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救命与数学 瘸腿狐狸偷吃了小鸡崽,要打他6下小熊朝手上吐了唾沫说:“我劲大,由我来打吧!” 小熊抡圆了胳臂,朝狐狸猛揍了5拳,狐狸“扑嗵”一声倒在了地上,口吐白沫,四腿乱蹬,奄奄一息 小熊还嫌不过瘾,说:“你还欠我一下哪!去你的吧!”小熊猛踢了狐狸一脚 狐狸也算命大,他掉在一棵树杈上,没有摔死过了半天,缓过气来了 一只小松鼠,左手拿纸,右手拿笔,在树上边走边说:“哎呀,这数学题可难死了,怎么做呀!” 小松鼠一脚踩在瘸腿狐狸身上,吓了一大跳:“唉呀,树上怎么会有只死狐狸?” 瘸腿狐狸半睁开眼睛,有气无力地说:“你才死了哪!” “是活的?”小松鼠又吓了一跳 瘸腿狐狸小声问:“你遇到难题了?我能帮忙吗?” 小松鼠说:“你伤得这样重,还帮我解题,真是好狐狸!题目是这样的:有三棵古树,它们的年龄分别由1、2、3、4、5、6、7、8、9中的不同的三个数字组成,其中一棵树的年龄正好是其他两棵树年龄和的一半,这三棵古树各多少岁?” 瘸腿狐狸说:“这题很容易不过,我如果帮你做出来,你能帮我一把吗?” “没问题!救死扶伤嘛!”小松鼠满口答应 狐狸说:“你用这九个数字中最小的3个数:1、2、3组成123;和最大的3个数字组成789,而123+789=912,恰好是456的两倍。
也就是说456正好是123与789和的一半 小松鼠高兴地说:“这三棵古树年龄分别是123岁、456岁、789岁年龄可真大呀!要好好保护这些古树 瘸腿狐狸说:“我已经帮你把题算出来了,你帮我从树上下到地面吧!” 小松鼠“吱吱”叫了几声,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好几只小松鼠大家喊着号子,连拖带拽把瘸腿狐狸拉到了地面上帮忙的小松鼠一转眼又都不见了 瘸腿狐狸对小松鼠说:“我想吃点东西,我可不吃素食 小松鼠问:“你想吃什么?” 瘸腿狐狸说:“鸡、鼠共有49,100条腿往前走,请你想一想,来多少只鸡来多少只鼠,鸡我是不敢吃了,只好吃鼠啦 小松鼠问:“要吃几只鼠?” “算算嘛!”狐狸列了个算式: 鼠的只数是(100-49×2)÷2=1(只) 小松鼠惊讶地问:“这1只鼠是不是我呀?”“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就是你小松鼠!”瘸腿狐狸张嘴扑上前去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