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学考试《教育管理原理》重要考点(代码:0449)孙绵涛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9KB
约38页
文档ID:42634217
自学考试《教育管理原理》重要考点(代码:0449)孙绵涛_第1页
1/38

1《《教育管理原理教育管理原理》》学习资料学习资料前言前言第一章第一章教育管理学概述教育管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与教育管理一、 关于管理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管理的特点:1.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2.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3.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4.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二、 关于教育管理1.概念 管理是一个大的专业门类,包括工程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教育管理属于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教育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教育管理活动一般分为宏观教育管理——教育行政和微观教育管理——学校管理两方面教育行政就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引导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一种活动2.产生在教育管理中,学校管理的产生较之于教育行政的产生来说要早。

可以说,人类的教育活动自从产生了学校教育这种形式就有了学校管理教育行政虽然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但不是一有了国家就有了教育行政,它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以国家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产生作为标志的19 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管理活动,多处于无系统无组织的状态进入 19 世纪,各国纷纷设立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行政制度,建立了国家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中国在 1905 年也设立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 3.特点 (1)教育管理,归根结底总是为一定国家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政治路线和阶级政策服务的;(2)教育管理是与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产生和制约这些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关联、相互依存的;(3)教育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活动 4.发展趋势 (1)民主化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趋向,表现为某些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呈现出分权化的趋向,表现在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上呈现出民主参与的趋向 (2)相对集权化这种集2权化的趋势表现在,有些国家强调国家管理教育中的中央集权的作用,对地方管理教育的权力加以限制,以实现对全国教育的有效管理 (3)科学化 (4)效率化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一、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揭示教育管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1.关于教育管理现象我们可以从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四个方面去研究教育管理现象2.教育管理的规律教育管理的具体规律有: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教育管理机制的规律、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二、 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它是由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这四个范畴所组成的体系 第三节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 西方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管理学产生的标志及原因观点一:如果以最早提出教育管理问题为标志,有人认为教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德国,著名行政学家、法学家施泰因在 1868 年出版的《行政学》及 1884 年出版的《行政》中论述了他对行政的看法,他被誉为“现代行政学的创始人” 观点二:如果以单独论述教育管理学的 论著出版为标志,有人认为教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以美国的达顿和斯奈登合著的《美国的教育行政》 (1908)一书出版为标志本书观点:教育管理学大概产生于 19 世纪末二)西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源流现代教育管理学有两大特征,它既研究国家政权如何干预教育行政活动,又研究教育管理本身的技术和效率问题,形成了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两大流派。

现代教育管理学的这两大特征和理论流派可以说有两大源流,一是德国的行政学,二是美国的行政学1.德国的行政学德国的行政学是着眼于国家和国家的特性,研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的科学这样的行政学一般称为国家学的行政学或法学的行政学德国的教育行政学,就是依据其行政学的理论,探讨国家如何干预国民教育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3最初,德国的行政学谓之官房学这种学说认为,行政是为国民的福利而存在的,国家的权力是用来监护国民生活的为实现这个目的,有必要建立君主的官房财政 德国行政学者施泰因,以自己独立的见解对德国初期的官房学行政学和 19 世纪后半期发展起来的公法学行政学进行了批判,并把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从考察一般的行政职能发展到教育行政的特性他第一次区别了宪政与行政,第一次划分了行政与行政学的领域,第一次研究了教育与教育行政、教育学与教育行政学之间的关系2.美国的行政学美国的行政学和德国的行政学不同美国的行政学着重研究行政工作的合理性和效率性问题,而并不研究国家政权怎样通过法律干预行政所以人们称美国的行政学为技术性的行政学、职能主义的行政学或组织论的行政学美国的教育行政学的发展大体上受到了如下几种理论的影响。

一是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美国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为代表泰勒 1910 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和计件工资制,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受科学管理理论影响,美国教育界也注重研究教育管理中的效率问题,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是卡伯利和他在 1916 年出版的《公立学校的行政》一书二是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人际关系理论,是以梅奥和雷斯利斯伯格等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创立的理论在人际关系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包括个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等受此影响,美国的一些学者研究了教育行政中的人际关系、学校管理中的民主化问题等格利费斯在 1956 年发表的《学校行政上的人的关系论》是这一时期研究的代表作三是现代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二、 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始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教育管理学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是以翻译介绍外国教育管理方面的论著和将教育管理学科作为独立课程在师范学校开设为特征的 教育管理学作为单独的学科产生以后,从 30 年代起,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我国学者自己撰写、出版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逐步增多。

