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26KB
约36页
文档ID:592906948
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_第1页
1/36

第五章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第一节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p审计证据的概念(掌握)审计证据的概念(掌握)p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证据的种类 (理解)(理解)p审计证据的特性审计证据的特性 (掌握)(掌握)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一、审计证据的概念￿￿￿1、概念￿￿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证实管理层的认定、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第第一一节节获取审计证据的目的获取审计证据的目的审计证据构成审计证据构成 审计证据构成审计证据构成一、审计证据的概念一、审计证据的概念审审计计证证据据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其他其他信息信息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 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计程序获取的信息 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结论的信息的信息 审计证据按审计证据按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分为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四类。

四类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一、审计证据的概念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二、审计证据的种类内内部部证证据据::由由被被审审计计单单位位内内部部机机构构或或职职员员编编制制和和提供的书面证据提供的书面证据1)只在审计客户内部流转;(2)由被审计单位产生、但在外部流转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二、审计证据的种类外外部部证证据据::由由被被审审计计单单位位以以外外的的组组织织机机构构或或人人士士编制的书面证据编制的书面证据1)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直接交给注册会计师;(2)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但由被审计单位持有并提交注册会计师;(3)由注册会计师为证明某个事项而自己动手编制的证据 三、审计证据的特性三、审计证据的特性 (一)充分性(一)充分性 (数量要求)(数量要求)n审审计计证证据据的的数数量量能能足足以以支支持持注注册册会会计计师师的的审审计计意意见见(最低数量要求)最低数量要求)审计证据的数量必须足够,必须达到最低的数量要求;审计证据的数量只要足够,决不是越多越好 三、审计证据的特性三、审计证据的特性 考虑因素考虑因素n审计风险n具体项目的重要性具体项目的重要性n审计人员的经验审计人员的经验n是否发现错报是否发现错报n审计证据的质量审计证据的质量n总体规模与特征总体规模与特征 三、审计证据的特性三、审计证据的特性(二)适当性(质量要求)(二)适当性(质量要求)n审审计计证证据据的的适适当当性性是是对对审审计计证证据据质质量量的的衡衡量量,,即即审审计计证证据据在在支支持持各各类类交交易易、、账账户户余余额额、、列列报报((包包括括披披露露))的的相相关关认认定定,,或或发发现现其其中中存存在错报方面在错报方面具有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第第一一节节 三、审计证据的特性三、审计证据的特性1. 1. 相关性相关性n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Ø((1))特特定定的的审审计计程程序序可可能能只只为为某某些些认认定定提提供供相相关关的的审审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Ø((2))针针对对同同一一项项认认定定可可以以从从不不同同来来源源获获取取审审计计证证据据或或获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Ø((3))只只与与特特定定认认定定相相关关的的审审计计证证据据并并不不能能替替代代与与其其他他认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定相关的审计证据第第一一节节 三、审计证据的特性三、审计证据的特性2. 2. 可靠性可靠性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下列原则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下列原则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n((1))从从外外部部独独立立来来源源获获取取的的审审计计证证据据比比从从其其他他来来源源获获取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的审计证据更可靠;￿n((2))内内部部控控制制有有效效时时内内部部生生成成的的审审计计证证据据比比内内部部控控制制薄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n((3))直直接接获获取取的的审审计计证证据据比比间间接接获获取取或或推推论论得得出出的的审审计计证据更可靠;证据更可靠;￿n((4))以以文文件件记记录录形形式式((无无论论是是纸纸质质、、电电子子或或其其他他介介质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n((5))从从原原件件获获取取的的审审计计证证据据比比从从传真或或复复印印件件获获取取的的审审计证据更可靠。

