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 s 0 7 . 0 6 0备案号: 5 0 8 -1 9 9 7I l z中华人民共 和 国地质矿 产行 业 标准D z / T 0 1 8 7 一 1 9 9 7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1 9 9 7 一 0 7 一 0 1 发布1 9 9 8 一 0 1 门 5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 布D z / T 0 1 8 7 一1 9 9 7前言本标准规定了 地面瞬变电 磁法工作的 基本要求和技术规则 本标准为国内 首次制订的行业标准, 是 根 据 我 国 推 广 应 用 瞬 变电 磁 法的 经 验 及 工 业部 门 试 行 的 有 关 技术 规定 编 写 的 本 标 准 采 用 的 技 采 符 号、图式、 图例及用色标准均引用G B / T 1 4 4 9 9 -9 3 , G B / T 0 0 9 6 -9 3 标准中的附录 A为标准的附录, 附录B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探化探分技术委员会提出和归口本标准由中国 有色金属工业 总公司物化 探管理中心和中南工业大学负责 起草本标准起草人: 齐文秀、 牛之琏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探化探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 Z / T 0 1 8 7 一 1 9 9 7 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面瞬变电磁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规则本标准适用于中、 小功率磁 源瞬变电磁仪设备进行良 导电目 标物勘查及地电测深 主要应用于固 体 矿产勘查其中的技术规则也适用于水文、 工程勘测弓I 用标准下列标准包括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 所示标准均为 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 T 1 4 4 9 9 -9 3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DZ / T 0 0 6 9 -9 3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总则3 . 1 瞬变电磁法是基于电性差异, 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电磁场, 利用线圈 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磁场或电场的方法主要用于寻找低阻目标物. 研究浅层至中深层的地电结地面瞬变电磁法常用工作方式与装置剖面法的基本装置形式 . 1 重叠回线装置0,‘勺亡门艺 构3.33a )示意图三 三 兰 奋 ( 同 时 移 动 )仆一即b > 观测参数, 用R 二 回线观测 V / 1 或 B / I 2 . 1 . 2 中心回线装置a )示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 9 9 7 一 0 7 一 0 1 批准1 9 9 8 一 0 1 一 1 5 实施ID Z / T 0 1 8 7 一 1 9 9 7止 匕 u . ( 同 时 移 动 )/- - 7 7图 2b ) 观测参数: 用 R , 线圈观测 1 至 3 个分量的 V / 1 或 B I I 32 . 1 . 3 偶极装置a )示意图了 ,. 尺. 一观测参数: 用R 二 线圈观测Z分量的V / I 或 B / I 3 . 2 . 3 地一 井法基本装置形式3 . 2 . 3 . 1 单r, 框装置a ) 装置示意图D Z / T0 1 8 7 一 1 9 9 7导 体图 5b ) 观测参数: 用R : 线圈( 探头) 分别观测井轴 分量或多分量的V / I 或B 1 12 . 3 . 2多 T: 框装置R乃体导图 6b ) 观测参数: 当T : 框分别布置在不同位置时, R : 线圈( 探头) 观测井轴分量或多分量的V/ 1 或B/ I3 . 3 瞬变电磁法的应用范围a )金属矿产及某些非金属矿产勘查;b ) 地质构造研究;。
