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扫描原理及参数一、基本原理所谓扫描是指电子束按一定在摄像管或显像管的屏面上作周期性的运动过程摄像管和显像管中的电子束要求在偏转磁场的作用下进行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逐行逐帧的匀速扫描,如同读书一样为此,无论在摄像管还是显像管中,均设置了两组偏转线圈,在偏转线圈中通以线性锯齿波电流,以产生所需的偏转磁场两组偏转线圈中,一组为水平偏转线圈,也称行偏转线圈它所产生的偏转磁场使得电子束进行水平方向的偏转另一组为垂直偏转线圈,也称为帧或场偏转线圈它产生的偏转磁场使得电子束进行垂直方向的偏转只有当行和帧偏转线圈中同时通以线性锯齿波电流时,摄显像两端的电子束才会同时进行行和帧的扫描实际上,一帧的扫描线是由许多行来体现的,或者说,一帧中包含有许多行当锯齿波电流的幅度合适时,当然应该有如下的对应关系:行锯齿波电流:当锯齿波电流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着电子束扫描到水平方向的最右边;当锯齿波电流达到负的最大值时,对应着电子束扫描到水平方向的最左边;当锯齿波电流为零时,对应着电子束扫描到水平方向的中间帧锯齿波电流:当锯齿波电流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着电子束扫描到垂直方向的最上边;当锯齿波电流达到负的最大值时,对应着电子束扫描到垂直方向的最下边;到锯齿波电流为零时,对应着电子束扫描到垂直方向的中间。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就可以得到扫描锯齿波电流与光栅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2所示在图1-2中,行扫描逆程期的扫描线用虚线表示,帧逆程期扫描线用另一种虚线表示,它们都是要被消隐的,在显像端将是不被显示的所以只有正程期的扫描线才形成真正的光栅同时,虽然光栅都是倾斜的扫描线,但是,当扫描行数比较多的时候,这一点也不是什么问题在图1-2中还可看到,-时刻对应着电子束处于显示屏的左上角,在t2时刻,帧电流达到负的最大值,故电子束扫描到显示屏的最下方但此时正是行电流中第四行正程期一半的时候,故电子束处于水平方向中间的位置t2~t3这一时间段是帧逆程期,电子束在垂直方向进行回扫,即向上移动同时,水平方向仍然按行电流的规律左右移动但这段时间电子束将被消隐,故显示屏上将不会显示出来t3时刻显然电子束又回到显示屏的左上角由于t3时刻是这一帧的终止点,又是下一帧的起始点,故在显示屏上,两帧的的起始点的几何位置是重合的因而每帧光栅必然重合这也是电视技术的要求如00光栅tl+帧锯齿波电流iF*行锯齿波电流h图1-2水平和垂直扫描示意图果不重合,则每帧扫描所显示的电视画面将因不重合而导致模糊不清从图1-2中可以看到,t1~t3这一时间段正好是一个帧锯齿波的周期,同时也正好含有整数个行锯齿波周期,故如果要求每帧光栅重合,则必须保证帧周期中含有整数个行周期二、逐行扫描电子束从屏幕左上端开始,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以均匀速度一行接一行的扫描,称为逐行扫描。
逐行扫描形成的光栅如图1-3所示图1-3逐行扫描形成的光栅示意图我们把电子束在水平方向的扫描过程称为行扫描,行扫描过程中从左到右的扫描称为行正程扫描,所需的时间用Th表示(其中T表示周期,H表示行,t表示正程);从右到左的Ht扫描称为逆程扫描,所需的时间用Th表示(r表示逆程)一行的时间用Th表示,称为行HrH周期,Th=Th+Th同样,把电子束的垂直运动称为帧扫描,把从上到下的扫描称为帧的HHtHr正程扫描,从下到上的扫描称为帧的逆程扫描一帧扫描的时间(帧周期)为TF,TF=TFt+FFFt为使扫描光栅均匀,电视系统在逆程时不传送图像信号,采用消隐脉冲截止扫描电子束,使逆程无扫描线,且设计逆程扫描时间很短,规定:行逆程系数a=TH/Th=18%,帧逆程HrH系数B=T/T=8%FrF逐行扫描的每帧光栅都应重合,因此要求Tf是几的整数倍,用Z表示每帧扫描的行数;FH则有tf=zth,或Z=tf/Th=fH/fF,这就是实现逐行扫描的条件FHFHHF三、隔行扫描人的眼睛有两个特性:一个是对于间歇性发光的光源,如果光源发光的重复频率较高,人眼会感觉不到亮度的闪烁了,而会感到光源在连续发光当光源发光的重复频率高到人眼感觉不到闪烁时,这个频率称为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