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杜佐周的《教育与学校行政原理》 、罗廷光著《教育行政》 、程湘帆著《中国教育行政》 、夏承枫著《现代教育行政》 、张季信编著《中国教育行政大纲》 、邵鸣九著《地方教育行政》 、杨鸿烈的《教育行4政》等第二章第二章教育管理的原理与职能教育管理的原理与职能第一节教育管理原理一、 教育管理原理概述1.含义原理是指客观事物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教育管理原理指的是教育管理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它是对教育管理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而形成的,是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对各种教育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教育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1)客观性 (2)概括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二、 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及贯彻要求1.系统原理教育管理活动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它既在自己的系统之内,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为了达到教育管理优化的 目的,必须对教育管理的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应该从整体着眼对待部分,使部分服从整体同时,还必须明确,教育这个系统还是一个更大系统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又必须摆正教育系统同其他系统的关系运用该原理,首先,要注意把教育当作一个系统来看待,并注意从如下几方面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了解教育系统的要素;分析教育系统的结构;研究教育系统的联系;弄清教育系统的功能;把握教育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其次,要注意运用系统的三个原理:目的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层次性原理2.人本原理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这一原理要求在教育管理中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作为根本3.动态原理动态原理是指教育管理者要明确管理的对象、目标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它们;要根据教育内部和外部情况变化,注意及时调节,保持充分的弹性,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这一原理要求教育管理者注意现代教育管理的动态性,在动态中做好领导工作首先,要注意教育系统外部的变化,使教育系统不断适应外部的变化其次,要不断注意教育系统的内部变化,包括管理对象的发展变化,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目标和学校管理目标 4.效益原理效益原理就是要在教育管理中讲究实效,使教育管理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这一原理要求教育管理者首先要树立管理的效益观,使教育管理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其次,5要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创造条件办好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第二节教育管理职能一、教育管理职能概述1.意义。

教育管理的职能,是指教育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在教育管理职能问题上,分权制和集权制国家呈现了两种相反的趋势传统的分权制国家,注重加强国家管理教育的职能,呈现出集权化趋势;传统集权制国家,注重改善国家管理教育的职能,呈现了非集权化的趋势尽管趋势不同,反映的主题却是一致的,即世界各国对教育管理职能的高度重视2.类型 (1)计划职能 (2)法治职能 (3)监督职能 (4)经营职能 (5)指导职能 (6)服务职能二、不同体制国家教育管理职能的特点教育管理的 6 种职能,强化其中一些而弱化另一些,就形成了一个国家教育管理职能的特色有的学者把世界各国教育管理的职能划分为监督型和指导型两大类,认为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色监督型行政,以指令型计划职能、经营职能、行政监督职能为主;指导型行政,则以指导性计划职能、指导服务职能、法律监督职能为主我国建国以来基本上是搬用前苏联监督型的职能 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职能,既不是纯监督型的也不是纯指导型的,而应是以指导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为辅;以指导服务为主,经营管理为辅;以法律监督为主,以行政监督为辅的“指导——监督”型职能第三章第三章 教育管理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教育管理的一般原则与方法第一节教育管理原则一、 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及贯彻要求教育管理原则是管理教育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指我国的教育管理活动必须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使我国的教育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贯彻要求:(1)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要进行教育改革;(3)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注意采用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使教育管理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贯彻要求:(1)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2)要采用新的管理理论,特别是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3.规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要依照国家制定的教育法律、法令来指导和调6节自己的管理行为,从而使教育管理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以保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贯彻要求:(1)要重视和加强教育立法;(2)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制观念,逐步做到依法治教;(3)要建立健全教育法规实施的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保证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必须科学地组织和调动教育系统内外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贯彻要求:(1)要从整体出发,认真研究学前教育与小学、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关系,不能只把注意力局限于某一阶段的教育;(2)不能把教育看成是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系统;(3)在教育系统内部,也要协调好各种因素,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

5.权变性原则权变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