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 本章共分四节,重点了解和掌握: ①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概念;②流动性风险的评估;③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④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 流动性问题: 流动性问题:金融机构经营的“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流动性原则:要求经济主体拥有的资金、资产具有即时变现能力,或者是能够及时从外部获得资金 违反流动性原则,就会产生风险,造成损失,甚至危及经济主体的安全 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 一、何谓“流动性”? 1、流动性:外来金融术语,一般定义为:“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 2、如何理解? *不仅包括资产的流动性,还包括负债的流动性 *资产流动性:资产在不损失或少损失情况下迅速变现能力 *负债流动性:经济主体以较低风险或较低成本迅速融资的能力 *流动性实质:一种以机会成本为代价的支付能力的大小 3、流动性特质: *流动性越强→机会成本越高,资产的收益率越低。
*流动性越弱→机会成本越低,资产的收益率越高 问题: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与统一 流动性:并非越强越好? 4、流动性对金融机构的重要意义 ◆金融机构的现金流动最频繁,现金的需求大; ◆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中绝大多数是负债,及时偿还是刚性要求; ◆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要求往往具有刚性特征; ◆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要求不仅来自存款方面,而且还来自贷款方面; ◆金融机构应付以外事件,需要足够的现金流 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 1、概念 ★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无法在成本不增加或资产价值不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的可能性 ★ 资产的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借款人融资和正常贷款的需求 ★ 负债的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存款人提现或收回投资的需求 2、现实表现 ★资产流动性差 ★对外融资能力枯竭 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 3、流动性与风险之间是什么关系? ★反向关系 ★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 ★流动性越弱,风险越大。
三、流动性风险的来源两大来源:内部来源/外部来源(一)流动性风险的内部来源◆影响1: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高资产负债率◆影响2:决策者经营思想和行为——追求高收益率◆影响3:金融企业信誉——不讲信用的结果◆影响4:资产质量——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影响5:负债结构——长期存款和长期借款比重过大◆其他业务影响:中间业务做得差——影响流动性 (二)流动性风险的外部来源 ◆影响1:中央银行政策——如紧缩性货币政策下资金短缺 ◆影响2: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资产多样化如短期证券与票据变现/负债多样化渠道获得资金 ◆影响3:客户信用风险——在客户不能还本付息时,贷款出售和转让困难,无主动权 ◆影响4:利率变动—— r↑,存款↑,贷款↓资金充裕,无流动性压力 r↓,存款↓,贷款↑资金短缺,产生流动性压力四、各类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比较各机构流动性风险: 共性: 个性:(一)商业银行:1、资金需求与供给的双重压力;2、很强的外生性;3、很强的随机性:资金供求上。
(二)证券公司:1、集中在业务风险上:①代客理财与自营业务,证券变现能力越高,流动性风险越低;②承销业务:发行人、承销方式;③客户信用交易:保证金交易的杠杆效应2、风险的可控性较好(三)保险公司:1、体现“四性”上:偶然性、突发性、破坏性、扩散性;2、分布“三业务”上:承保、理赔、投资——存款、贷款、证券、不动产等四)证券基金:1、资产缩水压力2、巨额赎回压力形式:开基、闭基 第二节第二节 流动性风险的评估流动性风险的评估 一、 财务比率指标 1、流动性缺口 含义:银行组合资产与负债的差额 正缺口,﹥0,等于不足的资金额; 负缺口,﹤0,等于盈余的资金额 形式:边际缺口 例:某银行资产偿还金额5亿元,负债偿还8亿元,代数边际缺口=-5-(-8)=3亿元,资金净流入反之,净流出 思考:应对策略,出现正缺口,如何运作?出现负缺口,如何运作? 正缺口——资金不足——进行融资? 负缺口——资金盈余——进行投资? 2、现金比率 含义:指现金资产与银行总资产的比率,或现金与存款的比率。
现金:库存现金+在央行的清算存款+在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款=超额准备金 该比率高,流动性强 3、存贷款比率 含义:指贷款对存款的比率比率高,流动性强 4、核心存款与总资产的比率 核心存款:相对比较稳定、对利率变化不敏感的存款,同时季节与经济环境对其影响也比较小 5、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 6、流动性资产与易变性负债的比率 7、其他 二、市场信息指标◆公众的信心◆银行发行存款证或其他借款的风险加价的高低◆资产出售时的损失◆满足资信好客户的资金需求的能力 ◆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情况◆票据贴现或转贴现◆资信评级◆中间业务情况 第三节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一战前的实践,斯密自偿性贷款,安全,“真实票据论”资产转移理论:一战后的实践,凯恩斯干预理论,美国等国债市场发展,短债收益与变现较好,转换能力理论,银行购买易变现的资产预期收入理论:美普鲁克诺1943提出预期收入理论,贷款是靠借贷者将来的或者预期的收入来偿还,预期收入可靠。
