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爬行纲 第一节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P274 爬行纲是一类体被角质鳞片或硬甲,在陆地上繁殖,产大型羊膜卵的变温脊椎动物 第二节 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 一. 外型 体表被覆角质鳞片,指(趾)端具爪是爬行纲动物在外形上与两栖纲动物的根本区别 体型可分为:蜥蜴型、蛇型、龟鳖型 蜥蜴型为基本体型,分头、颈、躯干和尾,四肢发达 蛇型和龟鳖型为特化的体型 二. 皮肤 干燥缺乏腺体; 表皮高度角质化,具角质鳞(来自表皮)或骨板(来自真皮) ; 爪由表皮衍生而来; 有蜕皮现象 三. 骨骼系统 1. 顶壁隆起,脑腔扩大; 2. 形成颞窝及雏形的次生腭 3. 有单枚枕髁 4. 脊椎分化成颈椎(有环椎和枢椎)胸椎、腰椎、荐椎(2 枚)及尾椎 5部分 5. 胸椎有发达的肋骨与胸骨联合形成胸廓(陆生脊椎动物特点) 6. 附肢骨与两栖纲相似蛇和一些蜥蜴因适应穴居,带骨及肢骨退化或消失 四. 肌肉系统 1.出现了肋间肌:调节肋骨升降,协 助完成呼吸; 2.出现了皮肤肌,牵引鳞片协助运动; 3.咬肌加强,即:颌机制加强,这是 爬行纲的显著进步 1.口腔腺发达腭腺、唇腺、舌腺和舌 下腺。
有些转化为毒腺 2.舌发达 除帮助摄食外,尚有化学感觉作用 3.齿多型,可分端生齿、侧生齿、槽 生齿,为同型齿 4. 龟、鳖类无齿,代之以角质鞘 5.毒牙:毒蛇前颌骨和上颌骨上的少数几枚特化的大牙,因表面有沟或中央有管而分别称为沟牙和管牙 6. 消化腺与两栖类相似 六. 呼吸系统 1. 肺呈海绵状呼吸表面积加大 2. 气管增长,有环状软骨支持; 3. 胸腹式呼吸(陆生脊椎动物特点) : 利用胸廓的运动,使胸腔有节奏地扩张和缩小来完成气体交换 4. 水生种类具辅助呼吸器(副膀胱或泄殖腔) 七. 循环系统 1.心室中间出现室间隔,使心脏分为 4 腔但分隔尚不完全 2. 静脉窦趋于退化,动脉圆锥消失 3. 由心室右侧发出肺动脉弓,左侧发出右体动脉弓,中央发出左体动脉弓左右体动脉弓均含多氧血 4. 不完全双循环 八. 排泄系统 1.排泄器官:后肾具单独的输尿管 2.排泄物:主要是尿酸和尿酸盐,含水分极少 3.膀胱、泄殖腔、大肠具有重吸水的功能 4.肾外排盐器官:盐腺,能将过多的盐分排出海产种类具有 九. 生殖系统 爬行类为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卵生或卵胎生。
1.雄性系统:有独立的输精管,具交配器,为泄殖腔壁膨大、且能伸出的部分 2.雌性系统:输卵管粗大,能分泌卵膜 十. 神经系统 1. 大脑两半球显著,神经细胞开始在表层聚集形成新脑皮 2. 中脑视叶仍为高级中枢 3. 间脑顶部有发达的松果体和顶眼 4. 延脑发达,形成颈弯曲 5. 具 12 对脑神经 十一. 感觉器官 1.嗅觉:鼻腔和鼻黏膜扩大,犁鼻器发达 2.视觉--眼,有眼睑和瞬膜,出现泪腺;除通过改变晶状体位置,还可通过改变其形状来调节视力的能力 3.听觉: 鼓膜内陷,出现外耳道瓶状囊明显 4.红外感受器,蝰科和蟒科种类具有,能感受环境中温度的微小变化,如颊窝 第三节 羊膜卵的特点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 羊膜卵的特点 卵外包有坚韧的卵壳,能防止卵内水分的蒸发,并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爬行动物产的羊膜卵,其卵细胞外包有蛋白膜,壳膜和卵壳三层卵膜 在胚胎发育早期,形成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一系列胚膜 羊膜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胎儿体外包有羊膜的脊椎动物 据羊膜的有无可将脊椎动物分为两类: 1)无羊膜动物——圆口纲、鱼类和两栖类 2)有羊膜动物——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 羊膜出现的意义 羊膜将胚胎包围在封闭的羊膜腔内,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自身创造的一个水域环境中,能有效地防止干燥和各种外界损伤。
羊膜卵的出现,使动物无需再回到水中繁殖,因而可能通过辐射适应向干旱地区分布及开拓新的生活环境这是中生代爬行动物站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 第四节 爬行纲的分类 全世界现存的爬行纲动物约有 7220 多种分为喙头蜥目、龟鳖目、有鳞目和鳄目 4 个目 除喙头蜥目外,其余 3 个目在我国均有分布,约 380 余种 一. 龟鳖目 龟鳖目是爬行纲中最特化的一类身体宽短,躯干包涵在特殊的骨质甲壳中脊椎骨、肋骨大都与甲愈合 可分为陆栖、半水栖、水栖(淡水栖或海栖)及底栖4 种类型 主要代表:龟科(乌龟) 、棱皮龟科(棱皮龟) 、海龟科(玳瑁) 、鳖科(中华鳖) 二. 有鳞目 有鳞目为爬行纲中最大的一个目,身体延长,体被角质鳞片,一般无骨板 包括有 2 个亚目:蜥蜴亚目和蛇亚目 有四肢,多数有活动眼睑 … … … … … 蜥蜴亚目 无四肢,无活动的眼睑 … … … … … … 蛇亚目 1. 蜥蜴亚目 蜥蜴亚目是爬行纲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约占爬行纲总数的一半其体形变化大多数种类四肢发达,指、趾五出末端具爪,适于爬行 主要代表:壁虎科(原尾蜥虎) 、避役科(避役) 、石龙子科(中国石龙子) 、蜥蜴科(南草蜥) 、巨蜥科(巨蜥) 2. 蛇亚目 体延伸细长,四肢退化。
眼无活动眼睑,视觉不发达 生境多样:陆栖、树栖、水栖(淡水或海水) 、穴居均有 以活动物为食,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主要种类:蟒科(蟒蛇) 、游蛇科(翠青蛇、渔游蛇、三索锦蛇) 、眼镜蛇科(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 、蝰科(尖吻蝮、白唇竹叶青、山烙铁头) 三. 鳄目 鳄目为现存爬行纲中最高级的类群体型长大,四肢粗壮发达皮肤革质,覆以角质大鳞,鳞片下面有略呈方形的骨板 喜栖居于江河、湖沼和山涧泽地,有的也生活在海湾地区的浅水中 性情凶猛,肉食性,以鱼、蛙、鸟、兽及软体动物等为食 代表动物:扬子鳄 名词解释:爬行动物,羊膜动物,羊膜卵,胸腹式呼吸,颊窝、两栖动物,口咽式呼吸,肩带,腰带,五指型附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