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压试验车技术方案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81.50KB
约41页
文档ID:439306541
高压试验车技术方案_第1页
1/41

技术方案1.设计理念1.1试验车技术模式的演变总体上电气试验车推广时间还不长,仍还处于发展演变中从技术模式分,目前已有试验车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将仪器集中安装于机动车上,操控、接线等使用方式与分立仪器完全一样第二代是在仪器集中安装于车上的同时,根据车载使用环境,优化安装、操控、接线、监视等环节,提高车载仪器的使用方便性第三代试验车的设计思路是基于车载平台,面向试验任务和试验环境,通过任务组态调度,实现相关试验检测功能1.2第三代试验车技术特征分布式集成,是实现第三代试验车的技术手段电气试验车的分布式集成,可概括为“三个集成一个模块”,即:操控集成、电源集成、接线集成与检测单元模块化所谓分布式:是指各试验资源在空间上可以分离,以便灵活适应试场以及实验室校验环境所谓集成:指控制和功能集成,及通过综合控制软件实现任务组态的调度和操控,完成各项试验任务的功能组合1.2.1操控集成车载所有适合集成的检测单元,除开启电源及接线操作外,其他操控都可以在中央控制平台上实现数据运用、分析、管理及存储通过一套综合系统软件来处理1.2.2电源集成高品质的试验电源是电气试验基础条件限于人力搬运限制,现用分立仪器内置试验电源的质量与容量都比较低下。

在车载平台的基础下,一方面解除了搬运重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有试验电源要求的众多仪器集中于车上一起工作这样,以一套高品质、大功率、数字化的综合试验电源,通过软件任务组态,取代原来分立仪器各自拥有的内置试验电源,不但可大大减少原单独仪器的重量与体积,还可大大提高电源质量与应用范围,提升电气试验的深度与质量1.2.3接线集成试验车上众多检测单元(仪器)集中使用,对这些众多试验引接线进行综合归并、复用,对收、放试验接线机动化,智能化,从而减小引线数量,减少接线、收线、理线工作量,提高现场作业的工作效率1.2.4检测单元模块化对相关检测单元的功能进行综合、归并及重组,统一外形尺寸与结构,采用机架、轨道方式,方便上、下车,保持较好机动能力,使检测单元实现功能与结构模块化2.电力试验车技术优势2.1 理念先进任何产品都是功能与环境的产物,适应环境下实现功能是其存在的基本模式机械地将原独立使用的仪器集中安装于车上,在放大试验车不便于接近试品矛盾的同时,车载平台的诸多优势也无法有效的发挥介于以上情况及根据车载仪器的具体情况,车载试验仪器分为集控仪器和非集控仪器两类集控仪器由工控计算机集中控制并安装在整体机架上的仪器,同时均可单独在面板上手动操作,需要时也可取下离车使用;非集控仪器存放或安装在车上、分别独立操控的仪器,主要是离车使用的便携式仪器仪表。

电力试验车基于车载平台、任务及环境营建试验功能,采用分布式集成设计在解决电力试验车不便接近试品问题的同时,可充分发挥电力试验车的大负荷机动平台优势,是真正意义上移动试验室2.2适用范围广直接由仪器上车构成的电力试验车,仅能勉强适用于大型主变的抢修试验对预防性试验,或状态检修下例行试验与诊断性试验,或交接试验,车辆靠不近试品,车载仪器远程测量能力差等问题突出,电力试验车的实际效果较差电力分布式集成试验车,可充分发挥试验车大负荷机动平台优势,结构形式适应远程测量、检测单元可离车单独作业,检测资源空间分布自由、集成控制、功能组合能力强、综合试验电源功能齐全,它能适应各种试验形式的绝大部分试验项目2.3安全性高电力试验车的试验操作与仪器实体无空间对应关系,操控人员可自由选择操作位置操控人员的正前方有大面积视窗,可直接目视试验场区的动态状况;可指挥车顶视频监视与照明指向,进行重点监视和录像;操控人员与试场之间可实现无障碍信息交流操控人员基于集控电脑和相关监控装置,可全面、及时掌握车载设备及试验操作的相关状态对于一些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环节或事件,控制系统及相关装置能够自动实施相关保护在方便操作人员紧急反应的位置,设置有醒目而简单的“急停”按钮;在醒目的位置设置明显的电源开、合点;可针对现场情况,可设置电子警戒区域。

2.4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电力试验车所有车载检测组件,都是针对车载环境专门研发、设计,具备很高的抗振能力(详见:功能与结构说明—抗震措施)选择国内顶尖车辆改装单位,严格按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等相关规范改装,改装后的车厢、车体稳固性不低于原厂标准,并通过国家发改委车型审查并公告2.5 支持长程测量试验车无法像传统仪器那样充分靠近试品,是其天然缺点长距离的测量引线,会导致测量精度的大幅度下降,电气干扰显著增大所以试验车的长程测量能力,成为衡量试验车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最常用的办法是将车上仪器拆下来单独使用调查案例表明:仪器经常拆下来使用的试验车,一段时间后仪器便不再回到车架上,试验车大多演变成运输车针对不同环境,电力试验车支持长、远程测量方法有1)电力试验车专业检测模块,支持引线距离达到30m,可覆盖大部分电站设备试验作业半径2)对于距离超过30m的试品,可将检测模块取下来接近试品,就地连接检测试线3)检测模块下车使用在车内操控不方便或不安全的话,人员与集控电脑可一起下车集控电脑与检测模块可直接互联,构成一台完整的检测仪器,车载仪器的实验室检验也可通过这个方式实现。

