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探究一、滑动摩擦力:1、 常见问题:(1)不能正确分析物体是否受滑动摩擦力(2) 认为滑动摩擦力总是等于拉力(3) 混淆压力、重力和质量2、 定义:两个 的物体,当它们发生 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 的力,这就是滑动摩擦力.3、 实验原理: 4、实验器材:带滑轮的长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报纸、毛巾、钩码、铁架台5、实验探究:如图1所示组装实验器材,将报纸或毛巾平整的铺在木板上,再把木块放在其上,分别探究拉力大小、拉动的速度、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完成表1:表1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次数12345改变因素缓慢拉动报 纸缓慢拉动毛巾较快拉动报 纸放钩码后缓慢拉动报纸用较大的力拉动报纸弹簧测力计示数F/N6、 实验结论:(1)该实验相比于课本实验有什么好处: (2) 向右拉动报纸,报纸相对于木块在向 运动,木块对报纸有一个向 的滑动摩擦力,根据力的作用 的,所以,报纸对木块一个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它们是一只 ;木块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弹簧的拉力总 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它们是一对 •(3) 滑动摩擦力只能根据 原理来判断,一旦判断出来,不管 、 如何改变,只要 和 不变,它就不改变.7、 拓展实验:分别按下图组装实验,缓慢拉动报纸,粗略探究报纸对木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 关系(考虑滑轮重和摩擦)杠杆平衡的实验探究二、杠杆平衡:1、 常见问题(1)不能正确的寻找力臂、计算力(2) 总是错误的认为竖直方向上的力是最小的(3) 不能正确分析力臂和力的变化2、 实验原理: 3、 把杠杆重心作为支点是为了 4、通过调节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 5、如图2所示,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左端15cm处挂2个钩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应该在右端10cm处挂 个钩码,实验观察杠杆是否平衡?然后进行表2中的操作并完成表2:表2 杠杆平衡的条件(选填“左偏” “右偏”或“保持平衡”)实验次数1234实验操作同时增大一个钩码同时减少一个钩码同时靠近支点5cm同时远离支点5cm杠杆偏转方向6、实验结论:判断杠杆的偏转不是力或力臂的变化,应该比较减小或增加白 的乘积,哪边减小的更少(或增加的更多),杠杆就往哪边偏.图3A图4、图5的实验装置,进行表3中的操作并完成表3:图4表3 力和力臂的变化(力臂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实验操作图3测力计缓慢竖直向上拉图4测力计缓慢 垂直杆向上拉图5杆保持静止 测力计垂直拉图5杆保持静 止测力计左偏图5杆保持静 止测力计右偏阻力臂变化动力臂变化弹簧的拉力/N注:确定最小力的方法:(1)找支点O (2)找杠杆上离支点最远的点A (3)连接OA就是最长力臂(4) 根据平衡确定力的大致方向后,过A点作OA的垂线即为最小力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探究三、机械效率:1、 常见问题:(1)不能正确认识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2)不能正确判断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3) 不能理解、运用机械效率的推导公式及适用条件(4) 混淆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混淆s绳和s物绳 物(5) 不能正确的把动滑轮简化为一个点进行受力分析2、 有用功:不使用任何机械,直接把物体提升一定高度或移动一段距离所做的功.(1)克服重力做的功 W有=6 (2)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有=Ff s物有 有 f 物(3)克服(G-F浮)做的功 W有=(G-F 浮) h浮 有 浮总功:通常指绳子自由端拉力做的功 W tt=F s绳总 绳3、实验原理: 图2图3 图4图54、将滑轮组分别按照下图组装进行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4中:表4机械效率的计算实验装置图图1图2图3图4图5物重G/N直接提升钩码匀速运动的拉力F0/N绳子的段数n23333测力计拉力F/N机械效率n5、实验结论:(1)机械效率与 和 有关.(2)有用功一定时, 越少,机械效率越高;额外功一定时, 多,机械效率越高.(3)把物体放在水中拉,相当减小了 ,所以机械效率会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