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计算错因分析与对策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KB
约4页
文档ID:279228239
计算错因分析与对策_第1页
1/4

计算错因分析与对策五年级数学组学主计算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感知、注意、思维和 记忆 四个方面,而这类错误,往往被认为是学生的粗心下而,我就这几 个方面作点浅显的分析,仅与各位同行切磋一、 感知上的原因小学生的感知特点之一是粗略而不精确,有时还容易产生错觉 学生经常把一个数字或运算符号写成与它相似的另一个数字或运算 符号,例如把“6”写成“9”,把写成“ + ”等;一个数字没有 看完就写另一个数字,砍掉了 “尾巴”,出现了多抄或少抄的现象, 再如把4500抄成了 450, 300写成了 3000,抬头看一眼,低头写一 字,抄这题的上半部分,下一题的后半部分,头尾不符二、 注意力的转移与分配原因在计算中,由于学生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的 稳定性差造成的错误较为普遍如初学一种计算法则时,由于高度注 意法则的执行,而增加了计算过程中某些口算的失误,初学用竖式计 算除法吋,有些学生只注意试商而未顾及观察余数是否比除数小,而 造成商的位数增多的错误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不善于注意力的分配造 成的另外有些学生在连续做了几题加法后,竟把减法题也做成了加 法,这也是由于注意力没有转移,仍停留在加法上,以致张冠李戴。

与此相反,也有些学生的注意转移“迅速”,或者说注意不稳定,明 明在做减法,忽然听到同学说“加法”,或者自己想到加法,于是错 将减法做成加法此外,不善于发挥记忆的监督功能也容易导致错误女口,有些学 生在稿纸上计算出结果后,忘了抄在本子上或试卷上再如86-39-24 这个题目,他在减了 39后,就把24忘了; 17X3,只用3去乘7, 忘了还要用3去乘1等等之类的错误三、 思维上的原因由于思维因素导致的计算错误,集中表现在受思维定势的消极作 用影响而产生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计算中, 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 的问题,以致产生错误女口,学主习惯于计算法则中先乘除后加减, 所以得出这样的错误结果:0.5X84-0.5X8=lo四、 记忆上的原因记忆因素所造成的错误,主要是由于计算过程中的信息储存或提 取岀了错误例如:计算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时忘记加1或减1,在 草稿上计算是正确的,可写到作业本上就错了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原因,除了上述的四种智力因素外,还有 一些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比如学习态度不认真,对计算兴趣不高, 计算习惯不良等而一道题计算错误,往往又是几种因素共同影响的 结果,不同的学生造成错误的原因也不一样,防止和纠正学生计算上 的错误,应重点放在发生错误之前,防患于未然。

因此要在平时的教 学中注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重视首次感知心里学告诉我们,首次感知的材料准确、 生动、鲜明,对记忆的保持和再现的清晰程度具有较大的影响教学 实践也使我们获得类似的经验,第一次感知的法则模糊,算理不清, 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错误,而事后再没法纠正,总是事 半功倍因此在教学新法则时,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法则的建立、算理的研究,并创造条件让他们 动手动脑、用眼、用耳、用口等,让多种感知渠道协调“作战”,以 受到强化信息的作用第二:强化对比辨析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针对学生易产生感知 错觉和思维定势的特点,组织他们把相似的法则、算式进行辨析,促 使其分化如分数乘除法与分数加减法法则;同级运算与两级运算的 顺序为了突出其容易混淆部分,可采用相同的数据编题,引导学生 提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通过适当的练习了以强化第三: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生初步练习时产生错误比较容易纠 正如果计算错误多次重复,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在组织学习 练习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学生要及时知道自己练习 的结果为此要强化课堂练习,当堂订正,及吋批改作业,采取多种 形式的反馈。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能否形成和提高为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练 习中不轻易向人请教或急于对得数,在养成口觉检查验算和有错改的 习惯计算练习和应用题一样,要养成审题的良好习惯,而且在保证 正确的前提下求速度,力求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防止错写、漏 数字或运算符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 要统一方法和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不能时紧时松,甚至放任 自流第五: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这是防范学生计算错误的根本措施 一方面,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求得 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心里素质,以 适应进一步学习的需耍如训练学生对多位数的观察能力、注意力和 整体记忆能力,可把写好的多位数卡片,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让学 生回答是多少?或听老师说一个多位数,让学生正确地说出或写出 来;训练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可多采用听算的练习;训练学生注意 的品质可采用变换训练要求等总之,计算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进行训练,才会达到预期的冃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