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s,王福涛 博士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pawangfutao@,,课程简介,旨在教授如何发现理论问题并对其科学的理解与分析,藉此锻炼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必要的基础 选修本课程的同学无需具备成熟的数理分析能力 核心论题:如何探索社会问题?(认识社会现象的方法) 学习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同学参与为辅 王福涛,管理学博士,哲学、法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技术创新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著、合著学术专著三部参与省部以上科研课题十余项兼任《中国科技论坛》期刊审稿专家教学目的,学 时 :32(11次课)学 分 : 2课程性质:人文通选目 的 :(1)培养以科学的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教学方式,传授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介绍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结合授课内容提供有关参考文献供同学们参考;讲授与自学为主,同学参与讨论为辅;方法不是“烹调指南”;“如何做”与“为什么这样做”相结合;原理与案例的结合;要求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I hear, I forget; I read, I forget; I do, I remember!,考试方式,总评成绩 = 期末考试(60%)+ 平时成绩(40%) 期末考试形式为开卷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课堂讨论参与情况和到课情况确定结合社会科学研究的原理,撰写一篇学习心得, 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1500字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 [1] [美]克雷斯威尔.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华夏出版社, 2000年参考书目 [1] 江明修.公共行政研究方法[M].中国台湾立政治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室 [2] 艾尔维森, 舍尔德贝里.质性研究的理论视角:一种反身性的方法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友情提示,到课考勤计入课程成绩有事可发电子邮件请假; 上课时间请勿接听,请将关闭或静默; 上课时请勿私聊,我安排有专门的课堂讨论时间; 课件及电子资料可以复制;欢迎对我的授课提出建议,递纸条、发电邮、面对面交流均欢迎我接受大家合理的建议资料获取途径, 主要内容,获得知识的途径传承法:节约成本和时间,但可能阻碍获取新知识(泥人张);权威法:节约成本、削弱求知动力、容易误导(日心说) ;常识法:根据以往经验和直接感受而取得知识(地震与动物) ;思辨法:依靠直觉判断和个人洞察力获取知识,是最高层次的求知方式 (苏格拉底,老子) ;科学方法:通过系统的经验探索而获取知识的方法(伽利略)客观性:回答实然的问题,而不研究价值命题;实证性:建立在直接观测现实世界的基础上的;规范性:过程能为其他研究人员理解,结果可检验;概括性:主要探索事物的普遍规律,重在共性。
什么是科学,科学理论的特征: 遵循自然界规律 根据自然界规律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解释 在经验世界里是可以被检验的 其结论是暂时的,不必是最终结论 是可证伪的 讨论:科学是做什么的? 科学是怎么做的? Discover truth by finding facts and using logic 通过发现事实和运用逻辑来揭示真理,科学研究的基本前提,科学自身是建立在一系列假定(postulates, or assumptions)之上的,这些假定本身是不用证明或者不可证明的 世界是存在的(The world exits) 我们可以认识这个世界(We can know the world) 我们是通过我们的感知来认识这个世界的(We know the world through our senses) 现象是因果相关的(Phenomena are related causally),什么是研究(Research)? 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careful, systematic, patient study and investigation in some field of knowledge, undertaken to discover or establish facts or principles.Re-search如何获取(而非“创造”)“知识与信息”?Re-search Research寻找……再找……再找一找再找,直到获得,这些说法反映了对“研究”的什么理解?,1、了解以便预测,预测以便控制。
——孔德 2、社会现象是事物,应该被当作事物来看待——涂尔干 3、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其意图在于对社会行动进行解释性的理解 ——韦伯 4、自然需要说明,而人需要理解 ——狄尔泰 5、以往的哲学家只是在解释世界,然而重要的是要改变世界 ——马克思 6、如果你希望了解它,那就去改变它 ——勒温,研究的定义,Grinnel (1993)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研究是一种结构性的探索,其使用科学的方法论来解决问题,产生新的可应用知识 Lundberg (1942) (Social Research – A Study in Methods of Gathering Data) 科学方法包括系统性的观察、分类及资料的解释; 推论与科学研究间的主要差异在于严谨性、可证明性、普遍的效度Burns(1994) 一种系统性的调查,以发现问题的答案 Kerlinger(1986) 科学研究为对各种现象提出假设性关系的论点,进行一种系统性、控制性、实证性及批判性的调查。
