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复习要点及目标:①概括故事情节 ②把握人物形象 ③分析环境描写 ④理解小说主题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式样一、知识梳理:1.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中的某一方面)2.人物形象的揣摩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 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3.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六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为人物的出场(出现、活动)设置背景如《孔乙己》《故乡》③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孔乙己》《变色龙》《故乡》④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⑤渲染气氛⑥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4.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常见的题型是: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5.精妙技巧的捕捉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二、实战演练:阅读下面小说,回答文后题目一)《槐树花真香》晚霞在炽烈地燃烧着,似乎能听得见被它烤焦的树梢在噼啪作响,小山显得更加恬静了;村头上有一棵洋槐树,槐花开得正盛,粉嘟嘟的,连晚霞里也溶进了它那淡淡的馨香 洋槐树下坐着一位老奶奶她已经很苍老了,头发差不多全秃了,只有后脑勺处还有一绺乱麻似的白发,脸上的皱纹纵在一起,眼窝很深,颧骨很高,像一块褐色的石头她那裸露的瘦胳膊上,皮肉松懈地耷拉下来,上边沾着一块块栗子皮似的老年斑她手里抚弄着两只毛茸茸的小雏鸡,冲着落日安详地坐着,一动也不动,似乎也得到了一种永恒的满足在她身边,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这姑娘长得像晚霞一样光彩动人光润润的小脸蛋儿,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有潮平平的红嘴唇,都如含苞未绽的洋槐花一样的鲜嫩她正伏身在一块平展展的大石头上,面前放着铅笔盒、作业本,还有几块口香糖.她那只捏着钢笔的右手支着下巴,歪着头向远处凝望着,像是看着满天的彩霞,又像看着老奶奶在她们的脚下,是一条清凌凌的小溪,镀了金的溪水静静地流着,听不见一点儿声响 女孩突然说话了,那声音像是从无边的遐想中寻找出来的:“姥姥您说,人为什么活着?” “这大阳真美,槐树花真香。
老奶奶喃喃地说 “姥姥,您给我说说呀要不,我的作文完不成了 “真是的,我活了快八十多岁.怎么就没工夫看看这太阳,闻闻这槐花呢?” “姥姥,您快说呀,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女孩显得有些焦急了 “活着就是活着呗,还管它为什么?”老奶奶漫不经心地说 “姥姥,您是怎么活过来的? ” “我那会儿也不想活你姥爷死了,我本想跟他一块去,可放不下你妈,你妈才这么大……” “为了你妈,我活了下来这不,也是一辈子……” 女孩不再发问了她望着山顶的落日,又陷入了静静的沉思那大阳很大,很红 老奶奶又喃喃自语:“这太阳真美,槐花真香 忽然,女孩那稚气的脸颊上闪过一道霞光她似乎悟出了什么,埋下头在作业本上唰唰地写下了两行字:落山的太阳真美,盛开的槐花真香 1.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2.文中第二段对“老奶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老奶奶似乎得到了一种永恒的满足”这句话的含义?(每条不能超过30个字) 3.作者为什么在女孩再度陷入沉思时,特意写道:“那太阳很大,很红”?(不超过30个字) 4.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中老奶奶反复赞叹“太阳真美,槐树花真香”,从行文上看,它与第二段末“……冲着落日安祥地坐着,一动不动,似乎得到一种永恒的满足”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刻画人物集中。
B.小说刻画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歌颂了老奶奶的母爱和奉献精神 C.小说以“槐树花真香”为标题;一是因为槐树花是本文的线索,能使作品集中,更紧凑;二是因为新颖、醒目,能吸引读者 D.文中“槐树花”代表小女孩(或下一代),“晚霞”和“落日’代表老奶奶(或老一辈)采用的是拟人手法,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诗意 E.本文描写细腻,叙事简约,情节简单,却内涵丰富;结尾语言含蓄,意味深长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二)《扳着手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要回单位上班其实也没啥东西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一双新布鞋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苕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白天狐狸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爹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 我说:“爹,你几时回来?” 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就去了 我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儿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途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了三个十,爹不就回来了?” 娘就笑了,没有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到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开始时,我每天用泥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东西给我吃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我便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咋还不回来?我的小狗已够三个十了 娘说:“哪能呢?咱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娘也并不识字,她记日子的办法和我一样 日子过得很慢 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拿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 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还多了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三十四个半边,刚好三十四天呢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了言:“狗娃,你是不是偷了娘的鸡蛋?我就揣摩着不对劲,数来数去咋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里烧着吃了1.小说中的三个人物都有浓浓的亲情,但各有个性,试分别说明三个人的不同的性格特征 狗娃: 娘: 爹: 2.“狗娃”偷泥,偷偷多做小狗,还偷了鸡蛋烧着吃等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3.对本文评价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盼望团聚的日子里,一家人各有不同的盘点日子的方式:狗娃捏小狗,数小狗;母亲喂鸡,数鸡蛋;父亲省馍馍,数馍馍。
写得很有震撼力 B.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小说就是尺幅波澜的佳作,情节迷离跌宕多姿 C.本文给人一种意境美,营造了一种氛围,一种独特的情趣,一种可感的温馨,读罢耐人寻味 D.小说中不仅具有一家亲情的重笔描写,而且还有乡情友情的点染 E.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人物个性和细节描写都饱含深情,为读者展示一幅清新、朴实、纯真的亲情图;其次,还运用了比拟和象征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三) 病 人(1)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