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饲料原料及饲料中各种非淀粉多糖的含量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55KB
约10页
文档ID:516156216
饲料原料及饲料中各种非淀粉多糖的含量_第1页
1/10

饲料原料及饲料中各种非淀粉多糖的含量答:各种饲料原料中非淀粉多糖的含量见下列表格,这里分类进行阐述1) 玉米及其副产品:从下列表格可以看出,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抗营养因子主 要是非淀粉多糖(NSP)类,均以木聚糖和纤维素为主,其中木聚糖含量高达T%,纤 维素含量约%~%玉米及玉米副产品中抗营养因子含量原料名称总非淀粉多糖,%°水溶性多糖,%0非水溶性多糖,%°纤维素,%0木聚糖,%°葡聚糖,%°甘露聚糖,%°半乳糖,%°玉米%109117325561235玉米%109117325561235玉米蛋白粉%33618912820玉米蛋白粉%33618912820玉米蛋白粉%33618912820玉米蛋白饲36536248811765520(2) 麦类及其副产品:小麦及其副产品如麸皮、次粉在饲料中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小 麦中含量非常高的木聚糖,在动物肠道产生黏度,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而大 麦中除了木聚糖存在外,更多的是葡聚糖含量较高,同样也产生黏性麦类及其副产品抗营养因子含量原料名称总非淀粉多糖,%°水溶性多糖,%°非水溶性多糖,%°纤维素,%0木聚糖,%°葡聚糖,%°甘露聚糖,%半乳糖,%°小麦%125307718831234次粉%23182127221493387次粉%23182127221493387小 麦麸%42445299802714659小 麦麸%42445299802714659黑麦13215892033大麦(裸)150538512497953大麦(皮)2075811138896843(3)大豆及豆粕:1)非淀粉多糖含量高。

豆粕作为制油工业的副产品,非淀粉多 糖(NSP)含量较高,总量达20%以上非淀粉多糖通过增加肠道食糜粘度,包裹营 养物质,破坏活性成分,螯合矿物元素等途径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其中的8- 甘露聚糖还可以通过干扰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的生成而降低从 肠道中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极大的降低能量利用率2)含有较高的口-半乳糖苷°a-半乳糖苷是由一个蔗糖单位以a-l, 6糖苷键连接 一个或两个半乳糖构成的低聚糖,主要有棉子糖、水苏糖和毛蕊花糖,又统称为大豆 寡糖,也是豆粕中主要的一种抗营养因子,含量在5%〜7%日粮中大豆寡糖含量在 1%以上时,极大的降低能量利用率,并降低养分的消化吸收,同时能被消化道微生物 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氨和氢等气体,所以又被称为胀气因子大豆及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含量原料名称总非淀粉多糖,%水溶性多糖,%非水溶性多糖,%纤维素,%木聚糖,%葡聚糖,%甘露聚糖,%半乳 糖,%全脂大豆%2176999505143豆粕 43%25279115586081750去皮豆粕%(4) 杂粮及杂粕:杂粮主要指饲料中不常使用一些能量类原料,如米糠、稻谷、大 麦、薯类等,杂粮在饲料中应用的主要问题是粗纤维含量高,如稻谷中粗纤维含量%。

粗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阿拉伯木聚糖等)、果胶和木质素粗纤维不仅 本身不能被单胃动物消化利用,以一种“稀释”作用使原料本身养分浓度降低,而且 还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表现出抗营养作用杂粕主要指饲料中除豆粕以外的油料作物种子出油后的副产物,如棉粕、菜粕、花生 粕、亚麻籽粕、DDGS等蛋白原料杂粕在饲料中应用的主要问题也是粗纤维含量高, 特别是有些原料加工过程中脱壳不充分时,粗纤维含量更高如棉籽饼粕的粗纤维含 量可高达17%,亚麻籽粕粗纤维含量可达28%,带壳压榨的葵籽粕粗纤维含量更可高 达32%粗纤维含量过高影响本身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也影响其他原料中营养物质 的吸收杂粮杂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原料名称植 酸磷,%总非淀粉多糖,%水溶性多糖,%非水溶性多糖,%纤维素,%木聚糖,%葡聚糖,%甘露聚糖,%°半乳糖,%碎米%8321米糠%2181128504米 糠饼%米 糠粕%24412595棉粕 47%29267132931303610棉粕%29267132931303610葵花粕180110菜 籽饼%21748112577211623菜粕 37%23160116556619721花生仁粕%亚麻仁粕3081401175111539427棕榈粕485333737951831415椰子粕454413526126631824什么是纤维素酶及半纤维素酶答:纤维素酶就是降解纤维素的酶,包括C1、^酶和葡萄糖苷酶。

其中,C/酶将结晶 纤维素分解为活性纤维素,降低结晶度,然后经CX酶的作用,将活性纤维分解为纤维 二糖和纤维寡糖,再经8-1,4-葡萄糖苷酶作用生成动物机体可利用的葡萄糖纤维 素酶可破坏富含纤维素的细胞壁,一方面使其包围的淀粉、蛋白质、矿物质等内含物 释放并消化利用,另一方面将纤维素部分降解为可消化吸收的还原糖,从而提高动物 对饲料干物质、粗纤维、淀粉等的消化率半纤维素酶是降解半纤维素的酶,主要包括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阿拉伯聚 糖酶和半乳聚糖酶等主要作用是将植物细胞中的半纤维素水解为多种五碳糖和六碳 糖,且降低半纤维素溶于水后的黏度什么是木聚糖及其抗营养作用答:木聚糖是由单一木糖聚合而成长链状分子,在分子的侧链上还会结合一些阿拉伯 糖残基木聚糖的抗营养作用:(1)增加肠道食糜粘度,影响动物消化吸收,单胃动物本身不 能分泌分解木聚糖的酶当动物采食含水溶性木聚糖高的饲料时,可溶性木聚糖在动 物肠道内形成粘性物质,提高肠道内容物的黏度黏度的上升降低肠道内食糜通过消 化道的速度,导致采食量下降,妨碍消化液与底物的混合,延缓消化酶对底物的消化 同时,降低肠道内食糜中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扩散速度,妨碍养分吸收。

