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故宫藏铭刻三国唐(精编版)

说****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45KB
约24页
文档ID:221405471
故宫藏铭刻三国唐(精编版)_第1页
1/24

故宫藏 铭刻 三国唐铭刻 铭刻一词包含铭文与镌刻两方面内容,商代的甲骨刻辞、商周的铜器铭文,以及战国、秦、汉以来的印章、砖瓦、陶器、封泥、刻石、碑和帖上的文字皆可属于铭刻范畴商代的甲骨刻辞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人称甲骨文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字约有五千多个故宫博物院所藏殷墟刻辞甲骨约四千余片,著录于《殷虚书契续编》 、《卜辞通纂》、《殷契佚存》、《殷契拾掇》、《殷契拾掇二篇》、《甲骨文合集》等书中砖瓦属于古代建筑材料考古发掘表明,目前所见最早的砖文出现在战国时期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东汉时期刻字砖内容丰富另外, 120 余块上世纪三十年代西北科学考察团发掘出土的高昌砖也收藏在故宫,这些麴氏高昌砖对于研究高昌文化的发展、丧葬习俗以及西域与中原的关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刻石,有碣石、碑刻、墓志、摩崖、石经、造像题记、题名、帖等等多种形式碑是刻石文字中的一种,最早的用途是为下棺刻碑的兴起始于东汉之初,盛于桓、灵帝之际从内容上讲,碑可分为墓碑、功德碑和记事碑三种帖在形制上与碑不同,为横石一般高一尺有余,宽二尺五左右所用材料有石有木,木帖版常采用枣木或梨木刻成从编辑体例上分,有丛帖和单帖两种,丛帖是将一人或多人的几件或多件书迹、诗文、信札等收集起来进行镌刻,而单帖则是一种帖独立成篇。

两者收刻数量不同,刊刻目的皆为书法、文字的流传人们用纸、墨将碑帖刻石上的文字椎拓下来,这样字迹清晰,便于阅读,同时保存方便,流传益广据记载,刻帖的最早年代起于南唐,相传有《昇元帖》 、《保大帖》,但未见流传现见到最早的可信丛帖,是北宋宋太宗时所刻的《淳化阁帖》 碑帖是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为历史学、文字学、文学和书法艺术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可与史籍互相补证故宫博物院收藏各个时代碑帖有几万件,小部分是清宫旧藏,大部分是近五十年搜集入藏的一批著名的鉴藏家如朱文钧、马衡、张伯英、吴兆璜、张彦生等相继将珍藏赠与故宫博物院,聚集了一批递藏有序的善本(宋拓、明拓和孤本) 三国唐 1. 受禅表碑 纵: 192cm ,横:106.5cm 朱翼盦及家属捐赠此为明拓本,“维黄初元年冬”、“皇帝受禅于”等字未泐黄易鉴藏,题签并钤“小松所得金石”印碑立于三国魏黄初元年( 220 年)延康元年冬十月乙卯,东汉献帝逊位于魏王曹丕,丕随即登基称帝,并改元大魏黄初十月辛未,刻立此碑以纪其受汉“禅让”之事书法与《上尊号》同出一手,杨守敬《学书迩言》云:“下笔 如折刀头,风骨凌厉,遂为六朝真书之祖。

