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整理精选

1824****9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18KB
约18页
文档ID:278321992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整理精选_第1页
1/18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整理 中医儿科学重点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著 ●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 ●万全: 著作: 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 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 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 1. 稚阴稚阳: 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 脏腑- 指五脏六腑; 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 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 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 气 - 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 充 - 指充实之意 ●清代吴鞠通: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 阴 -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 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 稚阴 -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 稚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 ◎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 二.纯阳: 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之体”:最早是用来说明宇宙间的气候变化,是指四季气候之时令之首.:“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 纯是指小儿先天所禀赋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 阳指小儿生命活力,犹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篷勃,发育迅速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分析其含义: 脏腑- 指五脏六腑; 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 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 气 - 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 充 - 指充实之意 ●清代吴鞠通: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 阴 -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 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 稚阴 -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 稚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 ◎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 二.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1.分析: 指小儿时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机体的形态结构,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都是处在迅速的, 不断的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而且是年龄越小,发育的速度越快,而且是遵循着一定规律.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一.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1.分析: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 机体功能均较脆弱,对病邪抵抗力差,且小儿冷暖不知 自调,饮食不懂自节,对自然界适应能力差,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 故表现出较成人易于发病. 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的特点. 发病容易,表现出五脏的损伤,但以肺,脾,肾三脏病证为多见. 1.肺伤: 肺主气而司呼吸.外邪侵袭,首先犯肺,故临床多见肺系疾病.如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 2.脾伤: 脾常不足,易为食滞而生厌食,泄泻,甚至引发疳证. 3.肾伤: 肾常虚,指肾气需随日渐盛.但感邪则可使肾气先天禀赋不足. 4.肝伤: 肝常有余,肝受邪犯,则其升发疏泄受阻,邪郁肝经,则易化热化火,扰动肝风,引发惊搐. 5.心伤: 心有余,一指小儿心气旺盛,生机蓬勃之意,二是指小儿心经受邪,易化热化火,扰乱神明. 二. 传变迅速: 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易寒易热–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稚阴未长”,故易出现阴伤杨康,表现热的证候. 又由于 “稚阳未充”,机体脆弱,感邪严重则容易出现阳虚甩脱的一面,而表现出阴寒之证. 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形与气皆不足,而肺脾肾三脏不足更突出。

①肺脾肾三脏成而未全,全而未壮②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肺脾肾功能需求大 清代医家吴鞠通将小儿胜利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病因特点: 外感因素(六淫加疫疠之气), 乳食因素, 先天因素, 情志因素, 意外因素, 其他因素(药物造成) ●小儿年龄分期(7个)(熟悉) 1.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出生后4~6h 可喂奶 3.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 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一次高峰)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 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保健重点: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烫 伤、错服药物。

6.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保健重点: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 7.青春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体格发育各项衡量指标及其计算 1.体重出生体重 - 3kg 1~6个月体重(kg)= 3+月龄× 7~12个月体重(kg)= 7+×(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 8+年龄×2 过重:肥胖症;过轻(↓15%):营养不良 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身高(长)(cm)= 70 + 7×年龄 过矮(↓30%):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 3.囟门前囟早闭: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某些遗传性疾病等 前囟大、闭合晚:佝偻病、先天性甲低、脑积水等。

前囟饱满: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前囟凹陷:失水 4.头围——与脑发育有关头围过小,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常提示解颅 5.胸围——与肺和胸廓发育有关胸围过小,常见于佝偻病、营养不良 6.呼吸——年龄越小,呼吸越快脉搏——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7.血压——年龄越小,血压越低收缩压 = 年龄×2+80mmHg 舒张压 = 收缩压×2/3 8.小儿动作语言发育歌二月抬头三四笑,五六认人咿呀叫;七坐八爬九扶栏,十站岁走学讲话 ●添加辅食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天气炎热时和婴儿患病时, 应暂缓添加新品种. 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儿科望诊分为:总体望诊 : 望神色, 望形态 分部望诊 : 审苗窍, 辩斑疹, 察二便, 看指纹. 一. 望神色: 五色主病 (五色: 红,青,黄,白,黑) 面呈白色: 主寒证,虚证,吐泻,疳证 面呈红色: 主热 (实热或虚热) 面呈黄色: 主湿,脾虚证(疳证,积滞,虫证) 面呈青色: 寒证,痛证,瘀证,惊痫 面呈黑色: 寒证,痛证,惊痫,或内有水湿停饮 二. 望形态: 1. 小儿卧姿: 喜俯卧-乳食内积喜蜷卧-多为腹痛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久病重病蜷卧不安,捧腹哭叫-腹痛 2. 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哮喘 三. 审苗窍 1. 查舌 ●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脾肾阳虚/水饮痰湿;肿大青紫—气血瘀滞; 木舌:舌肿麻木,转动不灵重舌:舌下红肿突起 弄舌:舌体不能伸出唇外,来回拌动,掉转不灵连舌: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转动伸缩不灵,语音不清吐舌:舌吐唇外,缓缓收回舔舌: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色红,或有脱屑、作痒 2.查目 3.查鼻 4.查口 5.查二阴 头方发少,囟门迟闭—佝偻病头大,前囟宽大,头缝开解—解颅 皮肤干燥,前囟目眶凹陷—脱水肌肤松弛,皮色萎黄—脾气虚弱 发枯易落—气血虚亏指甲菲薄,苍白质脆—营血虚亏 指甲色紫或呈杵状—心阳不足,气血瘀滞仰面伸足,揭衣踏被—热证 踡卧缩足,喜复衣被—寒证喜伏卧—乳食内积;喜侧卧—胸胁疼痛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久病重病踡卧不安,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