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福州脱胎漆器简介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74KB
约9页
文档ID:419368349
福州脱胎漆器简介_第1页
1/9

福州脱胎漆器简介(福建)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 的汉族传统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 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清宣统二年(1910 年) 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 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 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获特 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曾被誉为“珍贵黑 宝石”和“东方珍品”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 年入选国 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艺术简介福州脱胎漆器是继承中国古代汉族优秀漆文化发展起来的 它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大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 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小的如烟 具、茶具、餐碗、盘、碟、罐等,共有 18类1200多个花色品种; 它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福州脱胎漆器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可谓集众 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郭沫若生前曾做诗备加赞誉, 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福州脱胎漆器作品,早期多为佛像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 逐渐向自然形、仿生形等方面发展,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二、历史溯源说到脱胎漆器在福建省福州市的发展历史,人们总要把它同 "沈绍安"的名字连在一起,至今福州工艺美术界都以 "沈绍安" 三字作为脱胎漆器的正宗代表。

福州脱胎漆器的首创者就是清代 乾隆年间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州市)漆艺人沈绍安(1767 年-1835 年)福州“脱胎漆器”是沈绍安通过对旧匾额的分析,了解了失 传已久的汉代“夹纻”技法的基本材料成分,经过不断尝试,将 “夹纻”技法还原,并在手法、材料上有所创新的一种新型漆工 艺,它的原理与传统的“夹纻”技术息息相关夹纻”制作技术“夹纻”制作技术,源于战国,兴于西汉,魏晋时期走向成 熟寺庙大佛,多用“夹贮”法塑造,首先竖立木柱支架,竹篦 绷扎、细麻、稻草、泥土及漆灰糊封,涂上漆泥,塑出骨肉、糙 漆、磨光、漆彩漆、贴金饰,开光点睛,完成後,把像内木架等 重物酌量拆除,减轻重量,以供当年庙会出巡时需要③“夹纻 器型技术”是佛教造像的重要方式,—直延续了近千年,在唐晚 期两度灭佛以后,绝大多数漆艺佛像都被毁坏殆尽,佛教造像的 夹 纻 技术也逐渐衰败,直至失传目前,中国大陆各博物馆,已 经找不到一件明代以前的夹纻造像实物世界上现存的唐宋时期 的“夹贮造像”,是被日本正仓院收藏的 8 世纪前后制作的实物——“唐代八部神像”核心技术沈绍安发明的“脱胎漆器”与隋唐时期的“夹纻”佛像的做 法均属同一类型,其核心技术就是漆器胎骨的成器方法。

标准的 西汉“夹纻”技术的具体做法,根据南京艺术学院有关师生对此 十余年的研究得出初步结论是:(1)细泥塑形;(2)胶料隔膜; (3)麻布裱糊;(4)生漆定型;(5)细灰找平;(6)上涂成器 日本现代的“干漆造”的做法,类似于福州的脱胎漆器:先做塑 像,再做分模,各片另裱,缝合髹涂,下灰上漆,终成胎骨据 史料记载:沈绍安回忆其“脱胎漆器”的发明,是由于看见城楼 匾额剥落露出的麻布纤维而产生的启发所致用麻布糊裱木质结 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历朝历代,莫不如足山 东曲阜“孔庙”建筑群,便是最直接最完整的实例由于历代皇 恩优渥,自宋代至近代不断维修,形成了历代建筑修缮技术的积 淀,十分利于比较研究:几乎所有的廊柱、护栏、祭台、门窗, 只要有剥落处,人们便能看见历代工匠糊裱的麻布这说明,以 麻布糊裱木质材料,对器物进行“胎骨封固”的处理,以防止木 材因水份、有害物质的侵入,而产生腐败、变形,是中国木漆工 艺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现在福州三坊七巷一带的老宅里,有些 建筑上的木质构件因为风吹雨蚀,再加之年久失修,露出了一些 麻布裱糊在木质上的迹像,从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夹纻”技法的 应用沈绍安早年为油漆匠,在福州杨桥路双抛桥附近开设"沈绍 安"老铺,以油漆加工为业,并且制售漆筷、漆碗、神主木牌之 类小商品。

