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湖南省湘江俅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编辑第一条为了加强湘江保护,保障湘江流域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湘江流域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湘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域岸线保护、生态保护以及涉及湘江保护的其他活动,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湘江流域是指本省境内降雨汇入湘江的区域,东至罗霄山脉、南至南岭山脉、西至湘资两水分水线、北至洞庭湖濠河口,包括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郴州、永州、娄底、邵阳、益阳、岳阳市全部或者部分区域,具体范围按照湘江流域规划确定本条例所称湘江干流是指上起永州市零陵区老埠头、下至岳阳市湘阴县濠河口河段本条例所称主要支流是指流域面积超过一千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包括紫溪河、潇水、芦洪江、祁水、白水、宜水、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渌水、涓水、涟水、浏阳河、捞刀河和沩水第三条 湘江保护遵循保护优先、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利用的原则 ; 实行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机制 ; 实现保证水量、优化水质、改善生态、畅通航道的目标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湘江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负责对湘江保护实行统一领导,组织制定湘江保护的综合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建立并落实湘江保护目标责任年度考核制度和行政责任追 究制度,督促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行湘江保护职责。
湘江流域设区的市、县( 市、区 ) 人民政府应当将湘江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省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湘江保护综合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湘江保护具体方案,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湘江保护事务,对本行政区域内湘江保护工作负责,具体组织落实湘江保护目标责任年度考核制度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湘江流域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本辖区内湘江保护的有关具体工作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设立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统筹协调湘江保护中的重大事项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由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湘江流域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组成,由省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履行以下职责( 一) 组织协调湘江保护的综合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二 ) 研究、制定湘江保护年度工作计划和措施;( 三) 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湘江保护联合执法 ;( 四 ) 组织协调湘江保护综合评价考核;( 五 ) 协调处理湘江保护中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重大争议 ;( 六 ) 需要统筹协调的其他重大事项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第六条 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利、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发展和改 革、国土资源、林业、农业、畜牧水产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湘江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 湘江流域设区的市、县( 市、区 ) 人民政府之间可以采取签订合作协议、举行联席会议、联合管理、信息共享等方式,开展湘江保护事务的跨行政区域合作 ; 湘江保护事务涉及政府多个部门的,可以建立由相关事务的主管部门牵头、 有关部门参加的部门联席会议,协调处理湘江保护的有关工作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引导、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湘江保护湘江保护中的重大决策事项,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协商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公众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湘江流域设区的市和湘江干流沿岸县( 市、区 ) 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湘江保护工作情况,湘江流域其他县( 市、区 ) 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同级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报告湘江保护工作情况第十条 对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湘江保护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考核情况应当纳入湘江流域各级人民政府绩效评估和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并向社会公布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妨害湘江保护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在湘江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水资源管理不俅护编辑第十二条 建立健全湘江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制度第十三条湘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湘江流域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编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十四条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应当进行水资源论证,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湘江流域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需要直接取用水资源的,建设单位应当编 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并依法办理取水许可手续第十五条 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者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 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第十六条 湘江流域实行水量统一调度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湘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预测来水量,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湘江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方案,实行水量统一调度湘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以及东江、双牌、涔天河、欧阳海、水府庙水库等大型水工程,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水量调度; 其他支流和水工程水量调度,由有关设区的市、县( 市、区 ) 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实施。
第十七条 湘江流域依法应当安装取水计量设施的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保证计量设施的正常运行未安装计量设施或者不能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的,按照取水设计的最大取水量计算取水量并征收水资源费第十八条 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水利、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等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节水投入保障和激励机制,加强节水定额管理,引导用水单位和个人对雨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提高用水效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第十九条湘江流域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制定节水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第二十条湘江流域用水单位应当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加强节水管理,逐步淘汰落后、耗水量高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转变生产方式,采取措施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加大农业灌区节水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第二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和湘江流域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核定湘江流域内各水功能区纳污容量,并向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作为水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工作的依据第二十二条对湘江流域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和排污口 ( 渠) 。
第二十三条省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划定湘江流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名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 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第二十四条禁止在湘江流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渠) ,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 已经设置排污口 (渠) 、建成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省人民政府规定期限内组织拆除或者关闭禁止在湘江流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第二十五条禁止在湘江流域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渠) ,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 已经设置排污口 (渠) 、建成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省人民政府规定期限内组织拆除或者关闭第二十六条 湘江流域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水环境保护的需要,可以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采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化肥、农药以及限制种植养殖等措施第二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水利、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制定湘江流域供水安全应急预案。
湘江流域设区的市、县( 市、区 ) 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湘江流域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供水安全应急预案,规划建设应急饮用水水源地湘江流域供水单位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制定相应 的应急工作方案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湘江流域水污染事故和枯水期风险防范应急预案第二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划定湘江流域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经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湘江流域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关闭城市公共供水区域范围内的自备水井第二十九条 湘江流域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小流域治理,防止水土流失,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小型水库和山塘的保护、整治、清淤,增加水源涵养和水量调蓄,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和小流域水环境第三十条 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利、环境保护、卫生、城镇供水管理等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资源、水环境、城镇供水监测网络,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重点监测湘江流域设区的市和县( 市、区 ) 行政区域交界断面、湘江河道控制断面、重要水功能区和重要排污口 (渠) 的水质、水污染状况,并定期公布监测结果。
湘江流域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设置水质、水量自动监测设施,组织对饮用水水源、供水设施以及居民用水点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 ; 在枯水期或者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等特殊时期,应当增加监测次数和监测点,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第三章 水污染防治编辑第三十一条建立健全湘江流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水污 染物排放监测和水环境质量监测等水环境保护制度第三十二条对湘江流域内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汞、镉、铅、砷、铬、锑等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湘江流域水环境容量和环境保护目标,制定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湘江流域设区的市、县 ( 市、区 ) 人民政府 ; 设区的市、县( 市、区 ) 人民政府应当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核定其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浓度控制指标以及年度削减计划第三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依法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第三十四条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区,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新增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一) 水功能区水质未达到规定标准的 ;( 二 ) 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水质未达到控制目标的 ;( 三) 超过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 ;( 四 ) 未按照规定时间淘汰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的 ;( 五 ) 未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度控制计划的。
第三十五条 湘江流域需要配套建设水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保证金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保持正常运行; 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拆除或者闲置第三十六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确定湘江流域重点排污单位名单,并向社会公布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未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设区的市、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