) 煤田、 油气田以及地热田勘查;d ) 水文地质及工程 地质勘查;e )寻找地下管线及地下人文遗迹4 技术设计4 . 1 工作任务 4 . 1 . 1 瞬变电磁法的具体任务应由任务书明确规定任务书的内容应包括:a )项目名称、 工作地区和范围;b ) 工作 目的、 勘查对象; )工作比例尺、 技术经济指标;d ) 提交的 成果资料 及时间4 . 1 . 2 根据任务书工作地区的地质、 地球物理条件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写设计书.其内容应包括:a ) 任务及目 的要求;b ) 地质、 地球物理特征; ) 工作 方法与技术;d ) 提交的 成果;e ) 技术经济指标. 4 . 2 资料收集D z / T 0 1 8 7 一 1 9 9 7a ) 工作地区的人文、 气象、 交通等方面的资料;b ) 工作地区的 地形、 地貌等;c )工作地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等4 . 3 方法有效性分析 4 . 3 门确定瞬变电 磁方法的 地质任 务或施工项目, 在考虑勘查工作需要的前提下, 首先要分析是否具有一定的地电条件, 勘查目标与围岩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 4 . 3 . 2 正演模拟, 是论证方法有效性和开展野外试验工作的依据, 正演所选取的地电断面类型及参数 要以已知地段及不同工作区的实际断面为参考, 一般可由正演模拟求得最佳工作装置及其 尺寸。
4 . 3 . 3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 只宜列为试验项目:4 . 3 . 3 门寻找深部矿、 难识别矿及间接寻找目标物等情况下, 尚未进行瞬变电磁法试验工作, 方法有效 性尚不明确的新区4 . 3 - 3 . 2 外来电磁噪声干扰较严重, 使用现有仪器及观测方法的效果受到影响的地区4 . 3 . 3 . 3 探测目标与围岩之间的电性差异较小, 或探测目标物的相对规模不大, 埋深较大, 不能肯定是 否能测出目标物异常响应的地区4 . 4 工作装置、 发送回线边长和时窗范围的选择 4 . 4 门剖面法的工作装置及发送回线边长的选择4 . 4 . 1 . 1 重叠回线装置: 重叠回线装置是适于轻便型仪器的工作装置, 主要应用于地质普查或矿产勘 查工作一般情况下, 回线边长L大约等于探测目标的最大埋深4 . 4 . 1 . 2 中心回线装置要求同4 . 4 . 1 . 1 , 4 . 4 . 1 . 3 大定源回线装置: 大定源回线装置是探测深度较大 , 对探测目标的分辨能力较强的装置, 主要 应用于详查或矿产勘查工作发送线框依据探测深度, 一般在1 0 0 m X 2 0 0 m至3 0 0 m X 6 0 0 m范围内 选用。
通常长边平行地质体走向敷设4 . 4 . 1 . 4 偶极装置: 常用的偶极装置有同线偶极装置及定源旁线偶极装置两种前者主要适用于陡倾 斜良导 目标物的探测定源旁线偶极装置是适用于确定目标物埋深、 倾角及形态等几何参数的装置, 发送线圈固定放置于目标物走向线上, 接收线圈沿垂直目标物走向的剖面观测4 . 4 . 2 测深法的工作装置、 发送回线边长、 偶极距的选择和发送电流的选择瞬变电磁测深的最佳工作装置是中心回线装置, 发送回线边长和发送电流可参照公式( 1 ) 合理确 定中心回线装置估算极限探测深度( H) 的公式为: U一二 二 { I 2 I P 1 ' i / s, , 一 ⋯( 一 不 一 }( 1 )I= RmN式中: I —发送电流;L —发送回线边长;p 1 — 上覆电阻率;7 - 最小可 分辨电平, 一般为 . 2 - 0 . 5 n V / m ' ;R m -最低限度的信噪比;N—噪声电平4 . 4 . 3 时窗范围的选择时窗范围的确定, 取决于测区内所要探测的目 标物的规模及电 性参数的 变化范围, 地电 断面的类型 及 层参数, 勘探深度等 诸多因素, 具体时窗范围 应通过生产 试验确定。
