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多功能管理机发展探析 林 雪1,陈长卿1,张加清1,翁晓星1,郑 涛1,彭国民2(1.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浙江金华 321017;2.武义周一机电有限公司,浙江武义 321209)Reference:我国丘陵山区占地面积大,劳动力紧张且劳动效率低,但现有农业机械大多只适用平原、大田快作业,急需开发适应其地形的多功能管理机,实现一机多用、快速挂接,以便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丘陵山区农民增产增收Keys:多功能管理机;现状;发展趋势;应用前景目前,我国由于丘陵山区地带经济落后,农民为提高收入,劳动力流失情况严重,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十分紧张,急需适应其地形的多功能管理机的开发丘陵山区地带面积小、坡陡路窄、农业机械转移极不方便,在平原、大田块成熟并广泛使用的机型不能很好适应丘陵山区,大大制约了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发展目前,适用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类型少,功能单一,机体多为固定配置,不能根据需要适应不同作业挂件的挂接,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重过重、外形尺寸大、操作不灵活等缺点,再加上丘陵山区自身道路崎岖不平而导致的各类型管理机可靠性低、使用寿命低的问题,急需开发研制适应丘陵山区的多功能管理机,一机多用、挂接方便快捷,不仅可以降低机具成本,提高机具的可靠性和配套性能,还可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及作业成本,为我国丘陵山区作物种植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装备保证。
1 国内外研究现状1.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适合丘陵山区的多功能管理机发展较早,目前主要以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和美国等国家的产品为代表各国依据各自国家丘陵山区的特点以及种植结构开发相适合的机型欧洲国家的产品以园艺作业为主,主要功能有旋耕、剪草、清雪、粉碎、短距离运输等,而亚洲国家的产品则以农业作业为主,如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的产品日本机型兼顾水旱地两用,可进行翻地、旋耕、起垄、铺膜、开沟、播种及水田平整等;韩国和台湾机型则以旱地(果园、菜地、温室大棚及其他小块地)作业为主但南方粘土红壤特性对国外机型适应性不理想,而且进口机型价格普遍较高,配件不全,维修服务跟不上,不适合丘陵山区农民选用1.2 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作业大部分采用中、大型多功能作业机,可以较好地满足其生产农艺要求,由于这些设备基本考虑平原地区露地使用,其爬坡性能,行走稳定性,水田作业性能等不能满足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贵高原等南方自然条件下山区和丘陵地带环境中的蔬果和特色作物的作业目前我国生产小、微型多功能管理机的企业较多,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辽宁、广西等省市,国内农业作物作业机械的发展以单种功能机械为主,种类较多,包括从耕整地直到收获都有相应的作业机械,但是发展不均衡,机体都为固定配置,不能根据需要变形为其它形式以适应不同作业挂件的挂接,因此它们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重过重、外形尺寸大、操作不灵活、功能单一的缺点。
另外由于功率偏小,适应不了山区、丘陵地带作业要求2 发展趋势针对目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的缺陷与需求,全程化、快速挂接以及可靠耐磨的多功能管理机将成为主流全程化主要是针对环节上来说的,由主攻主要农作物关键薄弱环节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可快速挂接的管理机必然更有利于实现全程化,农作物播种、管理、收获全程通过挂接不同挂件实现真正的一机多用可靠耐磨是丘陵山区使用多功能管理机的基本性能,未来机型必定更着重提高管理机的可靠性,保证其在道路崎岖地段作业也能平稳、不受外界恶劣条件影响此外,多功能管理机的适用范围不断加大,不仅适用丘陵山区种植业,还不断向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领域扩展,大大提高丘陵山区农民收入3 应用前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丘陵和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9.4%,地块小,起伏不平,适宜使用小型机具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大田作物面积逐步减少,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这决定了我国小型多功能[来自wwW.lw5u.CoM]管理机械的巨大潜在市场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看,目前尚无适合南方丘陵山区的多功能管理机械,众多菜农、茶农、果农规模种植户迫切需要作业机械集成技术以及多功能管理机,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从设施大棚、茶园、果园的种植经营模式发展来看,与人工相比,机械化作业工效可以提高10倍以上机械化作业已成为转变种植经营方式最直接的物质技术装备支撑从设施大棚、茶园、果园的面积和城乡发展趋势来看,按每500亩地配1台小型多功能管理机,市场需求量巨大,前景广阔Reference[1] 罗锡文.对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思考[J]. 农机科技推广,2011,(2):17-20.[2] 刘美丽.小型多功能田间管理机主要部件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