4)相关检测模块及内部各组件的通信,采用Net-RJ45接口通常电缆模式的可支持100m通信距离,采用光纤或无线模式的可支持数公里2.6 扩充升级方便电力试验车,除综合试验电源构成基础设施外,其他如控制电脑、处理软件、集成控制器、UPS电池及各检测单元,都是模块化结构,可以非常方便地替换、升级、扩充或重组,不同对象的试验任务可选择不同类型的检测模块所以电力集成试验车只要将综合试验电源做好,便可实现较长的技术寿命2.7 数据集中数据集中是现代信息系统大趋势,电力试验车有一套针对试验环境与管理需要,专门研发的“系统控制管理分析软件”它不仅可准确、可靠地控制、管理、协调车载检测资源完成试验任务,还可对取得的试验数据与图形,建立统一的试验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管理具备试验数据分析、历史对比、特征检索、安全备份、与电网MIS联机等综合功能2.8舒适性集装于试验车上的试验仪器,各自都有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统、电源系统、检测系统和机械结构,势必产生不必要的空间消耗同时由于操作需要,必须将各仪器的操作面板集合起来组成面板墙,还要在面板墙前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供试验人员操作活动因此,无论设计者如何巧夺天工,其组织模式决定了,集装式试验车的空间利用效率是比较低下的。

电力试验车的实体组织架构是:控制电脑+综合试验电源+检测模块,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重复性部件,因此从原理上其空间占用就比较小更重要的是,在分布式集成模式下,仪器实体与人员操作无任何空间对应限制,不需要面板墙因此车内试验功能实体可灵活布置,空间利用效率可以得到大大提高,对车辆改装的量也可大大下降电力试验车内部空间宽敞明亮,形式上就是一个实验室、工作室内部除正常试验设施外,还可兼有卡拉OK、DVD视频、冰箱等生活娱乐功能,试验人员的劳动条件可由此大大改善电力试验车技术优势表项目1、2代试验车3代试验车设计理念在车上集中使用现有试验仪器基于车载平台实现试验功能适用范围主变故障抢修故障抢修、例行试验、诊断性试验及交接试验全适应基础设施各检测单元各自为战,无基础设施概念操作控制单元、综合试验电源单元、集成控制通信单元、安全保护监控单元、模块结构支撑单元等功能模块,构成试验车完善的基础设施安全性操作人员无法直接感知试场信息;安全保护支离分散不系统操作人员与试场无障碍交流,安全保护针对车载特点一体化设计,系统性好可靠性分立仪器直接上车,使用环境与产品设计的背景环境不一样,可靠性差针对车载环境设计,电路与结构牢固,抗振能力强。

远程检测必须拆下使用才能适应,与试验车核心意义相矛盾适应方式多,适应能力强,检测单元拆装简便扩展性技术与结构标准不统一,扩展差技术与结构标准统一,车上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单元模块化,扩展、升级能力强数据集中软、硬件技术标准各自为政,无法实现试验数据与背景数据的集成分析与管理软、硬件标准先进、统一,相关试验数据与背景数据集成分析、管理舒适性机械地按普通仪器配置,空间消耗大,布置限制多,试验室狭小并封闭功能单元集成复用,仪器操作与仪器实体空间上无关联试验室宽敞且开放3. 遵循标准本车符合但不限于以下标准及规范Q/GDW168-2008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1082-2008高压实验室技术条件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4793-1984电子测量仪器安全要求GB6587.1-1986电子测量仪器GB/T 2423.8-199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T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一部分 一般试验要求GB/T16927.2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二部分 测量系统DL/T 845.1-2004电子式绝缘电阻表DLT474.1-2006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DL/T 962-2005高压介质损耗测试仪通用技术条件DLT474.3-2006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介质损耗因数tanδ试验DL/T 845.3-2004直流电阻测试仪DL/T 845.4-2004回路电阻测试仪DL/T 846.1-2004高电压分压器测量系统 DL/T 846.3-2004高压开关综合测试仪 DL/T 846.8-2004有载分接开关测试仪 DL/T 849.6-2004高压谐振试验装置DLT474.4-2006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交流耐压试验DL/T 845.2-2004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GB/T30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DL/T475-2006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DLT/911-2004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频率响应分析法DLT 1093-2008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电抗法检测判断导则DL/T 846.7-2004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 4、试验项目本试验车能完成但不限于下列相关试验项目,具体应根据用户要求进行配置。

4.1电力变压器绝缘电阻;绕组直流电阻,绕组、套管介损(含额定电压介损)及电容量;变比、极性与组别;有载分接开关动作特性;变压器绕组中性点分级绝缘耐压;绕组变形的频率响应与短路阻抗;变压器综合参数4.2高压断路器绝缘电阻;回路电阻;动作机械特性;并联电容的介损(含额定电压介损)与电容量;4.3互感器绝缘电阻;耐压及感应耐压、介质损耗(含额定电压介损)和电容量,伏安特性;4.4高压套管绝缘电阻;介损(含额定电压介损)及电容量;4.6油化试验变压器油耐压、介质损耗、油色谱;4.7用户其他要求项目5、功能与结构说明5.1 电力试验车 集成控制器集成控制器是各功能单元之间信息传输的核心,从可靠性、抗干扰、扩展性、通信距离、部件资源及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等因素考虑,基于TCP/IP协议的局域网(Net)模式,是电气试验车内部集成通信网络的最佳选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