4 . 5 测区、 测网和比例尺4 . 5 . 1 测区范围的确定测区范围应根据工作任务和测区的地质矿产及以往物化探工作程度合理确定并考虑以下因素:D z / T 0 1 8 7 一 1 9 9 7 ) 探测目 标物的规模、 埋深及与围岩的电 性差异, 应保证所得到的异常完整性及周围有一定范围 的正常背景场;b )测区范围应尽可能包括已知区, 不同年度的测区相衔接 ; )大定源回线装置不同发送回线的测区范围相衔接时, 必须有一定的重迭面积4 . 5 . 2 测网和比例尺的选择a )部面法装置, 测网的选择, 以能发现有意义的最小异常, 能在平面图上清楚地反映出探测对象的位置和形态为原则, 估计到野外施工的方便, 对于中心回线装置、 重叠回线装置的情况下, 线距一般为回 线边长L 或2 L , 点距为L或L / 2 , L / 4 , 工作比例尺由 地质工作任务确定, 普查或详查均可选择此装置工作 对于大定源回线装置, 点距一般为1 0 m-2 0 m, 对于偶极装置偶极距一般为息距的2 -4 倍. 点距 一般为2 0 m - 4 0 m ,b )测深法装置, 开展面积性工作时, 常用比例尺和测网密度参照表 1 ,表 1比例 尺测 线 间距沿测线点距测点数/ k m'1 : 5万0 . 5 k m -2 k m0 . 5 k m- 1 k m4 . 1 / 21 :2 . 5 万0 . 2 5 k m- 1 k m0 . 2 5 k m- 0 . 5 k m1 6 . 21 :1 万1 0 0 m - 5 0 0 m1 0 0 m - 2 5 0 m1 0 0 - 1 81 : 5千5 0 m - 2 5 0 m5 0 m - 1 0 0 m4 0 0 - -4 01 : 2千2 0 m - 1 0 0 m2 0 m - 5 0 m2 5 0 0 - 2 0 04 . 5 . 3 专门及精测剖面根 据 地 质 任 务 、 综 谷 研 究 和 推 断 解 释的 需要 , 合 理 布 设 专门 剖 面 和 精 测 剖 面。
4 . 5 . 3 . 1 在所有正式面积性工作中, 应布设典型剖面剖面布置在能反映测区不同地层、 岩体、 构造和矿产的地方, 最好与已知地质剖面重合. 4 . 5 - 3 . 2 对异常作定量或半定量解释时, 应布设精测剖面a ) 剖面应垂直于异常走向;b ) 通过异常中心, 或尽可能 与勘探线重合;c )剖面长度要超出所研究的异常范围;d ) 点 距和观测 精度要 求应能够保证清晰完整的反映异常细节;e ) 精测剖面上除了使用面积测量工作装置观测外, 一般还应布置其他装置的瞬变电磁测深工作, 发送磁矩依据探测目标物的深度而定, 点位根据研究断面的详细程度而定4 . 6 工作精度 4 . 6 . 1 设计地面瞬变电磁法工作精度时, 应遵循下述两点; 4 . 6 . 1 . 1 应考虑能够观测与分辨勘查对象所产生的最弱异常, 一般应使最大误差的绝对值小于任何有 意义异常的 1 / 3 ; 4 . 6 . 1 . 2 应根据仪器的技术 性能合理设计, 其总精度不应超过现有仪器设备所能达到的精度. 4 . 6 . 2 地 面瞬 变电磁法 工作的总精度以均方相对 误差来衡量, 分级列于表2 。
表 2级别V/ 1或B/ I总均方相对误筹 有 位 差}一无 位 差A 一}1 0 % I一5 0 0 B一}1 5 %}一1 0 %注: 表 2 中无位差( 无点位误差) 是V/ I 或 B / I的观测误差和其他误差的至加, 如, 外界电磁噪声的变化, 仪器不稳定引起的误差.有位差( 有点位误差) 是装t和无位误差的盈加, 装f误差是测地误差和布线、 布点不准引起观测值变化的误差D z / T 0 1 8 7 一1 9 9 7对于使用晚期观测数据时, 一般可采用不大于噪声电平 3 倍的均方绝对误差来衡量 在要求高精度和进行定量计算时, 可采用不大于噪声电平 2 倍的均方绝对误差来衡量 4 . 6 . 3 工作精度可根据工作任务及工作装置的特点, 以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可选择某一 观测精度或A. B之间的中等精度4 . 了 生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