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述题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浙江林大2009年研)相关试题:(1)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辨析题,浙江财大2015年研)(2) 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简答题,浙江林大2010年研)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 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 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具体表现为:(1)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 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 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 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2)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 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由于农民 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 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 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两个阶级的矛盾3)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 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 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 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 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 和改造的对象4)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 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 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 渡性质的社会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上海财大2007年研) 答:(1)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 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 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 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2) 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果,决定着中国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方向为了促进社 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 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3) 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有利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①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②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③ 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 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江西师大2017年研)相关试题:(1) 简述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赣南师大2017年研)(2) 如何认识过渡时期总路线华南理工2013年研)(3)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是什么?(西南大学2012年研)(4)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实现的可能性。
华中农大2011年研)(5)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能够用和平赎买 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华中农大2012年研)答:(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 称“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其中,“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 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 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2)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①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国营企业大多 技术比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职工在国营企业中主人翁意识强、生活稳定、劳动热 情高涨。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明显地表现出相对于其他经济成分的优越性到1952年,社会 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已居于相对强大的地位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② 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 要求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在一些老解放区大力推广农业互助组,并着手组织以土地 入股为主要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合作社党总结这些经验,认为这些互助合作形 式是帮助贫苦农民战胜自然灾害、克服困难、增加生产、避免农村重新出现两极分化、引 导农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适当形式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 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③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 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措施不但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 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这也成为 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④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帝国主义对 我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政治上孤立遏制,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也很不景 气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充满向上发展的活力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 已经显示出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此外,朝鲜战争停战也 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3)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实质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成生产资料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4) 能够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原因①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 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国家领导的一面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 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 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② 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 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 前提。
③ 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 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 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 主义改造3如何正确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首都师大2014年研;青岛大 学2010年研)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 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含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 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 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 统一① 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采取了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则采取了国家资本主义和平赎买的方针,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极具中国特点。
②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和平的方法顺利完成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 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评价① 我国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 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 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 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和政治保证②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出现这些 问题,主要原因有: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以及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等因素,也 有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而产生的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和偏差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4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宁波大学2018年研)相关试题:(1)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广东财大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2)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华中农大2010年研)答: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主要包括:(1)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 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 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 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坚持用和平的办法,不仅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 进行,而且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和平改造 解决了诸如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4)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②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③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有 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主要是:a .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单 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b.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