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宋代诗词中雨的意象4.doc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KB
约8页
文档ID:542540322
宋代诗词中雨的意象4.doc_第1页
1/8

┊┊┊┊┊┊┊┊┊┊┊┊┊装┊┊┊┊┊订┊┊┊┊┊线┊┊┊┊┊┊┊┊┊┊┊┊┊长 春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纸宋代诗词中的雨意象【摘要】 在诗人进行诗歌创作时,雨容易引人深思,触动诗人内心的情感,并能够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所以在宋代诗词中雨是很常见的一种诗歌意象,也是诗人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之一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雨成为了人们审美的主要对象,其在诗词中出现便带有了审美的意蕴,它为幽居的诗人带来了清新与雅致的生活情趣;它勾起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它使花儿零落满地,让惜春的诗人为时光消逝而叹气惆怅;它在夜晚袭来滴打着芭蕉梧桐,使寂寞的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雨这种自然现象在与有着不同境遇诗人的情感碰撞后,产生了不一样的审美意境,为人们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审美天地关键词】宋代 诗词 雨 意象前言雨,这种没有任何主观情意的自然现象,一旦进入诗词歌赋中,便有了生命色彩细雨如温柔的倾诉,暴雨像痛快的宣泄,烟雨使人仿佛置身梦中,它已成为了诗人们某些情感信息的载体诗人们赋予它生命与灵魂,它替诗人们诉说着他们的苦辣酸甜。

这便使雨具有了深邃的思想启迪意义和隽永的审美意味,从而扩展出一个广阔辽远又厚重深沉的审美意象空间一、 清新雅致的雨清新雅致一向是中国文人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司空图在《诗品》中对“典雅”的解释是:“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1]可见文人喜雨已是一种雅好在宋代诗词中也不乏一些喜雨的诗人南宋姜夔堪称雅士,在他的《南甫见招不欲往》这首诗中说到“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一个夏末秋前的日子,作为挚友的张平甫邀请姜夔赴宴,但是诗人不欲前往原因是“老”无心听管弦,因“病”不便饮杯酒,回答的既巧妙又得体但是诗人“不欲往”的真正原因是“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秋前雨”即夏末之雨,它去暑送凉,最为宜人,今日好不容易遇上这场“秋前雨”,还是让我留在自己的幽静的堂屋中,自自在在舒舒服服的睡上一会吧[2]又如陆游(《小园四首》其一)中说到“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陶诗自然真切,安适淡雅,放翁卧读也体现了陆游闲适安然的生活状况,有陶之形态然而没有读完就乘着微雨去锄瓜,使陆游更有了陶之神韵,处处体现出诗人身上的雅致欧阳修笔下的雨更多了一分清新《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轻雷阵雨,小楼彩虹,明月辉映,把多姿的夏日装扮的妙趣横生,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他在《鹧鸪天》中说到“殷勤昨夜三更雨,有得浮生一日凉在炎炎的夏日,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诗人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表现了诗人乡间幽居的闲适心境在宋代诗人中堪称一代大家的苏轼似乎对雨更是情有独钟在《浣溪沙》中提到“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晚间细雨萧萧,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这如画的光景,仿佛脱去尘世的恶浊,清新而充满春的生机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追求,对青春活力的召唤,是一曲催人自强不息的赞歌另一首《浣溪沙》中说到“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久旱逢雨,路上细轻平展的莎草绿油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莎,雨后洗净了尘土体现了苏轼热爱自然,归耕田园的夙愿与苏轼一样被贬的黄庭坚也有着同样的情怀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念奴娇》)雨洗净了秋空,染绿了远山,天空出现彩虹,景象清新异常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精神清新的雨,不仅使自然中的景物焕发生机,更洗涤了诗人们的心灵,使诗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在逆境中依然能对生活存有享受的积极情态,体现了诗人们雅致的品格二、 感时伤春的雨 触景生情,情有心生。