2)影响消 化道内源酶的活性,木聚糖可直接与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络合,降低其活性,刺激 动物代偿性大量分泌消化液,导致动物胰脏、肝脏的增生与肥大,内源性氮的损失增 加3)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木聚糖在肠道内能相互结成网状物,降低了饲料的扩 散率,阻止脂肪与胆盐结合,不能形成脂肪微粒,抑制了脂肪的消化吸收4)促使 肠道有害微生物的增殖,影响动物健康,肠道黏度增加导致营养物质在肠道内蓄积, 形成富含养分的食糜,使微生物在这里发酵,损害肠道黏膜正常形态与功能对于家 禽,湿润的粪便易黏附在泄殖腔周围,污染禽及禽蛋,并提供微生物发酵的场所,从 而产生大量的氨气,并可促使真菌胞子繁殖,不利家禽的健康5)物理屏障作用, 影响养分的消化,木聚糖作为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裹营养物质,降低饲料中养 分的利用率什么是木聚糖酶有何作用特点在饲料中使用如何选用木聚糖酶在饲料中使用木聚糖 酶后饲料配方可作怎样的调整答:木聚糖酶指能专一降解木聚糖为低聚木糖和木糖的一组酶的总称,主要包括三类:(1) 0 -1,4-D-内切木聚糖酶(EC3.2.1.8),从木聚糖主链的内部切割 8 -1, 4糖苷键,是木聚糖溶液的黏度迅速降低;(2)0-1, 4-D-外切木聚糖酶(EC ), 以单个木糖为切割单位作用于木聚糖的非还原性末端,使反应体系的还原性不断增 加;(3) 0-木糖苷酶(EC),切割低聚木糖和木二糖,有助于木聚糖彻底降解为木糖。

另外,由于木聚糖还有一些由阿拉伯糖形成的侧链,相对应的还有切割侧链的酶存在由以上介绍可知,木聚糖酶是一组可将木聚糖降解成低聚糖和木糖的复合酶系,包括 内切木聚糖酶,将木聚糖分解成低聚木糖(木二糖、木三糖等〉外切酶和木糖苷酶, 则作用于低聚木糖的末端或降解低聚木糖,释放出木糖在饲料工业中使用木聚糖酶的目的是消除木聚糖的抗营养作用,而不是将木聚糖彻底 分解成单糖,因为动物不能消化利用单一木糖供能因此,内切木聚糖酶才具有实际 应用价值内切木聚糖酶分解的产物木二糖、木三糖等低聚木糖不仅没有抗营养作用, 而且还是目前最有效的双歧因子,能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保持动物健康如果木聚 糖酶制剂中0-木糖苷酶含量过高,将进一步将木二糖、木三糖等低聚木糖分解成木 糖,而丧失其肠道微生态调节功能因此,饲料工业中适用的木聚糖酶制剂应该尽量 少含0-木糖苷酶等外切木聚糖酶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消除木聚糖的抗营养作用,提高各种饲料原料的利用率,增大 非常规原料在饲料中的使用量,降低饲料生产成本具体建议如下:(1)饲料中木聚糖酶的添加量:10000 U/g (国标酶活力单位)玉米豆粕型饲料:100g/t全价饲料小麦型饲料(小麦、小麦副产物和米糠占配方30%以上):150~200g/t全价饲料杂粕型饲料(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葵籽粕等杂粕用量之和超过12%): 100~150g/t全价饲料(2)饲料配方的具体调整(确保生产性能不发生变化)1) 、全价饲料:可在原配方的基础上降低50 kcal/kg的代谢能。

同时可增加非常规 饲料原料的用量,如米糠、次粉等可用到20%~30%;肉鸭饲料中棉粕、菜粕的总用量 可达到12%~16%;肉鸡前期饲料中棉粕、菜粕总用量可达到4%~5%,后期可达到8%~10%; 蛋鸡蛋鸭饲料中可用到15%猪饲料中也用加大菜粕棉粕的用量2) 、浓缩饲料:可用1%的棉粕+1%的菜粕替代2%的豆粕什么是甘露聚糖及甘露聚糖酶答:甘露聚糖,就是半乳糖基甘露聚糖,其在饼粕类饲料中含量很高,在豆粕中的含 量比在其他常用饲料中的都高1)对于家禽和猪来说,甘露聚糖降低饼粕类饲料的 消化率2)即使很低浓度的甘露聚糖也会降低葡萄糖在肠道中的吸收率,结果通过 干扰胰岛素的分泌和胰岛样生长因子的产生而降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3)降低氮的 存留率以及阻碍脂肪和氨基酸的吸收4)降低水分的吸收从而导致粪便含水量增高甘露聚糖酶是半纤维素酶中的一种,它能有效地分解饼粕类饲料中的甘露聚糖成甘露 寡糖等物质,还可参与集体的神经内分泌,影响代谢甘露聚糖酶的作用包括:(1) 提高饼粕类饲料的能量利用率2)降低动物体重的变异程度而且动物体重越小, 该酶的作用越容易体现3)可有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