计证据更可靠第第一一节节 三、审计证据的特性三、审计证据的特性(三)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三)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n注注册册会会计计师师需需要要获获取取的的审审计计证证据据的的数数量量也也受受审审计计证证据据质质量量的的影影响响审审计计证证据据质质量量越越高高,,需需要要的的审审计证据可能越少计证据可能越少n尽尽管管审审计计证证据据的的充充分分性性和和适适当当性性相相关关,,但但如如果果审审计计证证据据的的质质量量存存在在缺缺陷陷,,注注册册会会计计师师仅仅靠靠获获取取更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第第一一节节 三、审计证据的特性三、审计证据的特性(四)特殊考虑(四)特殊考虑(1)文件记录可靠性的考虑(2)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的考虑(3)证据相互矛盾时的考虑(4)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第第一一节节 四、认定和审计证据四、认定和审计证据认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发生 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完整性 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准确性 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否按照正确的金额反映的 截止 确认接近报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会计期间 分类 确认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存在 确认已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权利和义务 确认记录的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完整性 确认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计价和分摊 确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 确定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确实已经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完整性 确定应当披露的事项均已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之中 分类和可理解性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准确性和计价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五、审计程序五、审计程序(一一)按目的划分按目的划分1.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2.控制测试控制测试3.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 (二二)按获取手段划分按获取手段划分n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记录或文件n检查有形资产检查有形资产n观察观察n询问询问n函证函证n重新计算重新计算n重新执行重新执行n分析程序分析程序 六、分析程序六、分析程序适用过程适用过程适用目的适用目的要求要求计划阶段计划阶段用作用作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位及其环境必须必须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直接作为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的证据任意任意报告阶段报告阶段对财务报表进行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总体复核。

必须必须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1、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2 2、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3、合理性测试法4、回归分析法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工作底稿含义和编制目的(了解)一、审计工作底稿含义和编制目的(了解)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了解)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了解)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了解)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了解)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理解)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理解)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了解)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了解)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编制目的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编制目的(一)定义(一)定义 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编制目的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编制目的(二)(二)目的和作用目的和作用 n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n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n审审计计工工作作底底稿稿通通常常包包括括总总体体审审计计策策略略、、具具体体审审计计计计划划、、分分析析表表、、问问题题备备忘忘录录、、重重大大事事项项概概要要、、询询证证函函回回函函、、管管理理层层声声明明书书、、核核对对表表、、有有关关重重大大事事项项的的往往来来信信件件((包包括括电电子子邮邮件件)),,以以及及对对被被审审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等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等 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n按按照照审审计计准准则则的的规规定定实实施施的的审审计计程程序序的的性性质、时间和范围;质、时间和范围; n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n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1 1、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 n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 n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 n在执行审计工作和评价审计结果时需要作出判断的范围;在执行审计工作和评价审计结果时需要作出判断的范围; n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 n已识别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已识别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 n当当从从已已执执行行审审计计工工作作或或获获取取审审计计证证据据的的记记录录中中不不易易确确定定结结论论或结论的基础时,记录结论或结论的基础的必要性;或结论的基础时,记录结论或结论的基础的必要性; n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工具。

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工具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2、审计工作底稿基本因素、审计工作底稿基本因素n((1)被审计单位名称;()被审计单位名称;(2)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项目名称;n((3)审计时点或期间;()审计时点或期间;(4)审计过程记录;)审计过程记录;n((5)审计结论;()审计结论;(6)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标识及其说明;n((7)索引号及页次;)索引号及页次;n((8)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n((9)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n((10)其它应说明事项其它应说明事项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3、记录、记录((1))识别特征识别特征n识识别别特特征征是是指指被被测测试试的的项项目目或或事事项项表表现现出出的征象或标志的征象或标志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3、记录、记录((2))重大事项:重大事项: n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 n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 n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形;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形; n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如果识别出的信息与针对某重大事项得出的最终结论相矛盾或不一致,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形成最终结论时如何处理该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

4 4、审计结论记录、审计结论记录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5 5、审计标识说明、索引号及编号、审计标识说明、索引号及编号n∧∧:纵加核对:纵加核对n∠∠:横加核对:横加核对nB::与上年结转数核对一致与上年结转数核对一致nT::与原始凭证核对一致与原始凭证核对一致nG::与总账核对一致与总账核对一致nS::与明细账核对一致与明细账核对一致nT/B::与试算平衡表核对一致与试算平衡表核对一致nC::已发询证函已发询证函nC/::已收回询证函已收回询证函 6 6、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和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和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项目组内部复核——详细复核 部门质量控制复核——一般复核 主任会计师——重点复核 六六、审计档案的管理、审计档案的管理审计档案的分类1.  永久性档案 具有长期使用价值的审计工作底稿所组成的审计档案如如审审计计项项目目管管理理、、被被审审计计单单位位的的背背景景资资料料、、法法律资料等律资料等2.  当期档案 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工作底稿所组成的审计档案。

如如执执行行控控制制测测试试程程序序、、实实质质性性程程序序所形成的工作底稿所形成的工作底稿 审计档案的所有权与保管n归档期限:审计报告日后六十天内n保存期限: 永久档案——长期保存 当期档案——至少10年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