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化的硝化与反硝化原理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6.96KB
约10页
文档ID:424201752
生化的硝化与反硝化原理_第1页
1/10

2.5 A/0生化处理2.5.1基本原理本系统生化处理段采用缺氧/好氧(A/0)工艺,A/O工艺通常是在常规的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前,增加一段缺氧生物处理过程在好氧段,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中的BOD,同时进行硝化反应,有机氮和氨氮在好氧段5 转化为硝化氮并回流到缺氧段,其中的反硝化细菌利用氧化态氮和污水中的 有机碳进行反硝化反应,使化合态氮变成分子态氮,同时获得同时去碳和脱 氮的效果这里着重介绍生物脱氮原理1)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传统的生物脱氮机理认为:脱氮过程一般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三个 过程① 氨化(Ammonification):废水中的含氮有机物,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被 好氧或厌氧异养型微生物氧化分解为氨氮的过程;② 硝化(Nitrification):废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好氧自养型微生物)的作用下被转化为NO ?和NO ?的过程;23③ 反硝化(Denitrification):废水中的NO ?和NO ?在缺氧条件下以及反23硝化菌(兼性异养型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N的过程2其中硝化反应分为两步进行:亚硝化和硝化硝化反应过程方程式如下所示:① 亚硝化反应:NH ++1.5O —NO -+H O+2H+4 2 2 2② 硝化反应:NO -+0.5O —NO -2 2 3③ 总的硝化反应:NH ++2O —NO -+H O+2H+4 2 3 2反硝化反应过程分三步进行,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以甲醇为电子供体 为例):第一步:3N0-+CH0H—3N0-+2H0+C03 3 2 2 2第二步:2H++2N0-+CH OH—N+3H 0+C02 3 2 2 2第三步:6H++6NO -+5CH OH—3N +13H O+5CO3 3 2 2 22) 本系统脱氮原理 针对本系统生化工艺段而言,除了上述脱氮原理外,还糅合了短程硝化 -反硝化,即氨氮在O池中未被完全硝化生成NO -,而是生成了大量的NO --N,32但在 A 池 NO -同样被作为受氢体而进行脱氮(上述第二步可知);再者在 A 2池 NO -同样也可和 NH +进行脱氮,即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其表示为: 24NH ++NO -—N +2H O。

4 2 2 2因此针对本系统而言, A/O 工艺如在进水水质以及系统控制参数稳定的条件下也可达到理想的出水效果2.5.2 工艺特征A/O 脱氮工艺主要特征是:将脱氮池设置在去碳硝化过程的前端,一方面使脱氮过程能直接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碳源而可以省去外加碳源;另一方面 则通过消化池混合液的回流而使其中的 NO -在脱氮池中进行反硝化,且利用3 了短程硝化-反硝化以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等工艺特点因此工艺内回流比的控制是较为重要的,因为如内回流比过低,贝U将导致脱氮池中BOD/NO-53 过高,从而是反硝化菌无足够的 NO -或 NO -作电子受体而影响反硝化速率, 32如内回流比过高,贝将导致 BOD /NO - 或 BOD /NO -等过低,同样将因反硝化5 3 5 3菌得不到足够的碳源作电子供体而抑制反硝化菌的生长A/O 工艺中因只有一个污泥回流系统,因而使好氧异养菌、反硝化菌和 硝化菌都处于缺氧/好氧交替的环境中,这样构成的一种混合菌群系统,可 使不同菌属在不同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将反硝化过程前置的另一 个优点是可以借助于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来实现对硝化过程中对碱度 消耗的内部补充作用。

图2.3所示为A/0脱氮工艺的特性曲线由图可见, 在脱氮反应池(A段)中,进入脱氮池的废水中的COD、BOD和氨氮的浓度在5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均有所下降(COD和BOD的下降是由反硝化菌在反硝化反5过程中对碳源的利用所致) ,而氨氮的下降则是由反硝化菌的微生物细胞合 成作用以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所致),NO-的浓度则因反硝化作用而有大3幅度下降;在硝化反应池(O段)中,随硝化作用的进行,NO-的浓度快速上升,3而通过内循环大比例的回流,反硝化段的NO -N含量通过反硝化菌的作用明3显下降,COD和BOD则在异养菌的作用下不断下降氨氮浓度的下降速率并5不与NO-浓度的上升相适应,这主要是由于异养菌对有机物的氨化而产生的3补偿作用造成的图2.3 A/0脱氮工艺的特性曲线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A/O系统不必投加外碳源,可充分利用原 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进行反硝化,同时达到降低BOD5和脱氮的目的;A/O5系统中缺氧反硝化段设在好氧硝化段之前,因而当原水中碱度不足时,可利 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来补充硝化过程中对碱度的消耗此外,A/0工 艺中只有一个污泥回流系统,混合菌群交替处于缺氧和好氧状态及有机物浓 度高和低的条件,有利于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及控制污泥的膨胀。

