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中考计算题考点分析广西藤县塘步镇一中 邓善源计算题作为中考的必考题型,除了出现在综合计算题外,往往还会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等题型之中考点涉及声学、光学、热学、电学与力学,下面对九年级物理涉及的计算题各考点及计算公式作简单的分析考点一:频率的定义: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例1(201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解析: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说明每秒振动的次数为300次参考答案:300 能考点二:光的反射定律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例2.(2010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题)如图2-1所示是关于小猫和小聪的一幅漫画,图中两条光线的夹角是600,则小聪观察小猫光路的入射角是 度,此现象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 解析: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入射角等于两条光线夹角的1/2,也就是300参考答案:30 可逆的考点三:光的反射之勾股定理的应用例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题)某人站在木架上,眼睛P正下方的地面有一光源S,眼睛到地面的高度为3m,现在人面前2m处竖直立一块平面镜MN,如图3-1所示。
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求出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到达人眼所走过的路程是 m解析:在完成的光路图3-2中连接SP,由题意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PSS‘是直角三角形,SO=S’O,SS‘=4m,PS=3m,所以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到达人眼所走过的路程为SO+OP=PS’===5m参考答案:如图3-2 5考点四:平面镜成像特点之物像等距: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例4(2011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题)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 (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发射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像到地面的距离也是6m参考答案:虚 6 漫例5(2011年广西来宾市中考题)如图4-1所示在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
人与镜面的距离为2.5m-0.4m=2.1m所以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是2.5m+2.1m=4.6m参考答案:4.6 可以在较窄的空间内进行检测(或节约空间)考点五: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V<2);当u=2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 =2);当<u<2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当u<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例6(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图6-1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如果图中h=4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 ㎝解析:投影仪的原理是当<u<2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就是说<40cm<2,即20㎝<<40cm参考答案:放大 例立 改变光路 20例7(2011年山东日照市中考题)一个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5㎝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处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焦距( )A.在15㎝~25㎝之间 B.在7.5㎝~12.5㎝之间C.小于7.5㎝或大于12.5㎝ D.无法确定解析:物距大于像距,说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u满足条件:u>2,即25㎝>2,所以<12.5㎝。
再由像距满足条件:<V<2,即<15㎝<2,所以7.5㎝<<15㎝综合得到结论:7.5㎝<<12.5㎝参考答案:B考点六: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公式:I=I1+I2例8(2011年重庆市中考题)在如图6-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S,电流表①的示数为1.2A,电流表②的示数为0.3A,则通过R1的电流是 A,R2的阻值是 Ω解析:电流表①测干路电流,电流表②测R2电流由公式I=I1+I2得I1=I-I2=1.2A-0.3A=0.8A而R2==10Ω参考答案:0.8 10考点七: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中,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公式:U=U1+U2例9(2010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在图7-1所示电路中,V1、V2都是有0~3V和0~15V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均如图7-2所示则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9.6V,2.4V B.12V,2.4V C.2.4V,12V D.2.4V,9.6V解析:由图可知,V1测R2两端的电压,V1测电源电压串联电路中,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故V2的示数大于V1的示数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说明V1选择0~3V量程,示数为2.4V;而V2选择0~15V量程,示数为12V根据公式U=U1+U2得:U1=U-U2=12V-2.4V=9.6V参考答案:A例10(2011北京市中考题):小宝在探究电路中电压关系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电压U2随电压U1变化的图像如图7-3所示,请你根据该图像写出电压U2和U1的关系式:U2=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U1+U2=9V所以U2=9V-U1参考答案:9V-U1例11(2011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在探究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验时用了图7-4中的某个电路,已知R1=R2<R3,电压表V1、V2和V3的读数分别为1.0V、1.5V和2.5V实验时的电路图应是( )解析:V3的示数等于V1与V2的示数之和,说明该电路属于串联电路,排除了D又因为V1和V2的示数不相等,说明不可能同时选用R1与R2,又排除了A;再因为V2的示数大于V1的示数,说明V2测阻值较大的电阻参考答案:B考点八: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例12(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题)如图8-1(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开关后,滑片由b端向a端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如图8-1(b),则电源电压U= V,电阻R=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 