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今朝为此别,何处 还相遇 ” 全诗注释评析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作者: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解】: 1、亲爱:指好友 2、残钟句: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 3、沿洄:指处境的顺逆 ⑴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州校书:官名唐代的校书 郎,掌管校书籍 ⑵去:离开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 ⑶泛泛:行船漂浮 ⑷归棹:指从扬子津出发乘船北归洛阳 ⑸“ 残钟” 句: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广陵:江 苏扬州的古称在唐代,由扬州经运河可以直达洛阳 ⑹此:此处为别:作别 ⑺还:再 ⑻沿洄:顺流而下为沿, 逆流而上为洄, 这里指处境的顺逆 安得住: 怎能停得住? 【韵译】: 凄怆地离别了亲爱的朋友, 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 轻快地摇桨向着洛阳归去, 晓钟残音还远绕广陵树木 今日在此我与你依依作别, 何时何地我们能再次相遇? 人情世事犹如波上的小船, 顺流洄旋岂能由自己作主? 背景: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回洛阳去的途中韦 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是他在广陵 的朋友,诗中用 “ 亲爱” 相称,可见彼此感情颇深。
公元763年(代 宗广德元年), 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 候,对元大校书非常怀念,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评析】: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由送友 启程到舟行江上,联想到世事的难测,写得很有情致,也吐露了诗人 被罢官以后的心情开头两句写别离之“ 初发” 三、四句写友人乘舟 归去五、六句写期望重逢最后两句以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顺逆翻 复,难以自主全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面看似平淡,内蕴却是 含蓄深厚,于景象描写中揭示出人生哲理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开头两句写别离之 “ 初 发” 三、四句 写友人乘舟归去五、六句写期望重逢最后两句以 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顺逆翻复,难以自主 全诗即景抒情,寓情于景眼前景,意中情,口头语,世间理,如水 乳交融,似蛛网交织,牵人心绪,动人心弦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诗人与元大的感情很 深,他在还能望见广陵城外的树和还能听到寺庙钟声的时候,就想起 要写诗寄给元大了 此诗前四句写离情 “ 凄凄去亲爱 ” ,诗人与朋友分离,感到很悲 伤诗中以 “ 亲爱” 二字相称,可见彼此友谊很深,一旦分别,自然依 依不舍。
但船终于启行了, 一会便飘荡在迷茫的烟雾之中,友人的身 影虽已消失,诗人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正在这时,诗人忽然听到广 陵寺庙里的钟声,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他的心情更觉难过 此诗“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十个字非常著名诗人和元大分手, 心情很悲伤可是船终于开行了船儿飘荡在烟雾之中,他还不住回 头看着广陵城,那城外的树林变得愈来愈模糊难辨,这时候,忽又传 来在广陵时听惯了的寺庙钟声, 一种不得不离开而又舍不得同朋友分 离的矛盾心情,和响钟的袅袅余音、城外迷蒙中的树色交织在一起了 诗人没有说动情的话, 而是通过形象来抒情, 并且让形象的魅力感染 了读者 “ 残钟广陵树 ” 这五个字,感情色彩是异常强烈的 接着后四句抒发感慨诗人望着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 不住感叹道: “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分别容易重逢难,这后会 之期就难以预料了但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宽慰:“ 世上波上舟,沿 洄安得住! ” 意谓:自己的身世飘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要么给 流水带走,要么在风浪里打转, 世事怎能由个人作主呢?末两句蕴含 身世之感表面看来这首诗,写得平淡无奇,但细加体味,却感内蕴 深厚特别是“ 归棹洛阳人, 残钟广陵树 ” 两句,以景喻情,言简意深。
船已“ 泛泛入烟雾 ” ,渐行渐远, 可是诗人还忍不住凝望着广陵城外迷 蒙的树林,迷恋地倾听寺庙里传来的残钟余音诗人对广陵之物的依 恋,实则是对挚友的依恋这两句“ 虽不着情语,却处处透出依依惜 别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含蓄不尽” (《唐诗别裁》)表面平淡, 内蕴丰厚,正是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