风和日丽,群芳争艳的春天也不尽是赞声一片当春残花落的时候,人很容易产生伤感之情而人生遭遇失意际遇的诗人则感受更为真切人生的春天,它清纯绚丽,富有朝气,但又很容易失去伤春多为惜时或感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所以此时的雨中融入了诗人们的诸多愁绪,因为雨的出现,促使了花儿的更快凋残,意味着春天即将离去,所以这时的雨似乎不太讨诗人们喜爱《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进酒赠春,春却依旧漠然而去,只是到了黄昏时候落下一片漫天大雨这雨,是春归的脚步声呢,还是春不得不去而洒下的惜别之泪呢?此雨深切的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光匆匆消逝的无奈与怜惜之情欧阳修的《蝶恋花》对春的逝去更显无奈,“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在三月的暮春天气,风狂雨骤,又是黄昏时刻,女主人只得掩门独守空房,不禁发出惜春的哀叹,所惜的既是春光,也是她的青春年华此刻的黄昏雨将诗人无奈留春的情绪渲染的更加浓郁雨丝如愁丝,(《浣溪沙》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飞花一样渺茫的梦想,丝雨一样细微的哀愁,将惜春的惆怅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说到伤春的雨,不得不说的是清明的雨清明这个时节触动了许多诗人的敏感细胞,因为过了清明意味着春天将逝。

这样的诗句在宋代的诗词中屡见不鲜《蝶恋花》晏殊)“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写出了诗人伤春之情,时光如梭,霎时即到春深处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诗人们更显悲伤,而清明又是多雨的时刻,雨丝似愁丝千丝万缕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诗人在清明时,听风听雨,愁风愁雨的惜花伤春情绪,不由让读者产生凄神憾魄之感雨,在暮春之际,使诗人们凭空添了多少的忧愁,抑或者是诗人们的伤心与愁苦也感染了雨,这丝丝春雨,是忧愁,更是诗人们无尽的眼泪三、 怀人思乡的雨雨这种冰凉的液体,总是给人一种凄凉孤寂之感,总是能触动诗人们内心敏感又脆弱的那根心弦,让身在异乡的诗人们备感孤独一滴滴雨水,更像是诗人们想念的泪水,倾诉着苦闷的情肠,诉说着他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无尽思念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浪淘沙慢》柳永)酒醒已经使他乡为客的诗人心中苦闷,又听到雨急促滴打空阶的声音,加剧了诗人心中的苦闷与伤感此时他想到了曾经的恋人,对恋人的爱慕与思念如泉涌一般强烈又如柳永的另一首词《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雨后初霁的秋日傍晚,词人凭栏远望,见雨后晚景萧疏,顿起故人之思。

