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十二五”精品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永政文〔2012〕157号前 言精品农业是以都市消费人群需求为导向,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业,生产出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农产品,并通过市场化的营销运作来获得高价格、高市场竞争力、高收益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体系精品农业是建立在精耕细作基础上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农业,是提供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健康型农业发展精品农业,既能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也能改变传统农业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培育精细化的管理,增加农民收入,更深层次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十二五”期间正是我国转变农业发展模式,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永春精品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永春县人民政府委托北京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规划编制了《永春县“十二五”精品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旨在规划指导永春更加合理地利用自身资源、区位交通、绿色生态等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山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永春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种植和经营,实现永春精品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的发展1一、永春县精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㈠永春农业“十一五”的主要成就永春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幅员面积146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60万亩,占土地面积的72.7%,耕地面积27.21万亩,开发率达91%以上,农业综合开发成为全省典型。
全县总人口56.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3.7万人,占总人口的77.9%十一五”期间,永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区域布局逐渐优化,“一村一品,一镇(乡)一业”格局初步形成,农业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已经建成芦柑、茶叶、蔬菜、食用菌、畜禽、名优果、毛麻竹、速生丰产林八大特色农业基地从表1-1可以看出,永春县农业经济呈良好发展态势,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表1-1 永春农业“十一五”发展情况年度农业总产值(亿元)农业总产值增加比(%)农民人均收入(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比(%)200618.590.855937.5200720.390.761149.3200822.361.0 674210.3200921.971.872877201024.832.9178228.4到2010年底,永春县水果种植面积18.85万亩、总产量22.87万吨,其中柑桔13.47万亩、20.57万吨;茶叶12.59万亩、9503吨;蔬菜14.78万亩、14.69万吨;食用菌360万平方米、3.73万吨;肉蛋奶2.98万吨芦柑生产规模居全国前茅,出口量多年居全国县级首位;茶叶生产是全国最大佛手茶和闽南水仙茶生产出口基地。
现在,永春县是全国柑桔基地县、全国乌龙茶出口生产基地县、全国水果生产百强县、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全国用材林基地县、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柑桔)建设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桔、茶叶)标准化基地县㈡精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1、自然环境绿色生态优势明显永春县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地带,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全县森林覆盖率69.2%,绿化程度94.5%,具备突出的绿色生态优势特别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发展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2、特色农业资源优势较为突出芦柑、茶叶是永春最突出的特色优势资源,“永春芦柑”、“永春佛手”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997年,永春县被命名为“中国芦柑之乡”、“中国名茶之乡”;“永春芦柑”、“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铁观音”都曾荣获全国金奖,2007年“永春佛手”还被授予“中国申奥第一茶”的称号;“早钟六号”枇杷、岵山荔枝、麻竹笋、食用菌、白番鸭等都是远近闻名的农产品 3、八大特色农业基地凸显规模效应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县已经逐步培育形成芦柑、茶叶、食用菌、蔬菜、名优果、毛麻竹、畜禽养殖、速生丰产林八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极大提升了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品质和档次。
2010年八大基地农产品总产值达到20.27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81.6%,规模效应突出4、高效优质农业初具规模近几年来永春县涌现出了一批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卓有成效的特色乡镇,如:蓬壶镇种植桂花1500亩、30多万株,年产值近2000万元;湖洋镇以天绿葡萄基地为依托,打造闽台合作名优特新水果试验示范区,建立集种植、加工、营销、休闲观光、农家乐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岵山镇北溪村、呈祥乡东溪大峡谷利用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当地农副产品,打造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示范点;东平镇闽春兰园主要栽培国兰品种,年产兰花10万余苗,经济价值十分可观;泉州景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大花蕙兰种苗繁育、组培研发、生产销售,与澳大利亚兰花育种公司签定了独占导入新品种协议,每年可导入新品种30个以上5、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开始发挥作用永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稳步发展,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势头良好至2010年底永春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1家,合作社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创新,开展技术、信息、加工、销售、储运等全程服务,对全县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如湖洋镇合兴鹌鹑专业合作社,有会员单位28场,人员达135人,以“统一调种、统一孵化、统一防疫、统一运输、统一销售,分散饲养”的模式运行,2009年产值达750万元,所产鹌鹑蛋本省市场占有率达60%,给鹌鹑养殖户提供了较高的技术支持和收入保障。
