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NA的生物合成

206****923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2MB
约76页
文档ID:57362353
DNA的生物合成_第1页
1/76

DNA的生物合成,教学要求,1.掌握DNA生物合成的类型和其在种族延续及个体发育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DNA复制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复制的特点,复制的体系的组成和基本过程 3.自学DNA损伤的主要原因,了解常见的损伤类型和修复合成的机制 4.熟悉逆转录和逆转录酶的概念和重要生物学意义第一节 DNA的复制,1. DNA复制的概念 2. DNA复制的意义 3. DNA复制的方式 4. DNA复制的体系组成 5. 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6. DNA复制的高保真机制,一 . DNA复制的概念,DNA的生物合成包括DNA的复制, DNA的修复合成与逆转录三部分DNA复制是DNA生物合成的中心内容,所谓DNA复制就是以DNA为模板指导合成全部DNA的过程二. DNA复制的意义,1.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2. DNA复制是种系延续的关键 3. DNA复制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 4. DNA变异与进化 5. DNA变异与疾病和退化,三 . DNA复制的方式,DNA 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DNA 复制时,两条链打开分别作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的原则指导合成新链,如此合成的子代DNA 分子与亲代完全相同,子代DNA 分子中的两条链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是新合成的, DNA 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DNA 的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的证明,四. DNA复制的体系组成,1. DNA模板 2. DNA聚合酶等多种催化酶 3. RNA引物与引物酶 4. 连接酶 5. DNA合成的原料:四种dNTP 6. 蛋白因子 7. 无机离子(Mg 2+等)和反应体系 8. 供能体系,1. DNA模板,①DNA结构特点 ②解链酶(Helicase) ③拓扑异构(Topoisomerase) ④单链结合蛋白(Single strand binding protein),2.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有RNA引物和dNTP存在,以DNA为模板,催化DNA的聚合反应,合成具有方向性为5’→3’,DNA聚合酶-基本特征,①模板的依赖性 ②方向的单向性 ③引物的依赖性 ④校读功能 ⑤底物的特异性 ⑥合成速度,DNA合成方向的单向性,3. RNA引物与引物酶,①以DNA为模板的RNA聚合酶 ②合成的RNA片段称为引物 ③引物能够提供核苷酸 片段的3’-OH ④引物酶是引发体的重要结构成分 ⑤具有RNA聚合酶的基本特征,4. 连接酶,①连接酶只能催化互补双链的连接 ②连接酶不能催 化游离单链的连接 ③连接酶是重要工具酶,5. 其他成分,4. DNA合成的原料:四种dNTP.DNA聚合酶底物的特异性 5. 蛋白因子: 多种蛋白因子 6. 无机离子(Mg 2+等)Mg 2+ 是DNA聚合酶的激活剂 7. 供能体系: ATP,五 .DNA复制的基本过程,1.复制的起始: 2.复制的延伸: 3.复制的终止:,1. 复制的起始,1.复制起始点 2.解为单链 3.合成引物 4.复制起始,⑴ 复制的起始点,1.复制起始点不是随机的,它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

2.原核生物环状DNA仅有一个起始点 3.真核生物线性基因组 DNA结构复杂,它们具有多个复制起始点原核生物从一个固定的起始点开始,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称为双向复制,复制叉----复制开始后由于DNA双链解开,在两股单链上进行复制,形成在显微镜下可看到的叉状结构,称为复制叉,原核生物细胞有单个起始点,真核生物有多个起始点,2. 复制的延伸,1. 前导链与随从链 2. 冈崎片段 3. 引物的水解与连接,⑴. 前导链与随从链,1. 在DNA复制过程中,与复制叉行进方向相同连续合成的新的DNA单链称之为前导链 2. 在DNA复制过程中,与复制叉行进方向相反不连续断续合成的新的DNA单链称之为随从链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DNA replication,(2).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时,与前导链的连续合成不同随从链的DNA合成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合成随从链上由RNA引物和新合成DNA片段共同组成的片段称之为冈崎片段因这种现象是由日本学者冈崎(Okazaki)首先发现的故命名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 3). 引物的水解与连接,3. 复制的终止,1.水解引物 2.填补空缺 3.连接DNA片段,六.DNA复制的高保真机制,1. 复制时严格的碱基互补原则 2. DNA聚合酶的校读功能 3. DNA损伤的修复能力,DNA复制与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o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在体外由引物介导的DNA酶促合成反应,也叫基因扩增技术,类似体内的DNA复制过程。

