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演讲致辞汇总(共16429字)编辑:北大演讲致辞汇总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也因为理想并不完全是个人的选择,在相当程度上,它是社会的构建,基于一个人对自身能力、时代和社会环境的理解、判断和想象你们也不例外也许你们的理想会显得比我们的,比我们前辈的更宏阔,更高远,但那不过是你们的能力以及北大和今日中国为你们展示了更多选项以及更大的可能性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北大演讲致辞,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北大演讲致辞1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
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濉毙稳葑约旱拇境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
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
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竖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
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北大演讲致辞2今天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各位新同学从五洲四海汇聚到这里,与未名湖、博雅塔结缘,为古老的燕园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既是同学们人生新的起点,也是北大12019年校史上崭新的一页作为校长和老师,看到大家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我由衷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在此,我代表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祝贺同学们,欢迎同学们!各位新同学,我们身处的这个园子,被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视为精神的家园,甚至被称为“圣地”。
从今以后,你们将无数次地听到这些口号的召唤:“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它们绝不是一些空洞的口号,而是12019年来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实实在在的人生实践北大是一部厚重的书无论初入燕园还是已经在这里磨砺过几年,同学们都应该读一读我们的校史,了解自己所在院系和学科的历史,认真思考我们的前辈所走过的道路所谓“守正”,就是要铭记历史、坚守传统,始终捍卫我们北大的精神回顾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往,更是为了开拓未来从今天起,百年北大所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将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并被赋予新的内涵北大是各位同学曾经的梦想来到这里,你们又站在了一个实现更大梦想的起点上进入北大,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更宽广的舞台,从这里眺望世界,会让你豁然开朗这里的机会很多,资源也很多,再加上北大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传统是如此深厚,有时难免会让人目迷五色、眼花缭乱这是北大的优势所在,也可能给你们带来许多“幸福的烦恼”,因为你将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比如,该选什么课?那么多的名师,谁的课都舍不得放弃,可时间又是有限的;该参加什么社团?“百团大战”真是让人兴奋,可哪个社团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晚上是到图书馆自习,还是去百年讲堂看精彩的演出?暑假是学外语、做科研还是出国交流?将来毕业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人生的大方向,是治学、从政还是经商?是留在让人又爱又累的北京,还是扎根基层、报效家乡?而在我们这个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变化就更快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各种思潮激荡碰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惑、烦恼,会受到诱惑,也遭遇挫折。
大家都在问,路在何方?当你四顾茫然时,请不要急躁,路永远都在自己的脚下对于很多年轻的北大人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在今天这堂开学第一课上,我想送给各位新同学的,也正是这八个字守正,就要有主心骨做人不能没有主心骨没有挺拔的脊梁,再光鲜亮丽的外表也只是浮华,一个人没有精气神,没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个人是立不起来的1919年7月,北大教授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演讲时,提到三种人生观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这三种错误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失去市场,仍然值得我们警惕希望同学们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传承和发扬北大精神,积攒和激发正能量,铸就守正、刚毅的主心骨,再来观察社会万象、制订人生规划,那时对一切疑惑和彷徨就会洞若观火、清澈明了,也自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主题现在同学们来到北大,未来几年的主题毫无疑问应当是“求学”,研究学问最要紧的是踏实、勤奋,是老老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苦学、苦干、苦熬的工夫蔡元培先生192019年就任北大校长时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他希望同学们“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今天的北大,学科齐全,大师云集,文理医工交融并蓄,学术资源得天独厚大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请同学们务必珍惜北大提倡博雅教育,希望同学们不要囿于一隅,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抓住可以利用的时间广泛涉猎,研习古今中外的经典未来几年是大家打基础的阶段,既是打学问的基础,也是打人生的基础,这个基础要宽一点、厚一点、深一点才好比如,近年来,学校专门开设了“才斋讲堂”,邀请各学科的名师大家举办讲座,就是希望帮助同学们打开视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有的同学说,北大重视基础学科,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这固然是好,可在将来就业的时候用处恐怕不大其实,看似“没用”的知识可能是最“有用”的,基础扎实、博采众长的人才有无穷的后劲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里很火,题目叫《一只海绵的自我修养》作者是我校数学学院的毕业生,经过十年数学竞赛训练和四年数院学习的她,毕业之后直接选择了就业,她喜欢文化创意,所以到了一家著名的国际广告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她成为同批入职的同事中第一个升职的这个“跨界”的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章中说“我不是没有质疑过自己,但意志力无非就是两件事:别回头,别低头。
应该做一只小海绵,别管自己有理没理,你就去吸收,吸进去,不好的吐出来,吸进去,再吐出来在经常被问到“学数学对工作有什么用”时,作者以实际经历告诉师弟师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到这名毕业生初入职场的心得感悟,我很感动,也很欣慰北大培养人才,重在“道”而不在“术”,重在“打通”而不在“隔断”,这就是博雅教育的精髓同时,这位校友的故事也说明,人生选择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坚信自己的选择,笃实、苦干,条条大路都能通向罗马久久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荆棘坎坷不能见风就是雨,不能当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如果这样,就做不了大学问、大事业各位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学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要目光短浅,为急功近利所驱动这里,我还想跟同学们分享1958级校友、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人生故事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