㈢精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永春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永春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落后,山坡土地灌溉用水来源主要是数量不多的小型山塘水库,抗旱能力弱,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差,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农村道路不够通畅,很多乡村公路等级低,车辆通行能力差,不利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了永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传统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永春农业受冻害、病虫害等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近五年全县黄龙病发病率均达10%以上,呈高发势头,造成永春芦柑生产规模不断萎缩,开始危及芦柑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天气变化也影响到永春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影响农民收入和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3、农业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永春农业仍然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受自然条件、市场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全县农业区域布局、种植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 4、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永春县现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偏小,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小和名牌农副产品少等问题,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弱企业缺乏精深加工能力,对农产品资源的利用基本还处于粗放经营的阶段,普遍只能进行简单的初级加工,如茶叶基本都是以毛茶形式出售,难以实现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5、企业自主品牌意识较为薄弱大部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思想观念保守,安于现状,做大做强的意识比较弱,对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重视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产品知名度不高,优质名牌产品较少6、缺乏大型专业农贸批发交易市场永春县目前还没有大型综合农贸市场,现有农副产品交易主要分散在各乡镇的小型农贸市场或一些自发形成的不正规场所,交易市场分散,价格波动大,难以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影响产业发展 7、土地分散经营,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永春山多地少,农民思想观念保守,“一户多山头,一田多户主”现象比较严重,农户大多小规模分散经营土地,土地使用呈现“小、散、乱”的格局,种植、养殖大户少这种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企业难以进行大规模的统一管理和产业化生产,导致永春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发展比较滞后二、永春县精品农业产业化发展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㈠精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奋力发展特色山地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宜居侨乡”的战略定位,按照“巩固基础,科学调整,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工作思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纽带,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精品都市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高农业设施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大农业营销模式的变革和农副产品品牌的塑造,率先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㈡精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制定惠农政策,扶持鼓励农业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来调节配置农业资源,完善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实现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通过市场化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资金投资永春农业开发和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带动优势精品农业提质增效——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发展节水、节肥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农业产业化技术及设备,提倡多种优质树、多种精品果、多种高端花,走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和谐富民的原则:加强对全县农民的科普知识宣传与农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与精品农业专业技能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种植技术,加快农副产品的加工研发,不断提高农业产品的科技贡献率,以科技带动永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把促进农民增收、和谐富民作为发展精品农业产业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提高农民收入,让全县农民充分享受都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的社会成果——因地制宜、产业集聚的原则:根据永春农业生物资源的特点,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按照不同乡镇、村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发展重点,形成具有本地优势和区域特色的地方主导产业加大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做大产业规模,走“一村一品牌,一镇(乡)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㈢精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底,力争使永春农业总产值达到31.7亿元,年均递增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97元,年均递增10%;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7%,年均递增5%;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0%,商品化率达到92%;森林覆盖率达到69.4%,绿化程度达到95%重点培育20家农业骨干龙头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10家,超亿元的3-5家力争福建省永春县阳升禽畜有限公司等1-2家公司上市,培育永春佛手等1-2枚中国驰名商标,40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三、永春县精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布局㈠精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永春是山区农业大县,多年来注重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但农业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农户分散经营,物质装备水平不高,今后要逐步调整山地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增加科技投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模式,努力推动永春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十百千万”工程(培植十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百个农业典型,培养千家创业型农业示范户,培训万名新型创业农民),依托芦柑、茶叶、果蔬等特色农产品,率先引进栽种日本、台湾等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优良水稻、优质水果、高端花卉等品种,加快发展精品都市农业,扎实推进生态农业基地和绿色食品示范基地的建设,打造都市人的“绿色餐厅”、“健康厨房”一是要坚持用发展绿色工业的理念来发展现代精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