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1.了解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认识其主要的分布特征区域认知)2.掌握分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综合思维)3.理解不同的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一、生态脆弱区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4.我国的生态脆弱区(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2)典型地区①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石漠化问题突出②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特别提醒] 我国南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形成的重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是一个自然过程,但人类的过度开垦,破坏了地表植被,加速了石漠化进程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概况(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2)现象变化: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2.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1)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年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之间,夏季暴雨集中2)多大风——大风多集中于冬春季节,地表易遭受大风侵蚀3.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特别提醒] 导致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有很多,但不同区域的主导人为原因不同,其结果都是导致了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而导致风蚀、水蚀、沙漠侵吞,从而使土地退化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治理原则(1)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2)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2.综合治理措施(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2)构筑防护体系(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1)黄土高原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区 ( )(2)导致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石漠化严重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搬运作用 ( )(3)北方农牧交错带上土地沙化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干旱 ( )(4)解决农牧民的生活用能问题有助于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保护 ( )(5)绿洲地区防治土地沙化的正确做法是( )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提示:(1)√ 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区,生态脆弱。
2)× 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位于我国湿润地区,石漠化形成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3)× 北方农牧交错带上土地沙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破坏植被4)√ 农牧民的日常生活用能主要是樵采地表植被,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因此解决其生活用能可有效保护地表植被5)A [绿洲地处沙漠中,为防止沙漠侵吞绿洲,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认识生态脆弱区,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一户人家的村庄“……凌晨5时,魏光财家的那头白毛驴准时嘶叫起来,开始了这个村庄一天的生活”除了他和妻子张菊花,这里平时基本看不到第三个人影自从两年前送走最后一户邻居,东容村六社,这个位于甘肃省民勤县沙漠边缘的小村庄,就只剩下了他这一户人家从民勤县最边缘的西渠镇西行13千米,就是魏光财所在的东容村六社,一路上黄沙漫漫,不时扬起沙尘许多地方连路都被沙子埋没了,即使是最熟悉路况的司机,也很难一下找到这里被黄沙掩埋的村庄问题1 (区域认知)文中描写的一户人家的村庄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提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荒漠广布,属于温带荒漠带问题2 (地理实践力)魏光财一家人在此地进行农业生产耕作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提示:主要面临缺水、风沙危害严重的困境。
问题3 (综合思维)魏光财一家人在此地开荒种田,对此地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为什么?提示:该地气候干旱,荒漠广布,不适宜农耕活动,因此在此开荒种田,会破坏生态,导致荒漠化加剧[归纳提升] 1.正确认识生态脆弱区(1)从成因看: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往往是气候变异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对其脆弱的生态产生强烈干扰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2)从分布看:生态脆弱区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3)从表现看:生态脆弱区的土地易退化,呈现出荒漠化景观,不同的区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土地退化表现土地沙化土壤侵蚀石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我国的分布“三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东北平原黑土分布区2.正确理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①干旱是土地退化的潜在原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如图所示:②气候异常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如图所示:(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首先是人口的压力,人口的激增加大了对环境的压力;其次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式,人类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的利用加速了土地的退化。
其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如下图所示: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另外,人类对水资源利用不当,也会加剧土地退化,比如在绿洲地区,河流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生态恶化和次生盐渍化判断不同地区土地退化人为因素的技巧不同的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造成土地退化发生、发展的主要人为因素有所不同:人为因素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到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的进程过度开垦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使土壤风蚀沙化和次生盐渍化水资源利用不当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古城遗址上游用水过多,下游因缺水而使绿洲退化、沙化1.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分布区这里虽有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但也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的劣势根据所学内容,回答(1)~(3)题1)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酸雨C.水土流失 D.气候变暖(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根本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C.贫困 D.环境恶化(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处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区B.它处于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区C.它处于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D.它处于从森林向荒漠过渡地区(1)C (2)B (3)D [第(1)题,黄土高原由于自然原因(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和人为原因(植被破坏等),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加上特殊的高原地貌,千沟万壑,自然环境比较差,山地环境多,平原少,可耕地比较少,出现了过度开垦现象,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因此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根本问题在于人口过度增长问题第(3)题,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即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表现为地质地震灾害、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以及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和严重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都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使得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大]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2019年6月17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让我们一起种未来”,中国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监测显示,自2000年以来,每5年监测一次,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实现连续3个监测期缩减库布齐治沙模式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高度肯定,被称为“全球治沙样本”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是世界上迄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科学治沙,科技先行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人们发明了甘草平移、容器植树、无人机植树等100多种沙漠生态新技术在库布齐沙漠,目前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可达到85%201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中国库布齐生态财富评估报告》,认定库布齐治沙共创造生态财富5 000多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全球首部由联合国官方发布的生态财富报告问题1 (区域认知)库布齐沙漠所在地区应主要发展何种农业生产活动?提示:主要发展畜牧业问题2 (综合思维)库布齐沙漠的治理中,人们采取了多种生物措施防治荒漠化,其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防治沙漠侵吞问题3 (地理实践力)在库布齐沙漠的治理过程中,可采取何种途径帮助当地的农牧民脱贫致富?试举例说明提示:①在封沙育林育草时,引导当地农牧民种植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多年生的草药植物,改变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②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沙漠风光,发展特色沙漠旅游活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归纳提升]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在西部地区,不同的区域合理用水的措施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4)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5)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6)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7)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2.农牧过渡带是较为脆弱的地区。
读我国近代农牧过渡带范围图,完成(1)~(2)题1)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甲地区荒漠化的是( )A.加强天气预报 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C.发展耐旱农作物 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2)农牧过渡带会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的改变发生移动推断在近代之前的农牧过渡带可能位于现在过渡带的(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C.现在位置 D.北方(1)B (2)B [第(1)题,甲地主要表现为过度农垦造成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应为改变农业生产结构第(2)题,历史上的农牧过渡带位于现在的东南方向,由于过度农垦造成过渡带向西北方向移动]人地协调观——塞罕坝的前世今生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距北京仅有180公里,自古就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我国的辽、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到清朝末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