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妇病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妇病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词作者: 佚名(汉) 原文: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恳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 泪不行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妇病行》是一首汉乐府古诗,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此诗通过一个病妇的家庭悲剧,描绘了汉代劳动人民在残酷的剥削压迫下,挣扎于死亡边缘的生活惨象全诗细致地刻画了托孤、买饵和索母等几个细微环节,表现了妻死儿幼的惨状,诗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动态心态,皆如一出情节生动的短剧作者不着一字说明,而人物特性毕现,悲剧主题自生,写来沉痛凄惋,真实动人 翻译: 被病魔拖累的妻子,把丈夫叫到跟前,有一句应当说的话,还没有说珠泪就不断地流了下来她说:“我把几个孩子就托付给你了,不要叫孩子饿着冻着,有了过错不要打他们我就要死了,你要经常想着我的话。
孩子母亲死去了,爸爸找不到长衣,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难以御寒只得关门堵窗,留儿在家,独自上市他遇上挚友就哭泣,泪水不止他求挚友为孩子买糕饼,哭着对挚友说:“我是想不哭啊,但限制不住啊!”他掏出怀中的钱交给挚友回到家,孩子们哭着找妈妈抱他徘徊在空荡荡的屋中:“这样下去,孩子也会像妈妈一样死去!我不想再说下去了 赏析: 此诗的前九句写病妇临终时对丈夫的叮嘱首二句“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从病妇方面落墨,单刀直入,直叙其事病妇久病不愈,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她要把丈夫叫到床前,留下临终遗言了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病妇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已是潸然泪下,泣不成声了临终托言,已不堪悲,未语先泣,更见酸楚这几句酿足气氛,先声夺人,读者已然可从那“翩翩”长调中,想见病妇内心之深痛了,可又想进一步了解她悄焉动容、魂牵梦萦的是什么写到这里,诗人笔锋从诀别之凄惨场面,转入诀别之悲切言辞:“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寥寥五句,而慈母爱子之情,尽在其中其中“累”字,并含有将入幽冥之自伤、拖累夫君之自歉,平平写来,凄然欲绝饥”字、“寒”字,虽指来日,而往日的饥寒,亦可以想见。
而“行当”二字,更见得长期贫苦的生活,孤儿已是极为虚弱,倘再使其饥而且寒,他们也很快就会天折的啊!这一切,自然在病妇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创伤,永诀之时,便交织成忧虑与惊恐,发而为嘱托之辞了两个“莫”字的紧承,语气之剧烈、专注,直如吩咐;而在这迫切恳求之下,又可看到那款款深情的脉脉流淌即将经受幽显隔绝、无缘重见之苦,也就愈加系念留在人间的幼男娇女,“思复念之”,唠叨一再,更将殷殷嘱望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人临终之时,什么都可放下,唯独自己的孩子,却委实难割难舍这既是母爱深厚的表现,也是劳动妇女和善品质的自然流露,情真语真,字字皆泪,令人歔欷感叹不已 病妇死后,家境如何?“乱曰”以下,从病妇丈夫方面落笔,先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啼饥号寒的凄惨画图:寒风凛冽,孤儿啼泣父亲欲抱孩子上市觅食,却找不到长衣,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难以御寒只得关门堵窗,留儿在家,独自上市抱时无衣,襦复无里”句,就寒而言,直笔写穷,衬托前文母亲生前无使饥寒的愿望,已经落空一半,而另一半也未必见妙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关门堵窗,或可挡风避寒,防止禽兽损害孩子母爱由言语泄出,诀别之辞何等切切;父爱则由行动导出,关切之情何等拳拳!着一“舍”字,父亲那欲离不忍,欲携不得,愁闷徘徊、哀痛无望的动态心态,跃然纸上!“舍”也,实为不舍,实出无奈,下文因而逗出:“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恳求与孤儿买饵父求人为儿买饵(糕饼之类),正是为了抽身回家伴儿,这又从侧面示意了不“舍”一般说来,男儿有泪不轻弹,而父亲路遇亲友,竟哽咽不止,久坐不起,若非难过至甚,安能如此!“对交涕泣,泪不行止”二句,同意反复,一唱三叹,将哀痛之情,更进一层怜念子女、自伤孤孑、悼怀亡妻,诸多情结,尽在这一把辛酸泪中 主妇一死,留下孱弱儿女一堆、债务一摊,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梁崩柱摧,不能不涕泪俱下,肝肠寸断哀痛已极,却以“欲不伤悲”逼出“不能已”之本旨,一抑一扬,诗意翻跌,令人为之愁肠百结、纡曲难伸探怀中钱持授交”,为此段结束之句,由哭诉哀痛转为乞友买饵,一句之中连续三个动作,宛若可感父亲“怀中钱”那温热的气息,以及“持”的凝重、“授”的慎重父亲道逢亲交,涕泪未尽,匆忙赶回家中,所见又是什么呢:“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父泣子啼,雪上加霜,骇人动目此中之“啼”,缘于饥,缘于寒,更缘于思母一个“索”字,将孤儿号啕四顾、牵衣顿足,急要母亲的神态宛若画出徘徊空舍中”句,既写出了父亲疾首蹙额、徒呼苍天的`凄惶之态,也反映了室内啼饥号寒,家徒四壁之状空”者,空在无食无物,也空在无母无妻儿啼屋空,由听觉而视觉,将悲剧气氛烘托得浓而又浓。
末句突然一转,向苍天发出的无望呼叫,戛然结束全文此句意为孩子的命运将同妈妈相像,还是抛开这一切,别再提了!语极凄切其实,“行复尔耳”之结局,父亲未喊出,读者已然可从诗中描写的场面中得出了而“弃置勿复道”句,更是抚今思昔,百感丛集,“勿复道”,正是道而无用,言而愈悲之故从“对交啼泣”,向亲友哭诉,到欲说还休,气结难言,令人产生更有深悲一万重之感受,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全诗至此,大幕急落,黯然收束至于结局,前已有病妇托孤、父求买饵、孤儿索母这一幕幕经过充分酝酿的情节,后已有“行复尔耳”之悲号,答案尽在其中,无须作者再拉开帷布了 这首诗通过托孤、买饵和索母等细微环节,描写了一个穷苦人家的凄惨遭受他们的语言行为、动态心态,皆如一出情节生动的短剧全诗沉痛凄惋,真实动人,这正是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特色的突出表现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