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5课_西方古典哲学代表柏拉图

命****币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867.01KB
约34页
文档ID:105794989
第5课_西方古典哲学代表柏拉图_第1页
1/34

课前小运动,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 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美国1985年出版的 《人民年鉴手册》 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东西方的先哲,西方古典哲學的代表 -----柏拉圖,,在人类发展史上,一谈起西方文化,就不能不提到希腊,正所谓“言必称希腊” 古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学完此课,你应该懂得: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主要生平事迹 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思想,实践,背景,时代,教育环境,名师影响,理念论,理想国,柏拉图学园,西方古典哲學的代表 -----柏拉圖,柏拉图个人简介,姓名:柏拉图 英文名:Plato 曾用名:阿里斯托勒斯 (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 国籍:古希腊 出生日期:公元前427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347年 职业:哲学家、思想家,材料一:柏拉图生于雅典贵族家庭,母亲出身于名门望族,继父是伯里克利的朋友,在政府中担任要职,为柏拉图提供了那个时代最理想的教育环境。

少年柏拉图风流儒雅,才华横溢,在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显示了极高的才华…… ——《换个角度看历史》,教育环境优越,,材料二:“我们的政体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体,就是因为我们这个政体是为了多数人,而不是为了少数人……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所偏私;……我们在政治上所享有的这种民主自由,也广泛地体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词,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期(前461—前429) 柏拉图 (前427—前347),,,,,材料三:苏格拉底是“我曾知道的所有的人中最聪明、最正派、最优秀的人”——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影响,苏格拉底的死使柏拉图长期厌恶民主政体,他因此离开雅典,在随后的10到12年之间一直四处漫游苏格拉底(Socrates, 前470-前399),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专心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重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其言行大抵见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录,如《自辩篇》、《克里多篇》、《斐多篇》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唯心主义,二、柏拉图的主要思想:,1、哲学思想:理念论,①世界由两部分构成:理性+感觉,②理念先于物质存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理性世界(理念):真实、完美而永恒 感性世界(具体事物):虚假、残缺而变幻,柏拉图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感觉认识到的各 种具体事物,总处于不断衰败变化中。

在这些变 化的具体事物背后,始终存在着一种完美的、不 变的东西,柏拉图称这种东西为“理念”例如世 界上有白狗、黑狗、花狗,柏拉图认为,之所以有 “狗”这个理念,是因为神创造了本质的“狗”,而且 只创造了一只,其他的都是模仿的、虚假的柏拉图的洞穴,《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 一个著名的比喻,其直接目的是要揭示“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 教育的人的本质” 的不同及相关 问题,人们一般称之为“洞穴喻”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二、柏拉图的主要思想:,2、政治思想:理想国,(1)内容: (2)实践: (3)评价:,---乌托邦,①三个阶级构成…②和谐状态…③统治者…,(叙拉古 阿启泰 失败),①针对当时正体弊端; ②给人以启发③具有空想性,过于理想,构成: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 责任和义务 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 国家的目的:和谐 统治者: “哲学王” —最有智慧、正义感和理性,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

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情 ——柏拉图,《理想国》是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篇幅较长,共计10卷它有一个副标题——“论正义”书中的人物对话层层推进,不时穿插着优美的神话 和格言警语,既给人美的享受,也给人智慧的启发阿卡德米(Academy),在这个风光明媚的学园里,柏拉图用诗意的教育感化着未来哲学王的心灵,用遥远的生命之光照亮着追索者的眼睛在这个门上曾刻有“不谙几何者不得入内”的学园里,柏拉图用音乐和体育充实下一代的心灵,用数学、天文学、几何学、哲学训练未来的哲学王在这里,公平与正义成为人类大厦永恒的支柱,恒久地照耀着人类历史的过去、现在还有未来!,◆雅典学园,希腊雅典学院的柏拉图(左)雕像,右侧坐立者为苏格拉底,背景高处耸立的雕像分别为阿波罗(右)、雅典娜(左)柏拉图学院的集会,柏拉图学园——阿卡德米学园,,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对话形式,自由讨论,①教育宗旨: ②学生来源: ③开设课程: ④教学方法:,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人才,具有初级数理知识;上层社会;男女平等,算术、几何、天文学等,生命中的转折点,传播政治理想,培养众多人才;,影响:,欧洲文化史上大事件,为后来欧洲文教、科技、哲学等发展奠定基础。

柏拉图本意并不只是指爱情,而是一种更为广泛意义的爱 , 他把爱看作是一种哲学 , 把真正的爱提炼成一种形而上学的东西 , 一种介于神和人之间的中间媒体柏拉图式的爱情,教学拓展,,,只有去除爱的表象去追求爱的本质 , 才会将爱升华为上一层次 , 即永恒的爱 ,如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教学拓展,,,,十七世纪,柏拉图的爱这一概念被重新提出后 ,就仅仅变成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一种心灵沟通教学拓展,,,,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株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只好放弃,再往前走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株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到杉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取一棵最好的树材,但只可取一次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觉时间体力已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就拿回来了……”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又有一天,柏拉图又问老师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回来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苏格拉底问:“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了么?”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柏拉图答:“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我问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只是站在爱人身边 默默地付出 静静地守侯 不奢望走近 也不乞求拥有 明知道不会有结果 依然执迷不悔 我知道这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最后也只是远处的平行线 剩下的只是美好的回忆 作为永恒……,评价柏拉图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歹)是无法估计的。

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K.R.波普 这段文字说明什么问题?,哲学家柏拉图对西方哲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1、受到人们尊敬,在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史上是奠基者,世界影响巨大评价柏拉图,2、思想存在争议,其理念论、知识论、理想国存在局限;但其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境界令人佩服Vs,主要相同与不同之处?,●相同: ①生活时代: ②周游各地: ③著作文体: ④思想的影响: ⑤政治上: ⑥教育:,●不同: ①研究侧重点: 政治上: 哲学思想:,,探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