碑位于河南临 颍繁城镇曹魏故城汉献帝庙遗址黄易《小蓬莱阁金石目》著录 2. 曹真碑 曹真碑,三国魏,存高 82cm ,宽 122cm 三国时魏国碑刻碑阳刻字存 20 行 235 字,碑阴存刻字 30 行 485 字,隶书体道光二十三年( 1843 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南门外,当时已残断,只余此段,为碑中部碑阳面刻碑文,碑阴刻立碑者姓名,侧面阴刻龙纹据朱 绪曾《开有益斋金石文字记》 ,最先为此碑定名者为徐松王鋆《十二斋金石过眼录》考证较详,百余年来有十余家 考证曹真为三国曹魏政权的宗室显贵,最后任职为魏国 的最高军事统帅,病逝后,旧属官员们为他立记功碑据方若《校碑随笔》称,碑文第八行“蜀”字下一字为“贼”,第十一行“贼”字上为“蜀”,均在出土时被凿去,后当地人又将“诸葛亮”等字一并凿去曹真碑铭文字体结体严整,雄劲端 庄,所存碑文保存完好,宛如新刻,碑文内容极为重要此碑是存世汉碑中的精品录文:(碑阳)(残)之后陈氏有齐国当愍王时□宋并其(残) / □基长以清慎为限交以亲仁为上仕以忠(残) / □骑矢石间豫侍坐公子将龢同生使少长有 (残)/ □公使持节镇西将军遂牧我州张掖张进 (残)/ 羌胡诳之妖道公张罗设噒陷之坑网□ ( 残)/ 公怒能于是征公拜上军大将军擁 (残)/ 毂节钺如故/ (残)蜀贼诸葛亮称兵上邽公拜大将军授(残) / 援于贼公斩其造意显有忠义原有脅 (残)/ □约立化柔嘉百姓恃戴若卬 阳春□ ( 残)/ 冬霜于陆议奋雷霆于未然屠贼亮于 (残)/ 行绩家有注记岂我末臣所能备载□ ( 残)/ 兵如何勿旌一命而俯宋孔之敬(残)/ 从俗以宔灋不恣世以违宪宽 (残)/ 嗟悼群寮哀酸赗之赠礼(残)/ 冀今赵护大尉掾严武雝州 (残)/ 岳登华岱鑚玄石示后嗣(残)/ 为周辅东平峩峩作汉 (残)/ 毛钺牧我陕西威同霜 (残)/ 爰立碑作颂万载不刊 (残)/(碑阴)□□□□□□□□□□定皇甫□□忠/ □□□□□□□□□□孚泰庚 / □□□□□□□□□翊山泰伯谋/ □□□□□□□□□□季超 / □□□□□□□□□珍仲俭/ □□□□□□□□□详元衡 / □□□□□□□□侯安定梁玮稚才 / □□□□□□□郎北地梁几彦章 / □□□□□□陇西彭钏士蒲 / □□□□□安定皇甫季雍 / □□□□□尉北地谢述祖然/ □□□□□□□代公时 / □□□□□□□竺谊公达/ □□□□□□地傅均休平 / □□□□□骑都尉西乡侯京兆张缉敬仲 / □□□□司马冯翊李翼国祐 / □□□□农丞北地傅信子思/ □□□□茂材北地傅芬兰石 / □□□□将军司马安定席观仲历 / □□□□主簿中郎天水姜兆元龟 / □□□将军冯翊李先彦进 / □□□□广武亭侯南安庞孚山奉 / □□□尉参战事郎中京兆韩汜德修 / □□领司金丞扶风韦昺巨文 / □□前典虞令安定王嘉公惠 / □民京兆赵审安伟 / □民临济令扶风士孙秋乡伯/ □民郿令陇西李温士恭 / □民永平令安定皇甫肈幼载 / □ 民中□□□□□□□ / 州民中郎□□马(残) / 州民中郎北地衙□(残) / 州民中郎京兆郭胤(残) / 州民中郎安定胡牧(残) / 州民中郎陇西幸□(残) / 州民秦国长史冯翊(残)/ 州民护羌长史安定(残) / 州民西郡长史安定(残) / 州民下辨天水赵(残) / 州民广至长安定胡(残) / 州民修武长京兆郭凌(残) / 州民武安长京兆赵钦(残) / 州民玉门长京兆宋恢(残) / 州民小平农都尉安定(残) / 州民中郎曲沃农都尉京兆(残) / 州民中郎扶风姜潜公隐(残) / 州民中郎安定皇甫隆□(残) / 州民中郎冯翊王济文雍(残) / 州民中郎京兆尹夏休和(残) / 州民中郎天水尹辇叔毂(残) / 州民中郎安定胡广宣祖(残) / 州民中郎安定杨宗初伯(残) / 州民玉门侯京兆邬靖幼(残) / 州民骑副督天水古成凯伯(残) / 州民雍州部从事天水梁□(残) / 州民雍州部从事安定皇甫(残) / 州民雍州部从事安定梁馥(残) / 州民雍州从事天水孙承季(残) / 州民雍州部从事京兆萧仪公(残) / 州民雍州书佐安定□(残) / 3. 三体石经 三体石经,三国魏, 存高 38cm ,宽 32cm 。

三国时期魏政权正始二年( 241 年)刻石,今存文 11行 110 字,古篆、小篆与隶书三种书体刻同文三体石经于史籍中原称“三字石经”,后称“魏石经”或“正始三体石经”,是以《尚书》、《春秋》、《左传》为内容的石刻刊刻石经的主要目的是“台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太学有石经 古文先儒典训”,以弘儒训,以重儒教此外,石经文字有校正文献内容与文字、书体之功用, 《魏书列传术艺》载:“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校 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又《列传游明根刘芳》记:“昔汉世造三字石经于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 质焉此块刻石存文古篆 36 字,小篆 39 字,隶书 35 字,铭文为《尚书周书君奭》内容三体石经遗存的文字与其书体至今仍是研究文字与书法的珍贵实物资料录文:(残)嗣前(残) / 施于(残) / 天弗庸释(残) / 受命时则有(残) / 衡在大戊时(残) / 家在祖乙时(残) / 惟兹有陈保(残) / 纯若命则商(残) / 甸矧咸奔走(残) / 若卜筮罔不(残) / 嗣天灭威(残) / 4. 晋城阳简侯石 尠墓志 晋城阳简侯石尠墓志,西晋,高 46cm , 宽22.5cm 。

