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宽带接入技术内容§ ADSL接入技术§ HFC接入技术§ 光纤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27.1 ADSL接入技术§ 7.1.1 XDSL接入技术家族Ø高比特数字用户线(HDSL)¡一种在现有的双绞线上利用两对线传送1.5~ 2Mb/s数字信号的技术,传输距离可达4~5公里Ø对称数字用户线(SDSL)¡在HDS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开始是在一对 线上传输速率为768kb/s的数据信号¡有的开发商甚至研制出了利用一对线传输1.5~ 2Mb/s数字信号的技术,即达到HDSL用2~3对 线达到的传输速率,但传输距离小于3km37.1 ADSL接入技术Ø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利用一对线的不同频带来同时传输信号、上行数据信号 和下行数据信号(这需要一个专用的分离器将数据、语音和图像 信号分隔开); ¡但上行和下行传输速率不对称:下行数据率为1.5Mb/s~9Mb/s ,可用于传输数字电视;上行速率为16Kb/s~640kb/s,可传输 会议电视其传输距离为3~6kmØ超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非对称的¡采用频分复用方式,其话音、上下行数据等占用不同的频带范围 。
¡系统可以使用的最高频率在理论上为30MHz,目前的方案只到 12MHz在传输距离在1.5km时,其下行传输速率为 12.96~13.8Mb/s;在传输距离在1km时,为25.92~27.6Mb/s; 在传输距离为300m时,为51.84~55.2Mb/s¡VDSL的线路编码采用QAM调制,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码(CAP )或离散多频调制(DMT)等方式47.1 ADSL接入技术§ 7.1.2 ADSL系统结构*5机PC或 LANADSL调制 解调器广域网IP路由器或 ATM交换机ADSL调制 解调器PSTN话音电路交换机分 离 器LPFHPF分 离 器HPFLPF7.1 ADSL接入技术§ 7.1.3 ADSL的传输带宽Ø采用频分方式来同时传输数据信号和话音信号 利用0~4kHz的频带传输信号,25~1104kHz 的频带用来传输数据信号,其中25~138kHz的频 带用来传输上行数据信号6f (kHz)电 话上 行 数 据下行数据0 4 25 138 11047.1 ADSL接入技术ØADSL的传输速率可以是16kb/s的任意整数倍。
¡一般下行数据率为1.5Mb/s~9Mb/s,可用于传输数字电视;¡上行速率为16Kb/s~640kb/s,可传输会议电视Ø传输速率越大,码元间的间距越小,越容易产生码间( 或载波之间)干扰;传输距离越远,波形展宽越严重, 也越容易产生码间(或载波之间)干扰 ¡在误码率相同的情况下,ADSL的传输速率越大,传输距离越近 ¡例如,下行速率为1.544Mb/s时,传输距离为6000m;下行速率 为2.048Mb/s时,传输距离为5000m;下行速率为6.312Mb/s时 ,传输距离为4000m;下行速率为8.448Mb/s时,传输距离为 3000m77.1 ADSL接入技术§ 7.1.4 ADSL的调制技术Ø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码(CAP)、正交幅度调制(QAM )或离散多频调制(DMT)等在美国国家标准中规定 采用DMT技术ØDMT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将整个传输 频带分成若干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对应不同频率的载波 ,在不同载波上分别进行QAM调制,不同信道上传输的 信息容量根据当前子信道的传输性能决定,容量高的子 信道将分得更多的比特数Ø在ADSL中,利用DMT调制技术把整个1.1MHz的频带分 成256个带宽为4.3125kHz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独立进 行QAM调制。
低端的6个子信道用来传送,另外32 个子信道用来传送上行数据,最多只剩下218个子信道用 来传送下行数据87.1 ADSL接入技术§ 7.1.5 ADSL的帧结构Ø每个超帧由68个数据帧和一个同步帧组成,每个数据帧对应一个 DMT编码符号ØDMT编码的符号速率为4k symbol/s,意味着每250us 产生一个 DMT符号,因而一个数据帧的持续时间为250us 一个超帧共有68 个数据帧,总的时间长度250 ×68=17msØ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同步帧的加入不能影响超帧的时长, 仍然保持在17ms,因此将每个数据帧的实际时长减少为约246us 97.2 HFC接入技术§ 7.2.1 系统结构*10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电缆调制解调前端系统(cable modem ternination system,CMTS)和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CM)7.2 HFC接入技术§ 7.2.2 频谱结构*11ITU-TJ.112Euro DOCSISGY-T106- 1999 欧 DVB-C/DAVIC美 DOCSIS日本上行5~655~4210~555~655~65下行70~130 300~86288~86090~770108~862FM87~108 TV110~10007.2 HFC接入技术§ 7.2.3 调制技术*12DOCSIS 1.0/1.1DOCSIS 2.0 调制方 式带宽 (MHz)数据速 率 (kbps)调制方 式带宽 (MHz)数据速 率 (kbps) QPSK1.62,56032QAM3.212,800 16QAM1.65,12064QAM3.215,360 QPSK3.25,12016QAM6.420,480 16QAM3.210,24032QAM6.425,600 64QAM6.430,720 128QAM6.430,720DOCSIS1.0/1.1/2.0上行方向调制方式比较下行方向采用QAM调制技术,CableModem支持64QAM和256QAM,采用64QAM 数据速率最高可达38Mbps,采用256QAM时数据速率最高可达50Mbps左右。