PCR主要是利用DNA聚合酶依赖DNA模板的特性,在一对引物间诱发聚合酶反应 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操作简便,对待检材料质量要求低等特点,能够快速扩增任何目的基因片段开展PCR的基本要素,1.基因组(DNA)模板 2.引物 3.DNA聚合酶 4.合成原料dNTP 5.二价镁离子 Mg++ 6.一价离子K+ 7.适合的缓冲液,目的基因扩增片段的鉴定,第二节 DNA的修复合成,1. DNA损伤的因素 2. DNA损伤的形式 3. DNA损伤的影响 4. DNA损伤的修复 5. DNA损伤修复的结果一. DNA损伤的因素,DNA的变异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1. 自发性因素:DNA复制的错配 DNA复制时校读功能不是绝对的 2. 环境的影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学因素,二. DNA损伤的形式,1. 碱基错配 2. 形成嘧啶二聚体 3. 插入或缺失 4. 片段的移位或重组 5. 链的断裂或缺失,三. DNA损伤的影响,DNA变异的两重性: 1. DNA变异是物种进化的根源 2. DNA变异可以造成程度不同的危害,有些危害是致命的,有些危害是导致疾病, 分子病就是其中之一四. DNA损伤的修复,1. 光修复 2. 切除修复 3. 重组修复 4. SOS修复,1. 光修复紫外光照射可使相邻的两个T 形成二聚体光修复酶可使二聚体解聚为单体状态,DNA完全恢复正常。

光修复酶的激活需300-600μm波长的光2. 切除修复参与的酶有 核酸内切酶,polⅠ ,DNA连接酶,3. 重组修复 重组蛋白RecA,polⅠ,连接酶参与,4. SOS修复,当DNA损伤广泛,甚至同时发生多处严重损伤以至难以继续复制时.机体应急产生一系列修复反应,这种应急修复称为SOS修复SOS修复特异性很低,快而粗糙,故修复后遗留错误概率大,突变概率也大五. DNA损伤修复的结果,DNA损伤与修复的结果不外两种情况:一是完全修复,机体正常生长发育二是修复不全,这是导致基因突变乃至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节 逆转录作用,1.逆转录的概念 2.逆转录现象的发现 3.逆转录的基本过程 4.逆转录作用的生物学意义,一. 逆转录的概念,1.转录是以DNA为模板指导合成RNA的过程,它是遗传信息流动过程中的中心内容. 2.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指导合成DNA的过程,其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与转录相反,故称为逆转录逆转录是对遗传信息流动法则的重要补充;逆转录酶在基因工程中是重要的工具酶二. 逆转录现象的发现,逆转录现象的发现源于劳氏肉瘤病毒(Rous sarcoma virus,RSV)的研究,该病毒为RNA病毒.1963年美国科学家H.M.Tamin观察到抑制DNA合成的抑制剂能阻断RNA增殖的现象。

1970年继又在其它的RNA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现象,并分离出逆转录酶三. 逆转录的基本过程,四.逆转录作用的生物学意义,1.病毒生活周期的重要环节 2.逆转录病毒是重要的致病原之一,如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3.逆转录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如AZT 4.逆转录酶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工具酶.,1.病毒生活周期的重要环节,2. RNA病毒感染性疾病,1. 甲型肝炎病毒 2. 丙型肝炎病毒 3. 丁型肝炎病毒 4. 戊型肝炎病毒 5. 流感病毒 6. 艾滋病 7. 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8. 萨斯等冠状病毒,3.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ZT,4.逆转录酶是重要的工具酶,本章要点,1、生物遗传学中心法则 2、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的概念 3、DNA复制过程中酶以及蛋白因子 4、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 5、变异及意义 6、反转录作用的概念以及逆转录酶的三种活性,感谢光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