西晋永嘉二年( 308 年)墓志刻石,今存文 27 行 480字,隶书体此墓志四面刊刻,正背两面刊刻石尠生平事迹,内容主要记载逝者生前身份、官职、履历与功绩,两侧面分刻其夫人与子女之籍贯、姓氏及简历早期墓志形制不定,此志为其中一种,应是两汉以来墓碑的缩小演变石尠墓志保存完整,书文精美,刊刻精良,志文内容极具史料价值,是墓志中难得的精品 1919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城北马坡村曾归周季木收藏录文:晋故尚书征虏将军幽州刺史城阳简侯乐陵厌次都乡清明里石尠,字处约,侍中太尉昌安元公第二子也明识清远,有伦理刑断,少受赐官太中大夫、关中侯,除南阳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三公侍郎情断大狱卅余 条,于时内外,莫不归当迁南阳王友、廷尉正、中书侍郎,时正直内省,值扬駮作逆,诏引尠式前殿,在事正 色,使诛伐不滥拜大将军秦王长史,计勋酬功,进爵城阳乡侯,入补尚书吏部郎疾病去职迁荥阳太守、御史中丞国清,定太中正侍中□屡表告疾,出为大司农赵王篡位,左迁员外散骑常侍三王举义,惠皇帝反正, 拜廷尉卿,除征虏将军、幽州刺史军事屡兴,于是罢武修文,城都王遣荥阳太守和演代尠,召为和南尹自表以疾,权驻乡里永嘉元年,逆贼汲桑破邺都之后,遂肆其凶暴东北,其年九月五日,奄见攻围。

尠亲率邑族,临危守节,义旧不回,众寡不敌,七日,城陷,薨,年六十 二天子嗟悼,谴使者孔汏、邢霸护丧二年七月十九日祔葬于皇考墓侧神道之右大子定、少子迈致命所在庶子恭嗣,刊石纪终,俾示来世夫人广平临水刘氏,字阿容父字世颖,晋故步兵校尉、关内侯夫人琅邪阳都诸葛氏,字南姊父字长茂,故廷尉卿、平阳乡侯长子 定,字庶公,年廿八,本国功曹察孝、州辟秀才不行,本州三辟部济南从事主簿女字令修,适黄门侍郎、江安侯颖川陈世范 5. 处士石定墓志 处士石定墓志,西晋, 高 47cm ,宽 23cm 西晋永嘉二年( 308 年)墓志刻石刻石存文 10 行185 字,隶书体内容主要刊刻石定族属简历及其本人殁事此墓志保存完整,书文精美,刊刻精良,志文主要部分内容可与石尠墓志相参,二志石同刊同出,殊属难得珍贵 1919 年河南洛阳城北马坡村出土曾归周季木收藏录文:处士乐陵厌次都乡清明里石定,字庶公,太尉昌安元公之第三孙,尚书城阳乡侯之適子也秉心守正, 志节清远,有才干胆断,本郡功曹察孝、州辟皆不就,举秀才不行,侍父乡里永嘉元年逆贼汲桑破邺都之后,遂肆凶暴,鼓行东北,其年九月五日攻围侯,侯亲率邑族, 临危奋讨,众寡不敌,七日城陷,侯薨。

定与弟迈致命左右,年廿八才志不遂,呜乎哀哉!凡我邦族,莫不嗟 恸二年七月十九日祔葬于侯墓之右次,刊石纪终,俾示来世妻沛国刘氏,字贵华父字终嘏,晋故太常卿 6.当利里社碑 当利里社碑,西晋,存高 70cm ,宽 64cm 碑文隶书体碑阳刻字存文 15 行 147 字,内容为立社记铭缘由,文字多蚀泯碑阴刻字存文 24 行 295 字,是立碑者的题名,上刻冠帻坐像 8 人,上下两行各 4 人,旁刻籍贯、官职、姓名,为当利里的社老、社正、社掾、社史等 主持人从立碑者题名看,当时居住在当利里的人员籍贯 不一,但均是具有中下级职位者里是古时县以下的基层 行政组织,社是古时地区民间组织,此碑是当利里居民建 立祈年报获性质的社祠时所立,是研究当时里社组织及铭 刻的重要碑刻实物此碑旧传为河南洛阳出土录文:(碑阳)□昔句龙能平周土知以为社列焉氏能□(残) / 为春祈秋荐叶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