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作物栽培学考试复习摘要 水稻.doc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0.51KB
约3页
文档ID:543190598
作物栽培学考试复习摘要 水稻.doc_第1页
1/3

作物栽培学各论 之稻 作物栽培学各论 之稻华南双季稻作区、华中单双季稻作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作区、华北单季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作区、西北单季稻作区.普通栽培稻(类型 籼亚种 粳亚种)、非洲栽培稻水稻的“三性” 1、感光性:水稻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2、感温性:水稻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3、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有一段在高温和短日照条件下都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长期,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应用< 1. 在栽培方面的应用 水稻品种的发育特性是确定种植制度、品种搭配、栽培措施的重要依据如播种过迟,出穗期延迟,影响齐穗;如过早,不能明显提早抽穗,营养生长期过长,消耗地力,增加管理成本2.在引种方面的应用1>高纬度引向低纬度稻区种植,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所需积温较少,对高温敏感,引到低纬度种植,应适当早播,秧龄不宜太大,以增加营养生长期,才能高产.2>低纬度引向高纬度,生育期延长,早稻引种容易成功,晚稻可能不能正常抽穗成熟,应选择较早熟的品种.3>纬度相同海拔不同的稻区引种,海拔低向海拔高引种,生育期延长,早熟品种引种较易成功;反之,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引种,生育期缩短,迟熟品种引种易获得稳产高产。

4>相同纬度、海拔稻区之间引种,成功率相对较高3. 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发育特性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育种目标应用发育特性的理论,可解决熟期悬殊很大的品种间杂交花期不遇的问题育种工作中,常应用水稻发育理论,给育种材料提供短日高温条件,使世代周期缩短,提高育种工作效率 影响种子萌发能力的因素a. 休眠,品种间差异很大b. 成熟度: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多发芽率也提高c. 贮藏条件及时间:籼稻种谷含水率低于13%、粳稻种谷低于14%,在低温、低湿下种谷可保存的时间更长 稻种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a. 水分:适宜吸水量为风干重25%~30%;b. 温度:发芽的最低10℃(粳)~12℃(籼),最适28~32℃,最高40℃c. 氧气:有氧呼吸,胚乳贮藏物质转化速度快,利用效率高,有利于幼根、幼叶及生长点进行细胞分裂增殖而促其生长;在无氧(淹水)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和能量都很少,除胚芽鞘依靠原有的细胞的伸长而能生长外,其他的器官均缺乏养料不能细胞分裂而停止生长d. 营养:一般三叶前消耗胚乳营养,三叶后依靠光合e. 土壤PH:一般在4.5-5.5较适宜根系,拔节、穗分化初期前后增加最为迅速,到抽穗期达最大值 叶分为 芽鞘、不完全叶及完全叶分蘖:由稻茎基部的节(分蘖节)上的腋芽(分蘖芽)在适宜的条件下长成的。

一般栽培条件下,地上部4—5个伸长节与茎秆基部2个节(芽鞘节、不完全叶节)不发生分蘖,由接近地表、紧缩在一起的几个中间节位发生分蘖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品种总叶数)-n(伸长节间数)例:一个品种总叶数为15,伸长节间数为5,移栽时为平均6叶无分蘖,计算理论上稻株大田有效分蘖期提示:缓苗期约1个叶龄) 解:移栽后,缓苗期约1个叶龄,即第7叶开始分蘖;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16-5=10,即产生有效分蘖的时期为7叶~10叶拔节:生物学上,基部第1伸长节间伸长1cm田间50%的植株主茎拔节称为拔节期拔节期:倒(n-2)叶抽出期,n为品种的伸长节间数例如:主茎为15叶,5个伸长节间的水稻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 叶,拔节期为 叶,减数分蘖期为 叶水稻的需水1.生理需水—叶面蒸腾 用于正常生理活动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水分2.生态需水—株间蒸发、稻田渗透,生态需水(水层的作用)①水层下土壤为还原态,有机氮变为氨态氮,有利于吸收②水层调节稻田小气候,例如温度、湿度等③通过水层深浅和晒田,可以促控水稻生长 ④水层可抑制杂草发生育秧方式①湿润育秧②薄膜保温育秧③旱育秧壮秧标准:1.形态标准:叶片宽大挺健,叶色青绿无病虫,黄叶少;根系发达,短白根多,无黑根,腐根现象;苗基部粗扁,有分蘖;秧苗生长整齐不徒长。

2.生理标准:光合能力强、干物重大,碳水化合物和氮化合物都高,且碳氮比适宜,大苗(7-8叶)为14,中苗(5-6叶)为10 3.碳氮比过小,发根力强,但植伤率高(幼龄苗);碳氮比过高,植伤率低,但发根力弱(老龄苗)播种期, 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12℃, 我省4月底或者5月初播种 水稻整个生育期可分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可变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水稻一生吸氮强度递减,拔节到抽穗,移栽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抽穗后期 需水量:水稻生长期间,叶面蒸腾、株间蒸发的水量和地下渗漏水量合称稻田需水量,前二者又叫稻田腾发量 薄膜优点:保温保湿、早播早栽旱育秧优点秧苗素质好早播、早熟高产孕穗期是水稻需水临界期,其它对水较敏感的时期有抽穗开花期,返青及分蘖期,乳熟期影响分蘖的因素1、栽培深度和密度:浅栽有利于分蘖,3-3.5cm宜;适当稀植,降低穴苗数利分蘖2、营养:在N、P、K三要素中,N素对分蘖影响最大提高叶片内N素水平是促进前期分蘖的关键,有效分蘖期内,要求叶片内含N量高于3.5%;控制苗体内N素水平也是控制无效分蘖的关键3、温度:最低气温15—16℃,水温16—17℃,日均气温>20℃。

最适气温30—32℃,水温32—34℃最高气温38—40℃,水温40—42℃4、光照:秧田叶面积系数达3.5时,大田叶面积数系达4.0时,光照条件恶化,分蘖终止5、水分:分蘖期缺水受旱或灌水过深,降低分蘖节周围的温度,抑制分蘖影响穗分化的因素1、温度,最适为30℃左右2、水分,减数分裂期对水分最敏感,受旱后颖花大量退化,减产严重3、光照4、土壤营养有效穗数(抽穗期)、穗粒数(穗分化期)、结实率与千粒重(灌浆期)结实期<生育特点:营养生长结束,并开始衰退,开花受精籽粒充实,决定粒数粒重 主攻目标:促使粒大粒饱,防止空瘪 调控措施:1、活水养稻2、酌施绿肥3、适时收获长穗期<生育特点:叶面积迅速扩大,节间伸长,穗分化,营养生长于生殖生长并进,决定穗粒数 主攻目标:培育壮秆大穗,防止颖花退花 调控措施:1、施穗肥,小穗品种,重施促花肥,酌施保花肥,大穗品种,主要施保花肥,中穗品种,施促保花2、灌好孕穗保胎水3、防治病虫害4、使用生长调节剂1. 营养生长期(1)幼苗期:从稻种萌动开始至3叶期;(2)返青期:秧苗移栽后根系损伤,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约需6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这段时间称返青期;(3)分蘖期:从4叶长出开始萌发分蘖直至拔节时,分蘖数达到高峰。

2.生殖生长期(1)长穗期: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左右,生产上也常称拔节长穗期2)结实期:从出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又可分为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搁田:晾田—排干田面水,田土出现蚂蚁粪搁田的作用:a.控制无效分蘖b.调整株型,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c.促根系发展,提高根系活力d.增加土壤通气,排除有毒物质时间:分蘖末—幼穗分化初期原则:够苗晒田;到时不等 有删改,仅作参考over)。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