便可放款 二、负债管理理论*银行券理论: ▲银行券于17世纪初出现,用以代替商业票据流通 ▲银行券可以随时兑取黄金,但发行时不需十足的黄金做准备 ▲持券人不会同时对取黄金,银行具有信用创造能力 ▲银行负债只需保留部分现金准备,提出了流动性的要求 ▲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发行权二、负债管理理论*存款理论: ▲存款是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存款是一项“被动型负债”,需要流动性 ▲存款利息是付给存款人的报酬 ▲存款安全至关重要 ▲存款具有相对稳定性 ▲存款可以创造派生存款,易受央行等影响二、负债管理理论*购买理论: ▲基点:银行对于负债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可以通过购买负债争取资金来源的主动权 ▲类型:购买短期资金——弥补临时性头寸不足,如同业拆入,央行借款 购买款项——满足贷款/投资需要,如拆入资金,发行债券 ▲意义:提供了新的资金流动性管理思路和新的扩张业务的方法 ▲缺点:助长冒险,不利于稳定经营二、负债管理理论*销售理论: ▲基点:银行不能局限于资金,而要创造新的金融产品,并销售产品获得资金与收益 ▲内容:客户至上,金融产品多样化,依靠信息沟通、加工和转播促销,金融产品需要把资产与负债联系起来设计与塑造。
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论题:资产管理偏重安全与流动,负债管理偏重流动与盈利,但冒险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两大管理均未解决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问题 ▲资产负债管理:银行管理者对其持有的资产负债类型、数量、资产负债的总量及其组合同时作出决策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方法,其实质就是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的总量、结构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从而使利润最大化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规模对称原则 结构对称原则 速度对称原则 目标互补原则 资产分散化原则 ▲积极影响:增强了银行抵御外界经济动荡的能力 ▲弊端:促使竞争剧烈,银行倒闭数量增加,不利于货币监督机构对银行的监控四、资产负债表内外统一管理理论 ▲背景:存贷利差逐步缩小、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巴塞尔要求银行对表外业务风险加强管理 ▲表内外业务双向转换:贷款出售、担保等或有负债 ▲内容:其实质是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扩展与延伸,使资产负债管理由表内扩展到表外,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金融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 同时,也使得包括流动性风险在内的风险管理以及资产负债管理日趋复杂化第四节第四节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技术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技术 一、资产流动性管理技术 注重资产流动性的衡量、测定与保持。
衡量方法: ▲存贷比率 ▲流动比率 ▲超额储备比率 ▲流动性资产减易变性负债,大于零,有一定流动性,数值越大,流动性越高 资产流动性保持方法: ▲足够的准备资产: 现金+短期证券 ▲合理的期限组合: 现金、证券、贷款、固定资产等有一个合理比例 ▲多形式的资产: 资产证券化、不动产出售、再租回等二、负债流动性管理技术 ▲开拓和保持较多的可以随时取得的主动型负债 如CD市场产品 ▲对传统的各类存款进行多形式的开发和创新 ▲开辟新的有利于流动性的存款业务 如代理业务、咨询业务、信用卡业务等三、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技术(结合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存款按照流动性需求不同分为三类: (1)敏感负债是指对利率比较敏感,随时都有可能提取,例如证券业存款对这部分负债应计提一个非常高的流动性需求,比率规定为0.8 (2)脆弱资金是指短期内可能会提取,一般以流动资产的形式应该持有30%左右 (3)核心存款核心存款一般是个人零售业的存款,投入流动资产的比率设为15% 银行总的流动性需求=0.8×(敏感负债-法定储备)+0.3×(脆弱资金-法定储备)+0.15×(核心存款-法定储备)+1.0×新增贷款示例解析 如果:建设银行江城支行证券业存款、浮动利率存款4000万元,法定准备20%,脆弱资金(过路资金)2000万元,个人定期存款6000万元,即期的优良客户承诺贷款5000万元。
那么,银行总的流动性需求= 0.8×(敏感负债-法定储备)+0.3×(脆弱资金-法定储备)+0.15×(核心存款-法定储备)+1.0×新增贷款思 考 题名词解释:流动性风险 存贷款比率1.试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四个主要发展阶段2. 简述负债管理理论中的购买理论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