临界闪烁频率与两个因素有关:即视角越大,光源越亮,临界闪烁频率就越高就一般电视屏幕和观看距离来说,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大约是45.8Hz人眼还有一个视觉特性,就是视觉暂留现象当进入人眼的光照突然消失时,大脑并没有跟着立即感到消失,而是依然会残留一小段时间这导致一个有趣的结果,即如果把活动图像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拍摄下来,形成一帧一帧的固定画面,然后再按一定的速度播放,则只要相邻两帧画面差别不是很大人眼就会感到画面的动作是连续的人们早就在电影的实践中应用了这一点电影摄影机以每秒24帧的速度拍摄图像,以每秒24帧的速度放映,这时人们从电影银幕看到的画面是连续动作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亮度闪烁感因为放映一帧画面,银幕就亮一次,然后用遮光板将光源遮住下一帧胶片到位时,遮光板又打开,银幕又亮一次由于每秒放映24帧,故银幕每秒亮24次,远远低于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故人们会有闪烁感为解决这一问题,电影放映机在放映每帧胶片的画面时,让遮光板开闭两次,这样,每秒放映24帧画面,银幕却亮48次,超过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从而克服了闪烁感现在回到电视上来电视信号的带宽与帧频成比例,这一点将在后面说明在电视里,每扫描完一帧,显示屏就亮一次,为克服闪烁感,也为与电网频率同步(这一点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好处),我们取帧频为50Hz。
但是,如果采用隔行扫描的方法,却可以将帧频取25Hz,既可克服闪烁感,又可达到画面动作在人眼看起来是连续的,而此时电视信号的带宽却降低一半所谓隔行扫描,是将一帧扫描分为两次垂直方向的扫描来完成每一次垂直扫描称为一场第一场扫描的光栅与第二场扫描的光栅并不重合,而是均匀镶嵌,两场光栅合成为一帧光栅,而每帧光栅依然重合如图1-4所示每一场扫描屏幕亮一次,故一帧扫描屏幕亮两次当帧频为25Hz时,场频则为50Hz,均匀镶嵌,则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每个场周期中必须包含一个半行,或者说,一帧中必须含有奇数个行周期下面给出相应的解释在图1-5中,分别给出了行、场锯齿波电流的波形在所显示的光栅中,分别用实线和虚线代表第一场和第二场的光栅行锯齿波电流iHtlt212光栅请注意行场锯齿波电流在时间上的对应关系第一场场锯齿波的终止点即第二场场锯齿波的起始点ti时刻,并没有正好对应某一行的终止点,而是对应着第五行的半行的地方,所以第二场是从一个半行开始的,见图中的行锯齿波电流的A点,该点在屏幕上的几何位置见下图中的光栅中的A点因而第二场的光栅与第一场的光栅不可能重合(两场起始点在屏幕上的几何位置不重合)在t2时刻,从行锯齿波电流来说,正是第五行的结束点,第六行的起始点。
此时电子束位于显示屏的最左边,如图1-4光栅图中的B点显然电子束从A点扫描到B点,用了半行时间,即几/2(几——行周期)即从垂直方向来看,电子HH束从屏幕顶部(A点处于屏幕顶部)到B点用了Th/2时间第一场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扫描H线在图1-4下部的光栅图中用1、2进行了标注其起始点在屏幕的最左端,显然这两行起始点相隔一个行周期Th,故B点处于第一场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光栅的起始点的垂直距离的H正中间,即两场光栅均匀镶嵌思考题1.2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