系统参数*13标标准 参数DOCSIS V1.0Euro DOCSIS 下行上行下行上行调调制方式64/256QAMQPSK 16QAM64/256QAMQPSK 16QAM传输传输 速率 (Mbit/s)27/380.32/0.64/1.28 2.56/5.12/10.24*38/520.32/0.64/1.28 2.56/5.12/10.24*信道带宽带宽 (MHz)60.2/0.4/0.8 1.6/3.280.2/0.4/0.8 1.6/3.2/6.4*频频率响应应 (奈奎 斯特) 滤滤波特性64QAM α=18% 256QAM α=12%QPSK α=25%64/256QAM α=15%QPSK α=25%输输入电电平 (dBμV)-16~ 25dBmV-15~25dBmV44~8643~73(64QAM) 47~77(256QAM)输输出电电平 (dBμV)50~61dBmV8~55dBmV (16QAM) 8~58dBmV (QPSK)110~12168~115(16QAM) 68~118(QPSK)14DOCSIS3.0§DOCSIS 3.0标准规定绑定在一起的频道不能低于4个,DOCSIS 3.0的 下行速率起点规定为160Mbps,而上行速率为120Mbps,并且还可以通 过增加绑定的频道数量来提高上、下行的传输速率。
7.2 HFC接入技术§ 7.2.4 DOCSIS协议模型*157.2 HFC接入技术§ 7.2.5 上行信道关键技术 § 1.上行传输竞争/冲突分解算法 § (1)二进制指数退避竞争分解算法Ø该分解算法是基于截短的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由CMTS 控制初始的和最大的退避窗口Ø当CM由于冲突进入竞争分解阶段的时候,它将内部退避窗 口设置为有效的传送值;ØCM从退避窗口中随机选择一个值,这个随机值表示CM发 送之前推迟的竞争传输时隙数Ø在竞争发送后,如果请求没有被许可,CM将它的退避窗口 增大一倍,再一次从新的退避窗口中随机选择一个数并重 复推迟发送过程Ø如果重试的次数达到最大值,该协议数据单元PDU就必须 被抛弃167.2 HFC接入技术§ (2)基于树的竞争分解算法 § 基于树的竞争分解算法的原则是:Ø当发生冲突时,冲突的所有站点被分成n个子集 ,每个子集按照一定的顺序随机选择一个数( 1~n之间)Ø首先重传第1个子集,子集2~n等待,等待的各个 子集看做是一个堆栈;Ø如果发生第二次冲突,第1个子集再次被分割, 已经在堆栈中等待的子集必须在堆栈中最多移动 (n-1)个位置,为冲突的新站留出空间;Ø如果没有冲突,堆栈中最低位置的站可以发送。
*177.2 HFC接入技术§ 2.上行信道带宽分配ØDOCSIS采用TDMA将上行信道划分成多个时隙 ,每个时隙称为微时隙(minislot),微时隙是 上行信道带宽分配的基本单元Ø在MAC层有一种PDU,只占1个微时隙,称为 miniPDU,CM向CMTS提出发送带宽请求时就 使用该数据单元miniPDUØCMTS根据CM的请求,给CM分配微时隙,在这 些微时隙内,CM可以向CMTS发送数据,而不会 产生冲突18Ø上行信道中有两种类型的微时隙,请求微时隙和 数据微时隙Ø请求微时隙中传送的是请求PDU,即CM向 CMTS提出分配多个微时隙来传输数据的请求.ØCMTS收到CM的请求PDU之后,根据算法分配 给CM一个数据时隙(即多个微时隙),并通过 下行信道通知CM,可以在这个数据时隙内无竞 争的传输数据Ø具体过程如下:*19*20CMTSCMCM获取CMTS广播的上行带宽分配信息CM选取空闲微时隙发送请求PDUCMTS发送请求响应ACK如果冲突,CM执行冲突分解算法,发送请求PDU没有冲突,CM等待CMTS发送信道分配信息收到分配信息,计算出发送时刻,发送数据7.3 光纤接入技术§ 光接入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6年通过的ITU-T G . 982建 议书,根据G . 982的定义,光接入网是指共享相同网络侧 接口,传输系统采用光纤接入的接入链路群,它包含光线路 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光分配网(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和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ed,ONU)三个组成部分。
§ 根据光纤在接入网中的推进程度,以及光网络单元ONU的位 置,光纤接入网有以下几种类型ØFTTC、FTTB、FTTO、FTTH § 根据OLT和ONU之间是否存在有源设备,光接入网可分为Ø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Ø有源光网络(active optical network,AON)217.3 光纤接入技术§ 7.3.1 PON接入技术Ø最早的PON是基于ATM的PON,后来又称为 BPON,即宽带PON,其标准是ITU-T G . 983- 1998Ø EPON是2000年底由EFMA组织提出的,最终纳 入到了以太接入网 IEEE 802.3ah-2004标准Ø后来FSAN(full service access network)组 织考虑到APON 的低效率和EPON的不足,于 2002年提出了GPON,并在2003年通过GPON系 列标准227.3 光纤接入技术§ 1、系统结构*23ODN光网络 单元 (ONU )光分路 器 (OBD )光线路 终端 (OLT )骨干网络用户1用户n7.3 光纤接入技术§ 2、复用技术*24分路器User 1User 2User 322132213221322133221OLT局 端ONU 1ONU 2ONU 3下行传输主要特征ü 点对多点广播式传输 ü 端口地址被用作数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