生物脱氮 反应过程各项生物反应特征见表2.2所示表2.2生物脱氮反应过程中各项生物反应特征(参考值)生化反应类型去除有机物硝化反硝化亚硝化硝化微生物好氧菌及兼氧菌亚硝化细菌自养型菌硝化细菌 自养型菌兼性菌 异养型菌能源有机物化能化能有机物氧源 (受氢 体)O2O2O2NO-、NO-3 2溶解氧/mg • L-1>1~2>1〜2>1〜2>0~0.5碱度无变化氧化1mgNH -N需要37.14mg碱度无变化还原1mgNO -N/NO -N 生3 2成3.57mg碱度耗氧分解img有机物(BOD )5需氧2mg氧化1mgNH -N需氧33.43mg氧化1mgNO -N2需氧1.14mg分解1mg有机物(COD)需 NO -N20.58mg, NO -N30.35mg所提供化合态氧最适pH值7~8.58 ~8.58~8.58.0~8.6最适水温/°C15~250 =1.0~1.04300 =1.1300 =1.134~370=1.06~1.15增殖速度/d-i1.2~3.50.21~1.080.28~1.44好氧分解的1/2~1/2.5分解速度/mg70~870B0D/(gMLSS ・h)7mgNH -N/(gMLSS ・h)32~8mgNO -N/(gMLSS ・ h)3根据废水的脱氮水质、处理目标、出水要求,选择A/0脱氮工艺时,其 参数一般也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可以按照表2.3选用各参数表2.3 A/O法工艺参数(参考值)工艺参数变化范围1.回流比污泥回流比(R)硝化混合液回流比(r)一般R控制在30%~ 100%一般r控制在200%~400%,过高时动力消耗大2.泥龄(SRT)一般情况下,SRT>8~10d,有时甚至长达30d以上3.污泥质量浓度(MLSS)一般 A 池控制在 4000~5000mg/L; O 池控制在 3000~4000mg/L为宜4.水温应在5~30C范围内,低于15C时硝化和反硝化效果明显降低5. pH 值硝化过程pH值应控制在8.0~8.4,反硝化过程pH值应控制在8.0~8.66.碳氮比(BOD/TN)BOD/TN —般应大于5,当小于3时需补加有机碳源,如甲醇、 醋酸、丙酮等易于被生物降解的含碳有机物7.碳磷比(BOD/TP)一般BOD/TP应大于18.溶解氧(DO)一般情况下,缺氧阶段D0V0.5mg/L;好氧阶段DO>1~2.0mg/L9. BOD负荷一般在 0.15~0.70kgB0D/(kgMLSS ・ d)10•总氮负荷一般在 0.02~0.1kgTN/(kgMLSS ・ d)2.5.3 影响因素与控制条件1) 硝化反应主要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① 好氧条件,并保持一定的碱度。

氧是硝化反应的电子受体,硝化池内 溶解氧的高低,必将影响硝化反应的进程,溶解氧质量浓度一般维持在 2~3mg/L,不得低于lmg/L,当溶解氧质量浓度低于0.5~0.7mg/L时,氨的硝 态反应将受到抑制硝化菌对pH值的变化十分敏感,为保持适宜pH值,废水应保持足够的 碱度以调节pH值的变化,对硝化菌的适宜pH值为8.0~8.4② 混合液中有机物含量不宜过高,否则硝化菌难成为优势菌种③ 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是20~35°C当温度在5~35°C之间由低向高逐渐 升高时,硝化反应的速率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而当低至5°C时,硝化反 应完全停止对于去碳和硝化在同一个池子中完成的脱氮工艺而言,温度对 硝化速率的影响更为明显当温度低于15C时即发现硝化速率迅速下降低 温状态对硝化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如温度为12~14C时,反应器出水常 会出现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因此,温度的控制时相当重要的④ 硝化菌在消化池内的停留时间,即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必须大于 最小的世代时间,否则硝化菌会从系统中流失殆尽⑤ 有害物质的控制除重金属外,对硝化反应产生抑制作用的物质有高 浓度NH-N、高浓度有机基质以及络合阳离子等。

42) 反硝化反应主要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① 碳源(C/N)的控制生物脱氮的反硝化过程中,需要一定数量的碳源 以保证一定的碳氮比而使反硝化反应能顺利地进行碳源的控制包括碳源种 类的选择、碳源需求量及供给方式等反硝化菌碳源的供给可用外加碳源的方法(如传统脱氮工艺)、或利用原 废水中的有机碳(如前置反硝化工艺等)的方法来实现反硝化的碳源可分为 三类:第一类为外加碳源,如甲醇、乙醇、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等,但以 甲醇为主;第二类为原废水中的有机碳;第三类为细胞物质,细菌利用细胞 成分进行内源反硝化,但反硝化速率最慢当原废水中的BOD与TKN(总凯氏氮)之比在5~8时,BOD与TK(总氮)之55比大于3~5时,可认为碳源充足如需外加碳源,多采用甲醇,因甲醇被分 解后产物为CO、HO,不留任何难降解的产物22② 反硝化反应最适宜的pH值为8 ~8.6°pH值高于8.6或低于6,反硝化速率将大幅度下降③ 反硝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是20~40 °C低于15°C反硝化反应速率降低, 为了保持一定的反应速率,在冬季时采用降低处理负荷、提高生物固体平均 停留时间以及水力停留时间等措施④ 反硝化菌属于异养兼性厌氧菌在无分子氧但存在硝酸和亚硝酸离子 的条件下,一方面,它们能够利用这些离子中的氧进行呼吸,使硝酸盐还原; 另一方面,因为反硝化菌体内的某些酶系统组分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合成 所以反硝化菌适宜在厌氧、好氧条件交替下进行,故溶解氧应控制在0.5mg/L 以下。

2.5.4 A/0生化处理生物相的判断生物相是指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活性状态的变化生物相观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达到控制工艺运行的目的表2.4 A/O法工艺一般生物相(参考)优势生物种类出水质量鞭毛虫占优很差草履虫占优势不好钟虫占优势很好轮虫和线虫占优势一般,需排泥表2.5 A/O法工艺异常生物相(参考)镜检发现形成因素措施钟虫头部端会突出一个空泡, 俗称“头顶气泡”DO过咼或者DO过低调整曝气量钟虫体内将积累一些未消化的颗粒,俗称“生物泡”进水中有难降解物质或有毒物 质停止进水钟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