Ω解析:根据图(b)可知,当滑片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根据公式I=得R==12Ω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1A,电压表示数U1=I‘R=0.1A×12Ω=4.8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2=U-U1=6V-1.2V=4.8V,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48Ω参考答案:6 12 48例13(2011年广西南宁市中考题)如图8-2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此时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 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A则电源电压为 V,电阻RX的电阻值为 Ω解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时,RX被短路,两端的电压为0V电源电压U=I1R=0.6A×10Ω=6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变阻器与RX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故通过RX的电流I2=I-I1=0.9A-0.6A=0.3A,电阻RX的电阻值RX==20Ω。
参考答案:0 6 20例14(2011年重庆市中考题)从11年5月11日起,执行酒驾重罚新规定交警使用的某型号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如图8-3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V,传感器电阻R2的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2的电阻为80Ω使用前要通过调零旋钮(即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对测试仪进行调零,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V求:(1)电压表的示数为8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2)电压表的示数为8V时,滑动变阻器R1的电阻值为多少?(3)调零后,R1的电阻保持不变某驾驶员对着测试仪吹气10s,若电流表的示数达到0.3A,表明驾驶员醉驾,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解析及参考答案:(1)电压表测R2两端电压,电流表示数I1==0.A(2)R2和R1串联,电流处处相等变阻器R1两端电压U1=U-U2=9V-8V=1VR1==10Ω(3)当电流表的示数达到0.3A时,R1两端电压U‘1=IR1=0.3A×10Ω=3V,故电压表示数U’2=U-U‘1=9V-3V=6V例15(2010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题)小新有一个额定电压是6V,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为12Ω的小灯泡,则该灯的额定电流是 A。
如果电源电压是9V,为了使该灯正常发光,他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阻值为 Ω的电阻解析: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0.5A串联电阻两端电压U2=U-U1=9V-6V=3V,所以R2==6Ω参考答案:0.5 6例16(2011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题)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其电阻受温度影响较大,如图8-4甲所示是某种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像根据这种半导体材料电阻的特性,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8-4乙所示的电路,用来测量某一环境的温度,已知定值电阻R0=10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1)当环境温度为20℃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电源电压是多少?(2)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时,当时的环境温度是多少?解析及参考答案:(1)当环境温度为20℃时,由图象甲可知半导体电阻R=50ΩR与R0串联,所以电源电压U=I1(R+R0)=0.2A×(50Ω+10Ω)=12V(2)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时,R0两端电压为U1=I2R0=0.4A×10Ω=4V半导体R两端电压U2=U-U1=12V-4V=8V半导体R的电阻值R‘==20Ω由图象乙可知当时的环境温度是40℃考点九:电阻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阻之和。
公式:R=R1+R2例17(2011年安徽省中考题)实验室有甲、乙两只灯泡,甲标有“15V 1.0A”字样,乙标有“10V 0.5A”字样现把它们串联起来,则该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为(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 )A.25V B.35V C.17.5V D.12.5解析: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故电路最大电流只能取0.5A甲灯电阻R甲==15Ω;乙灯电阻R乙==20Ω电路总电阻R=R甲+R乙=15Ω+20Ω=35Ω故最高电压U=IR=0.5A×35Ω=17.5V参考答案:C例18(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题)如图9-1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1、S2都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电压表的示数12V;断开电路后,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S1断开、S2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 )A.R1=16Ω B.R1=40Ω C.R2=16Ω D.R2=24Ω解析:如图9-1所示,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通过R1的电流,所以R1==24Ω当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后,R1与R2串联,总电阻R==40Ω所以R2=R-R1=40Ω-24Ω=16Ω参考答案:C考点十:电阻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公式:=或:R=例19(内蒙古包头市中考题)图10-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