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6KB
约14页
文档ID:498509166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_第1页
1/14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主题研制以我们的课题为视角主题: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1.基于课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2.基于学生: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用三角板拼角教学重点是角的认识教学的难点是用三角板拼钝角3.基于教材:“角的认识”这一内容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在二年级上册,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二段就是本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内容主要包括: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角的认识单元解读单元内容及分析1. 教材地位: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2.教材结构: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认识角、角的各部分名称 例1画角例2 认识 直角 认识直角 例3画直角例4认识锐角和钝角 例5解决问题 例63.内容分析:(1)结合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材编排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2)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整合进“角的初步认识”中在实验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只包括认识角和直角的内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安排在二年级下册,修订后的教材对此部分内容的编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全面的认识角,是学生形成对角的更为完整的认识3)、发挥三角尺的 教学价值在本单元中,教材充分利用了“三角尺”这一重要的文具,来帮助学生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不仅设计了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角”的活动,还有以三角尺上的直角为标准比较角的大小活动,最后更是设计了让学生用三角尺拼指定角的解决问题的内容这些活动既让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尺,学会了利用三角尺来认识角,同时又向学生渗透了关于角的其他知识------角是可以相加(拼角)与相减(两个角叠合,多余部分就是两个角相减)的,从而为进一步进行角的度量作好了铺垫,也使得抽象的几何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具体,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学段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在“第一学段”中的“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认识 中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单元教学目标及落实想法(P)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3、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落实想法:(1) 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准确把握教学要求角、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是第一次出现,受二年级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限制,这里要求通过折角、画角、做活动角等多种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式角,知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 注意对操作活动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3) 注意在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建议用4课时教学单元课时安排 生活中的角 主题图 认识角 认识角 角的各部分名称 例1 1课时画角 例2 认识直角 例3 认识直角 1课时 画直角 例4 认识锐角和钝角 例5 1课时 解决问题 例6 1课时课时设计课时解读(P)教学 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角的初步认识》教材P38页、39页、例1、例2 教学 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3、 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 重点 在直观认识角的活动中,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及正确画角教学 难点 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及正确画角教法 学法 教法: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2、借助教具认识不同的角学法: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指一指认识实物中的角,对角的形状有个略微的感知,再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动手操作具体感知角的顶点和边,了解角的组成,然后通过动手做活动角,变化活动角,从动态中认识角的形状及大小变化,初步建立角、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教学过程(D)教学 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三、巩固应用,拓展延申(一)观察实践,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主题图《校园一角》 师指图:师:孩子们,刚才从屏幕上欣赏了咱们的校园,它美吗? 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学生找到一个,课件便闪动角,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二)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教师引导学生指出课件中的角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

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儿的:((把剪刀、钟、三角尺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课件显示3个角)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一)初步感知角1、让学生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的,引导学生说出角的特点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是否都是角呢?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2、 介绍角的各部分组成组织学生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师:说起角,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角就在我们的身边,瞧,就连我们学习用的三角板里也藏着不少角呢!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三角板,观察上面的角,找出其中的一个角,像这样(教师示范摸角的顶点)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再把自己找到的一个角,指给同桌看看3.再次小结角的特点: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二)实践操作,丰富认识1.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组织学生在圆上找出角(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2.组织学生展示汇报: 愿意把你折好的角给同学们看看吗?现在就请你们到小组里展示一下你的杰作吧!2. 体验感悟画角师:你们看,角多神奇呀,你们喜不喜欢它?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抽生说怎样画角,并再次演示,引导学生小结:画角的注意事项P39页做一做第一题,第二题1、 想一想,填一填。

1) 一个角有( )个顶点,有( )条边2) 一条红领巾上有( )角3) 三角形中有( )个角,( )条边,( )个顶点长方形中有( )个角,( )条边,( )个顶点2、 画一个角观察主题图,找角根据课件图片,找到并指出角学生找角,说感觉,同桌互相指) 同桌互指出哪里是角的顶点以及它的两条边动手在圆形纸片上折出角汇报自己折好的角自由画角,说说怎样画角以及总结画角的方法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引入,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角,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通过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从视觉、听觉、触觉上感受角,让角从抽象中形成表象,便于记忆与理解通过自己说一说,让学生加深明白角的特点通过折一折、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从多维度感知角的特点以及画角的方法四、课堂总结,深化认识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角,下面谁来说说,你知道了角的哪些知识?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畅谈收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板书设计角的认识 一个顶点1、 角 角各部分的名称 两条直的边2、角的画法 (1) 先画好一个小圆点 (2) 再从这个小圆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引出两条直的线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改进处理(A)课时设计课时解读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本P40、41,例3、例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P)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 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教学 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法 学法 教法:尝试教学法学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充分交流第二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