当时福州为八闽首府,手工业比较发达,虽然说漆器 行业在各种手工业中的地位首屈一指,但是竞争十分激烈,生意 并不好做再说,福州从南宋开始有了漆器,到了清初也经历了 几百年的历史,陈旧的工艺影响了漆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 店中生意清淡,沈绍安不时到官家深宅或宫观寺庙去做油漆活 儿有一次在一座古寺做工时,他发现寺庙大门的匾额木头已经 朽烂了,但是用漆灰夏布裱褙的底坯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 从中受到启发,回家后仿照旧匾,用泥土先塑出模型,然后在模 型外面裱上夏布,涂上青漆,等漆干了之后脱去土模,再行髹漆 加工上色,经过反复试验、改进,终于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沈绍安首创的脱胎漆器技法,开创了我国漆艺文化的新面 貌,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沈绍安进贡朝廷的脱胎菊瓣形朱 漆盖碗,通高10 厘米、口径10.8 厘米,壁薄如纸,厚不及一毫 米乾隆帝见后龙颜大悦,亲自在盖内、碗心题刻隶书填金诗一 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露掇其英"乾隆 帝的诗,生动地描述了沈绍安脱胎漆器的特点,足见当时沈绍安 首创的脱胎漆器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件漆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内技艺族传家承自沈绍安首创脱胎漆器起,其技艺代代族传家承,故又有福 州"沈氏脱胎漆器"之称。

1920 年,沈绍安第五代孙沈正镐、沈 正恂把泥金和泥银调到漆料当中去,在原有红、黑、朱、紫的髹 漆技艺基础上,新研制出金银、天兰、苹果、葱绿、古铜等颜色, 使漆器表达的方式和手段得到全新的改变,做出来的作品达到了 华丽辉煌、灿烂夺目的效果 1898 年,沈正镐、沈正恂选送脱 胎漆器作品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并获得金牌,从此福州脱胎漆 器在国际工艺美术界崭露头角接着,沈正镐、沈正恂以及沈正 愉、沈幼兰等沈氏脱胎漆器世家产品先后选送参加意大利、美国、 柏林、伦敦等地的博览会展出,获得了各种奖牌,声誉大振1905,清廷授予沈绍安五代孙沈正镐"四等商勋,五品顶戴", 1910 又晋升沈正镐、沈正恂为"一等商勋,四品顶戴"1949 年 后,沈氏兰记漆器店改制为脱胎漆器公司,著名漆艺家李芝卿、 高秀泉在设计、髹饰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作品荣获全 国漆器造型设计一等奖,并为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台湾厅用作主 要装饰品三、工艺特点 优点、特点 福州脱胎漆器的最大优点是:光亮美观、不怕水浸、不变形、 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福州脱胎漆器最大特点是: 轻福州脱胎漆器所具有的这些优点、特点,是由其特殊的制作 工艺、高超的髹漆技艺所决定的。

作为脱胎技艺同髹漆艺术相结 合的产物,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颇为不易,从选料、塑胎、髹饰 至成品,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艺非常 复杂,制作和阴干等十分费时,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数月,成品 还需密闭在阴室里很久制作方法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脱胎,就是以泥土、 石膏等塑成胎胚,以大漆为粘剂,然后用夏布(苎麻布)或绸布 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 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 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了;二是木胎及其它材料胎,它 们以硬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髹漆而成,其工序与脱胎基本相 同以花瓶制作为例,先预塑好泥胎或制作好木瓣胎模型;再用 水裱上二层毛边纸;刷上脱离剂两道;髹上推光漆;然后成的分 别髹上用生漆调细、中、粗灰数道;视器物的大小,用面粉调生 漆裱上一次或二三次夏布或绸布;分别髹上用生漆调粗、中、细 灰数道;用水冲去泥胎或脱去木瓣胎;用清水洗净胎内面,便成 了脱胎漆器的"雏形"每道工序都要阴干,每道髹漆在阴干后, 都要用苏砖等干磨"雏形"制成之后,还有好几道大工序髹饰技法福州脱胎漆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色彩瑰丽,光亮如镜",人 们对它产生好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髹饰上的丰富多彩。