广义定义:对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 狭义定义: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技术,对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过程研究不是偶然发现,研究不是数据搜集,不是查找文献研究的定义(2),研究 vs. 思考思考 (Think)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To form or have in the mindTo believe; surmise(推測); expectTo determine, resolve, work out by reasoningTo use the mind for arriving at conclusions, making decisions, drawing inferencesTo have an opinion, judgmentTo discover or invent研究是一种技术,亦是思考的方法批判并检验专业领域中的不同观点探讨并形成特定程序的指导原则发展并检验能增强专业知识的新理论,“研究”与“感悟(思考)” 的区别案例:数万网友悼汉正街猝死“扁担”,楚天都市报2010年1月17日报道武汉汉正街一名五旬姜姓“扁担”刚搬运完1500公斤大米,感到有些疲惫便躺在自己赖以谋生的板车上打盹,谁知他再也没有醒来。
2009年7月其妻突然中风,瘫痪在床,治疗费用高昂姜师傅于是从随州农村来到武汉扛起扁担,走进汉正街做搬运工他是累死的姜师傅每天开支不超10元,住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扁担”屋,一个铺位每晚2元钱,老姜生前睡在下铺每天吃饭要么是馒头加稀饭,要么是一碗面,从没见他吃过荤菜研究类型,,研究的分类:(1)宏观研究 Vs. 微观研究(中国FDI利用效率研究;五山街道FDI结构分析中国人力资本供给水平;国有钢铁企业人才流动)(2)科学研究 Vs. 思辨研究(制度与发展关系研究;人性论)(3)专业基础、专题、对策研究,,基础研究(Theoretical),Baiey (1978) 也称为纯理论研究 主要是为发展及检验理论与假设; 可能具有或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涉及假设检验,包含非常抽象及特殊概念 基础研究也注重方法论的发展 研究方法、过程、技术; 研究工具发展、检验、证明、改进区域空间经济关联模式研究,应用研究(Applied),大多数社会科学研究均属应用性研究; 利用研究方法论的技术、过程、方法; 应用于收集不同情况、议题、问题或现象咨询; 政策形成、管理、增加对特定现象的了解; 解决特定问题。
渤海海洋农业可持续发展及战略选择,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以系统化方式描述 (What) 情况、问题、现象、服务、方案 ex. 组织提供服务形态; 组织管理架构; 原住民居住状况; 社区需求 当代中国信息分化问题研究,相关性研究(Relative),发现或建立一个情境中的二个或多个变量间所存在的关系或关联 ex. 广告活动对销售产品具有什么影响? 压力与突发性心脏病的关系? 出生率与死亡率关系? 七天连假与旅游人次的关系? ……,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澄清一个情境或现象中二个变量为什么或如何具有关系?(Why and How)城乡收入差异形成机制研究,探索性研究(Exploratory),从研究目标检视一项研究 或称为 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 试点(前导)研究(Pilot study) 该领域具很少或不具相关知识 小范围着手,决定是否值得详细调查电子政务:信息时代的政府再造,质性研究(Qualitative),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研究目的 描述情境、现象、问题或事件 研究资料收集 变量透过名义尺度或次序尺度測量 资料分析 主要了解情境、现象、或问题的变化,并非将其数量化,质性研究的主要兴趣,惯常社会行动(及其形态)行动者的主观经验影响行动和经验的条件(外在,内在)行动者与结构的互动关系:结构二重性,质性研究的实施要求,选择研究对象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目的性抽样:选取能够最大限度回答研究问题的样本(人、事、场所、实物等)“代表性”不等于“典型性”资料的饱和,量化研究(Quantitative),一种运用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量化的手段来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从而判断现象的性质,发现内在规律,检验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 将现象、情境或问题转化为数量予以分析 研究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由量化变量而來 资料分析 确定变异的大小,两种不同的世界观,量的研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质性研究: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复杂科学,托勒密、阿奎那、一个针尖上可站几个天使; 伽利略、培根、笛卡尔、牛顿、哈维 狄尔泰首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区分、李凯尔特、斯诺; 拒斥形而上学,科学与哲学分野;回到事实本身(胡塞尔); 从科学到反科学转向、费耶阿本德。
马克斯·韦伯,知识的谱系及频谱显示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 神话与神学哲 学 艺 术 风俗、习惯 ……,社会科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社会起源、演变、范畴、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关心的是一群人集合在一起的时候的活动规律,关心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 社会科学主要包括社会学(对市民社会的研究)、政治学(对国家、政府的研究)、经济学(对市场运行机制的研究)等,具有整体性、客观性、价值性等特点什么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研究的区别,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差异:研究对象具有不可重复性、个性事件、难以模拟、难以控制、复杂性、难以简单化、难以量化、认识对象反作用等,它意味着社会科学研究需要抽取更多的样本,而且难以作出准确的长期预测,研究结果的推广范围小研究更多地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包括研究者的阶层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知识结构和时空环境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