晏几道《临江仙》中说到“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个人孤独的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看燕子双双在细雨中飞来飞去鲜明的形象对比,加上微雨的渲染,诗人思念之情展露无遗苏轼这样一位豪放洒脱的大家,面对着朦胧的烟雨,也不免产生了些许的忧思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诗人登超然台眺望,满城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诗人的乡思之情因运而生湘江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阮郎归》秦观)湘南的天气现在正好是风雨大作,初初的带来寒气的时候深深的庭院空荡无人此时的寒雨让诗人感受到的不仅是寒冷,更是孤独与压抑,触动着诗人思乡的情绪秦观的另一首怀人词写的更是让人不忍细读,“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八六子》看到落花缤纷,残雨笼晴的他肝肠寸断,不堪忍受落花已经令诗人感怀,而残雨则让诗人痛彻心扉以景衬情,情挚真切,蕴藉空灵而又精纯幽美,将诗人对爱恋女子的思念之情展现的不留痕迹李甲《忆王孙》“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梨花带雨这简单而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巧妙组合,渲染烘托出一种令人联想无穷的深邃意境,创造出一种凄怨感伤的艺术氛围,透过外景的凄凉,深深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思念远方亲人的苦楚雨,这种没有生命的从天而降的水滴,在多愁善感的诗人们眼中便成了一副失恋感情升发的催化剂,使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四、 羁旅离别的雨“人生难得是相聚,唯有离别多翻开宋代诗词的画卷,离别的场景总是会下起雨,无论是生机盎然的春天,还是秋风萧瑟的季节,总之在离别的时刻,雨总是能悄然而降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玉楼春》晏殊将离愁之苦比作成三月的风雨摧落花朵一样使人难受,生动形象的道出了离别之苦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天的傍晚一对恋人在长亭分别,一阵急雨刚止,凄切的蝉声叫个不停这几句词将离别的场景刻画的十分生动骤雨”这一意象更是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氛围,意与境会,构成了一种诗意美的境界而周紫芝的《鹧鸪天》更是将离别之苦表现得无以复加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离别夜半三更的秋雨打着梧桐树的叶子,滴滴点点,一叶叶,一声声都是离别的嗟叹 在离别的叹息中,诗人们开始了羁旅行役的路程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朋友的异地他乡,每当看见下雨,都会勾起诗人们的愁思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琐窗寒》周邦彦)诗人将羁旅的愁苦都注入到了雨中,“愁雨”这一意象更是诗人的心境,愁丝万般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诗人柳永傍晚登楼,凭栏面对着江天的暮雨和潇潇的秋风,感到雨欺风逼,到处花凋叶落,山河冷寂。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产生了羁旅行役的愁苦以及思归的急迫心情柳永的另一首羁旅词《曲玉管》“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雨恨云愁”将诗人的愁苦形象化,让人们更能体会、到诗人的痛心疾首 雨在羁旅离别之际,带给诗人们的更多的是凄凉感怀与孤寂雨这一意象在此类诗词中,不仅烘托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更奠定了作品的悲伤基调,使诗人们的忧愁苦闷之情得以抒发五、 闺怨孤苦的雨一个人漂泊在外,抑或是一个人留守在家中,都已经是一件让人感到孤独的事情,而在寂寞来袭之时又下起了雨,更是将这种孤独苦闷之情变得越发的浓郁了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未去《蝶恋花》贺铸)风起雨停,月光朦胧,浮云来去,既表现心境迷茫,也暗示出诗人夜深不寐的孤寂之情万俟咏的(《长相思》三首)之一《长相思·雨》虽然词中无一雨字,但是却将雨描绘的声色俱备,并将诗人的孤苦情感展露无遗一声声,一更更窗灯芭蕉窗里雨,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诗人听了一夜的雨打芭蕉,必然是一夜未眠,诗人的孤苦自然不言而喻 婉约派的闺怨词自是一大特色,在这些闺怨词中自然也少不了雨这一引人忧思的意象如秦观的《鹧鸪天》“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一名女子在这个春季的夜晚将油灯耗尽,又听见一声声雨打梨花的凄楚之音,就这样睁着眼睛挨到天明。

这名女子彻夜无眠只因思念远方的丈夫,“雨打梨花”这一凄凉意象,将思妇的孤苦与思念渲染的深沉而浓厚[3]晏殊《踏莎行》“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主人公登高远望,梧桐夜雨凭添了些许凄凉,更突出的表现了主人公无尽的寂寞孤苦 在众多的闺怨词中要数李清照的词最具代表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到了黄昏,偏又下起了小雨,那打在梧桐叶上的滴滴嗒嗒的雨声,更加增添了心头的寂寞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念奴娇》寒食节来临前的凄风苦雨之景使诗人心恼,产生了浓厚的伤怀闺怨之情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春雨暗示着春天的到来,新的一年的开始,可是主人公的丈夫还没有归来,诗人的相思之苦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并且期盼着亲人的早日归来每个地方都会下雨,诗人们想念的人也许和他们一样在面对着这寂寞的雨,享受着这份孤独与思念结论雨中有欢喜,雨中有哀伤,雨中有风雅,雨中有思念在宋代诗词的创作过程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