其传统 髹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 金、嵌银上彩、台花、嵌螺甸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发展了宝石 闪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窑变、变涂、仿青铜等技法, 并且把髹漆技艺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艺术结合起来, 使漆器的表面装饰琳琅满目福州脱胎漆器在我国传统的朱、黑等漆色基础上以"真金碾 泥为色",即以真金、真银碾成金粉、银粉作调和料,解决了一 般漆色干后变为黝黑、难与其他鲜艳颜料调和的困难,增加了蓝、 绿、褐等多种鲜艳的漆色,且漆色经久不变;有的装饰还用上了 刻银丝、刻金丝、螺钿、镶嵌等,使脱胎漆器更加精美漆画福州脱胎漆器艺术的发展没有停留在漆器本身,通过艺人们 的努力,它还衍生出一个新的画种 --漆画1964 年,从美术院 校毕业的一些美术工作者把漆器装饰工艺技法用于绘画,创作出 了一批漆画作品,首次以独立画种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受到首都 美术界和群众的瞩目,从此福建漆画从实用美术进入观赏艺术领 域原来漆画是附着在漆器的器皿上,近几十年来,通过画家的 努力,把漆器的一些装饰技法运用在平面上,来做成独幅画,这 就形成了漆画漆画使用大漆和其它一些特殊材料,形成了自己 的特点,这是其它画种所不能替代的。

据介绍,漆画采用黑漆、朱漆、透明漆、金银、螺钿、蛋壳 等材料和绘作、髹色、剔填、镶嵌、晕金等装饰手法,配以罩明、 戗刻、打磨、揩擦、退光等工艺手段,使画面产生深沉古朴、瑰 丽神奇、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加上漆画质地华美坚固,适用于 建筑,是现代壁画的理想形式漆画是画在木板上的,但是它的画面不能直接接触木板,必 须在画面和木板之间用生漆做一个严密的隔离层,这就是作底胎 的功夫这个画板由工厂生产制作,然后画家用熟漆在上面画画, 干了以后画面上就有一种光泽,很漂亮至于漆画的作画手段很 多,整个脱胎漆器的工艺手段都可以用到漆画上四、产品分类福州脱胎漆器产品大致分为实用和欣赏两大类,包括大花 瓶、大屏风、各种磨漆画以及茶具、咖啡具、文具、餐具等300 多个规格的 3000多个品种除轻巧、美观、耐用外,还有耐热 耐酸、耐咸、绝缘的优点产品远销 50多个国家和地区[2]五、传承意义宫廷珍品在历史上,福州脱胎漆器曾被收藏为宫廷珍品,新中国成立 后又被列为珍贵的国家礼品赠送外宾,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青睐, 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各省市,而且远销世界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方人士曾用“珍贵的黑宝石”、“东方难得的珍品”、“髹饰 之光”、“人间国宝”等词句来形容福州脱胎漆器的精美。

采取抢救措施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在原来沈绍 安兰记、德记的基础上成立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和第二脱胎漆器 厂,还创办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和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推动漆器 行业的发展与繁荣,使福州脱胎漆器不仅在生产规模上大大超过 过去,而且在艺术风格上更加多样化具体来说,在坯地上,除 了绸布脱胎坯和木坯外,还有钙塑和合成树胶坯等多种;在表面 装饰技法上,除了推光、描金、晕金、漆画、锦纹、嵌银彩、嵌 螺甸、仿古铜外,还有赤宝沙、宝石闪光、仿彩窑变、磨漆画等 多种市场经济冲击目前,由于,福州第一、第二脱胎漆器厂已相继倒闭,福建 工艺美术研究所被解散,从业人员纷纷改行,原有艺人所剩无几, "印锦"、"台花"等脱胎漆器髹饰的技法也已失传,福州脱胎漆器 髹饰,这一传统技艺面临人亡艺绝的困境,需要善加保护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 年 5 月 20 日, 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会现状由于脱胎漆器的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和时间、都与所用的原 材料有关,所以一些小作坊就用简单的木胚、甚至于使用塑料, 然后刷上油漆就作为脱胎漆器出售严重影响社会上部分人对脱 胎漆器的评价,并且降低了脱胎漆器应有的价格。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