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滩歌中心小学,教 材 分 析,教 学 内 容,准备知识,认数与计算,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钟面,人教版与省编教材教学内容的比较:,省 编,课时,人 教 版,课时,准备课,1,数一数(1)比一比(2),3,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36,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1),31,认识图形(一),1,认识物体和图形,3,1120各数的认识,4,1120各数的认识,4,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26,20以内的进位加法,12,总复习:,4,总复习,4,认识钟表,2,省编:,第一册:9和几的进位加法与相应的减法,,8和几的,第二册:7和几的,6和几的,5和几的,人教版:,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二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单元,数一数,一、教学内容,数数,认数,二、教学目标,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3.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第二单元,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二、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1.,比多少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三、具体编排,2.,比长短、比高矮四、教学建议,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内容,1,5,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三、编排特点,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6,、,7,的认识及加减法8,和,9,的认识及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四、具体编排,五、教学建议,加强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活动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教材提供的只是供学生活动的资源或线索,在教学中老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删减或增加,从而使活动从内容到实际更加适合本地区儿童的生活实际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三、具体编排,四、教学建议,加强数感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一、教学内容,认识钟面和电子表,会读写整时和半时,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会读写整时会读写半时三、具体编排,四、教学建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时间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教学内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用数学,(编排在计算中),9加几(含用数学),8、7、6加几(含用数学),5、4、3、2加几,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三、具体编排,四、教学建议,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教材提供的只是供学生活动的资源或线索,在教学中老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删减或增加,从而使活动从内容到实际更加适合本地区儿童的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