的,甚至可能很危险。
绝对的安全,既 100%的安全性是安全性的最大值,这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但却是社会和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在实践中,人们或社会客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可 或接受某一安全性(水平),当实际状况达到这一水平,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低与这一水平,则认为是 危险的11. 本质安全化的系统为什么还会发生事故?见课本 P312. 简述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的内容是什么,并说明下图的含义图表示五个骨牌紧密相挨时,一个倒下,其它的也相继倒下而五个骨牌是代伤亡事故的五个因素,说 明按因果顺序,只要第一、二、三都发生,那事故也发生了因为事故在时间的过程中显现出来,是这 一过程的结果如果第一、二不倒下,也就是不发生,则第三个也不会发生但是一、二块骨牌代表社 会环境和管理欠缺及个人的欠缺(人为过失),这些因素在实际工作生产中,要防止发生是件非常困难的 是,甚至有些是无法避免的,所以由下图可知,抽掉第三个骨牌,是连锁反映中止,那么第四个骨牌一—事故,也不会发生了,从而,避免了第五个骨牌的倒下结论:(1)安全工作的中心应放在排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上,以达到清除事故隐患的目 的2)优点是确立了正确分析事故致因的事件链的概念。
(3)缺点是将每个骨牌的致因能力看作是相同的,绝对的,1发生,导致2发生,3发生,才会导致4发生,理论上不太严密每个骨牌的发生也 是随机的13. 我们把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于能量接触的措施叫做屏蔽 屏蔽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有时被利用的能源具有的危险性较高,这时可以考虑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例如,在容易发生触电的作 业场所,用压缩空气动力代替电力,可以防止发生触电事故但是,注意没有绝对的安全,避免一种危 险的同时,可能有其它的危险因素的产生⑵限制能量在生产工艺中尽量采用低能量的工艺和设备,即使能量释放发生事故,也不致发生严重事 故3) 防止能量蓄积例如:通过接地消除静电蓄积;利用避雷针放电,保护重要设施4) 缓慢地释放能量缓冲装置,减震装置(5) 采取防护措施如机械转动部分外面的防护罩,安全围栏,个体防护用品6) 在时间上成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15. 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它包括哪几个方面?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四个方面:① .企业(或行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的、 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与行为规范;② .企业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进取精神;③ .为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④ .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习俗等。
16. 安全法规的本质是什么?安全法规的本质:1)是劳动者意志的体现2) 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一个显著的特点:将调整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安全技术规范的内容移植到法律条文中而具有法律规范的性 质3) 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其性质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由劳动者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生产关系,也就有什么样的安全法规17. 企业安全投资的来源有哪些? ( 1 )国家在工程项目中的预算安排,包括安全设备、设施等内容的预算费用2)国家劳动部门根据各行业或部门的需要,给企业按项目管理的方法下拨安全技术专项措施费用3)企业按年度提取的更新改造费4)作为生产性费用的投资,支付从事安全或劳动保护的 需耍5)企业从利润留成或福利中缴纳的保健、职工人身保险费用18. 提高安全效益的基本途径:(1)合理分配安全投资;(2)在保证应有安全水平的条件下,降低安全劳动 力消耗(3)降低安全生产的物化劳功消耗提高安全效益要从各领域、各方面人手:(1)重视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2)提高安全技术实施的科学设计 水平;(3)严格安全技术的建造和运作程序;(4)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19. ( 1)安全的两大功能。
① 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伤.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损耗和损失的功能;② 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实现其间接为社会增值的功能2)如图指出安全性的下限点,并说明其含义分析安全性上限点所在?并说明其含义P116图6-2 答:安全性的下限点是SL,增值函数l(S)是随安全性S的增大而增大,损失函数L(S)是随着安全性S 的增大而减小,当安全性达到SL点,由于正负功能抵消,系统功能为零因而SL是安全性的基本下限 安全的上限是安全的成本与功能相等的那一点 SU (为S接近100%的某一点)在这一点功能与成本相 抵消,效益为零,故为上限3)安全效益函数E S表达安全效益的规律,如图所示分析(1)安全性经济盈亏点a和b点2) 根据最大效益原理分析S在S,So和S2变化时的安全效益情况P117图6-4答:在当安全性S介于Sa与Sb之间时,安全性经济才会盈利,在 a点和b点系统毫无意义,它们是 经济的盈亏点决定了 S的理论上下限从图可以看出,在S0处能够取得最佳的安全效益,由于S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