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言断句练习.doc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7.50KB
约12页
文档ID:535878388
文言断句练习.doc_第1页
1/12

1)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后根据内容或层次,能断开的先断开,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正确地给文言断句不是十分容易的事,除了遵循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外,还必须具备比较丰富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还应多读古书,经常实践,这样才能逐步做到标点正确  1.找虚词:文言虚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还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2.察标志: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3.依结构:  例: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卷八》)  4.据修辞: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  顶真: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  对称: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  5.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 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练习检测一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陆游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欧阳修诲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4.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林逋论学问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参考答案:1.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需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玉不琢磨,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4.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求学的人提问,不只要听师长的论说,还必须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只要了解方法,还必须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

提问是为了问清搞懂学习中的疑难既然是一个人就不能不学习,既然学习就不可以不问题练习检测二2009年高考题1.(09年广东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答案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2.(09年江苏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观 足 下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答案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3.(09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

天 之 道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答案: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解析:  文言文的断句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补不足”、“人”、“损”,据虚词“之”、“是以”等可辅助判断2008年高考题1.(08北京)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杨 朱 过于 宋 东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恶 者 贵 美 者 贱 杨 子 问 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 者 自 美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恶 者自 恶 吾 不 知 其 恶 也 杨 子 谓 弟 子 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答案 :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2.(08浙江)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政 姊 荣闻 人 有 刺 杀 韩 相 者 贼 不 得 国 不 知 其 名 姓 暴 其 尸 而 县 之 千 金 乃 於 邑 曰 其 是 吾 弟 与 嗟 乎 严 仲 子 知吾 弟 立 起 如 韩 之 市 而 死 者 果 政 也                                         (《史记·刺客列传》)答案: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3.(08江苏)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班 固 论司 马 迁 为《史记》:是 非 颇 谬 于 圣 人 论 大 道 则 先 黄 老 而 后 六 经 序 游 侠 则 退 处 士 而 进 奸 雄 述 货 殖 则 崇势 利 而 羞 贫 贱 此 其 弊 也 予 按 此 正 是 迁 之 微 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答案 : 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2004~2007年高考题1.(07北京)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太 宗 谓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 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参考译文】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就喜欢弓箭,搞到几十个好弓箭,自己认为没有能可比的了近来我把收藏的弓箭拿给做弓箭的人去看,工匠却说我这些弓箭都不是好木材做的我问原因,工匠说,木材的质地不平直,纹脉都是斜的,弓箭虽然有劲,然而射出的箭不会平直。

我才明白从前辨识(弓箭)的方法还不准确我凭借弓箭打天下,认识这些弓箭还不完全,况且天下的事物这么多,怎么能都了解清楚呢!2.(07浙江)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夫 明 六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 以 自 资 父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 旦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颜氏家训·勉学》)答案: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3.(06北京)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也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2009年联考题1.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孟 子 曰言 近 而 旨 远 者 善 言 也 守 约 而 施 博 者 善 道 也 君 子 之言 也 不 下 带① 而 道 存 焉 君 子 之 守 修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