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9.《呼风唤雨的世纪》综合资料一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62KB
约6页
文档ID:532826400
29.《呼风唤雨的世纪》综合资料一_第1页
1/6

29.?呼风唤雨的世纪?综合资料一  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 ,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开展历程 ,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开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课文开篇气势恢宏 ,第一段只有一句话 ,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第2自然段 ,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 ,强有力地说明 ,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创造〞 ,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 ,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 ,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说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比照的方法 ,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 ,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 ,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 ,人类就能改造自然 ,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 ,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第5自然段中 ,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 ,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2词句解析〔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 ,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2〕正是这些发现和创造 ,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发现〞和“创造〞 ,从字面看 ,两者很相近 ,但仔细推敲 ,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经过研究探索 ,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创造〞那么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创造〞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 ,是新的创造。

如 ,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 ,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 ,就是新发现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 ,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千里眼〞“顺风耳〞 ,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 ,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 ,事达天庭 ,玉帝询问“妖猴〞来历 ,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 ,将“妖猴〞的来历奏明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兴旺的年代 ,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4〕20世纪的成就 ,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 ,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 ,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 ,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 ,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梦想、洞察、原子核、程控 、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 ,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三、教学建议1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创造和创造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创造的文字和图片资料2教学可以从解题入手 ,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呼风唤雨〞可以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事实证明 ,人类是不能够随意支配自然的 ,那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愿望我们只能依据客观条件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顺应自然 ,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 ,最终到达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够随心所欲地支配自然课文是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说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开展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 ,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 ,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 ,作者用比拟的方法 ,结合具体的实例 ,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开展历程 ,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教学这两段要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 ,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 ,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藏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 ,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 ,猜测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梦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 ,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变为了现实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作者引用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说明了现代科技开展的成就之大 ,范围之广这层意思要让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自读自悟 ,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第4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书中的例子 ,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感兴趣的例子 ,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第5自然段要重点理解“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这两句话是对上文的概括和总结。

教学时 ,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第3、4自然段的根底上 ,自己说一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表达在哪里 ,“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表达在哪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根底上自由地畅想、交流:在新的世纪里 ,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3对于科技类课文 ,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如 ,教材中提示学生注意体会“发现〞与“创造〞有什么区别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再查阅工具书 ,区分两个词语字面的意思 ,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写得好的句子 ,在细细品味中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4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 ,有的字容易读错 ,应加以指导如 ,“哲〞是翘舌音 ,“潜〞读qián ,不能读成qiǎn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较多 ,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如 ,比拟记忆“幻〞和“幼〞、“懒〞和“赖〞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程、驾、控、哲〞等字。

学生能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以后 ,应提供时机在词语或句子中运用生字 ,以稳固生字 ,到达会写会用的目的5课后的小练笔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拓展 ,目的是使学生丰富知识 ,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课后 ,让学生先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 ,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四、相关链接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2年出生 ,浙江慈溪人1990年中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9年中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2019年2月 ,路甬祥获得“意大利总统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和“学校、文化和艺术功勋证书〞 ,表彰他为促进意中两国科技交流方面所作出的奉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