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智-力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0MB
约49页
文档ID:587219740
第-六-章-智-力_第1页
1/49

•一、智力概述•二、智力理论•三、智力的测量•四、智力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智力概述•智力的含智力的含义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们经常常说说,,这这孩子孩子聪聪明点儿,明点儿,那孩子笨点儿那孩子笨点儿• 比比尔尔·盖茨是个天才,盖茨是个天才,爱爱因斯坦是天才,有人在因斯坦是天才,有人在音音乐乐方面有天方面有天赋赋,有人,有人组织组织能力很能力很强强等• 每个人都似乎知道智力的含每个人都似乎知道智力的含义义,但真正了解智,但真正了解智力是什么?力是什么?还还真不容易真不容易 •什么是智力?什么是智力?——心理学家的困惑心理学家的困惑智力被看作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 •智力与能力•能力: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1. “所能为者”•2. “可能为者”•智力只是表现在人的认知学习方面 •能力的不同类型 P.130•1.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特殊能力是指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关系)•2.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事物的能力。

•3.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如知觉、记忆、思维等–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是在操作技能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社交能力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智商与智力差异•智力测验:通过一定的测量工具和手段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比内——心理年龄 ——比率智商(IQ) •韦克斯勒——离差智商离差智商离差智商=100+15Z 其中其中 •智力的差异•1.个体差异•(1)在智力发展水平的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2)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稳定发展——大器晚成——早熟•2. 团体差异•性别差异;职业、种族差异等 智力的社会阶层和种族差异智力的社会阶层和种族差异 •智力发展的特征•(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增长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 (二)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不同年龄间智商的相关系数随年龄间距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测验分数在短期内有较高的预见性 第二节 智力理论•一、智力的因素论•(一)智力的二因素论•测量法 P.137•斯皮尔曼——G因素和S因素①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能力或一般因素(G因素),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S因素)。

②G因素与所有人们不同的智力作业都有相关,而因为S因素的存在作业成绩不是完全的相关③由许多特殊因素与某种普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人的智力 •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G和S两种因素参加•活动中包含G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 •(二)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卡特尔) –流体智力:神经系统的成熟–晶体智力:社会文化经验 •(三)智力多因素论•瑟斯顿 • –语文理解(V)指理解语文涵义的能力;–语句流畅(W)指属迅速语文反应能力;–数字运算(N)指迅速正确地计算能力;–空间关系(S)指方位辨识及空间关系判断能力;–联想记忆(M)指两事联结的机械式记忆;–知觉速度(P)指凭视觉迅速辨别事物异同的能力;–一般推理(R)指根据经验能做出的归纳推理能力 •二、多元智力理论n加德纳(加德纳(H.GardnerH.Gardner,,19831983))n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v ① ①语言智力语言智力v ② ②数学逻辑智力数学逻辑智力v ③ ③空间智力空间智力v ④ ④音乐智力音乐智力v ⑤ ⑤身体运动智力身体运动智力v ⑥ ⑥人际关系智力人际关系智力v ⑦ ⑦内省智力内省智力n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读书、写读书、写论文、语论文、语词理解词理解解数学题、解数学题、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找方向、找方向、看地图、看地图、放置物品放置物品唱歌、作唱歌、作曲、音乐曲、音乐作品欣赏作品欣赏跳舞、打球、跳舞、打球、协调性活动协调性活动理解他人理解他人行为、动行为、动机和情绪机和情绪认识和改认识和改变自己的变自己的能力能力对自然界对自然界的认识的认识 •三、智力结构论(吉尔福特) 这样在理论上就有可能有这样在理论上就有可能有5╳5╳ 6=1505╳5╳ 6=150种可能的智力因素,种可能的智力因素,而每一种智力因素就是一种独特的能力,都分别由心理而每一种智力因素就是一种独特的能力,都分别由心理操作、内容和产品构成操作、内容和产品构成 •四、智力的认知理论•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不是智力活动的结果,而是其信息加工过程•(一)智力三元理论•(二)PASS模型 P.143 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经由思考、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的能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所需适应、选择所要的环境,及有效的改变、塑造环境的能力。

代表人物: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斯腾伯格(Sternberg,1985)入乡随俗入乡随俗环境选择环境选择提取信息提取信息自动化自动化 –观点:–①智力包括的三个方面的亚理论,即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②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③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和的心理活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④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智力的PASS模型–人物:达斯–观点:–①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4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活动,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②三个机能系统之间有一种动态的联系,注意、信息编码和计划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第三节 智力的测量•一、智力测验概述 心理测验:在对心理进行测量时所使用的工具,有时也称心理量表。

P.143(一)智力测验的产生 高尔顿对智力进行了第一个系统性研究:他认为智力水平的高低与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有效性有关 比内-西蒙智力量表(1905)——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心理年龄” •(二)智力测验的种类P.145•1. 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2. 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3. 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 •(三)心理测验的性质•1. 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2. 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3. 心理测量具有误差•4. 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二、心理测量的技术指标•(一)信度•再测信度•评分者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二)效度•内容效度 •构想效度•预测效度 •(三)测验的标准化•常模: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两种常模表示法: 百分位系统 标准分数系统 •三、经典智力测验•(一)斯坦福-比内测验v19041904年,法国教育年,法国教育部委托,检测部委托,检测呆傻呆傻儿童儿童v19051905年,年, 编制了编制了最最早的早的一个智力量表一个智力量表v受测者的受测者的心理年龄心理年龄等于他所通过的总等于他所通过的总题目数所代表的岁题目数所代表的岁数。

数 斯坦福-比纳量表•一个孩子能回答一个孩子能回答7 7岁孩子平均水平的问题,他有多聪岁孩子平均水平的问题,他有多聪明?明?•比西量表的缺点:无法比较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智力比西量表的缺点:无法比较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智力•斯坦福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推孟在进行修订时,第一次引入智在进行修订时,第一次引入智商这一概念,用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来计算商这一概念,用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来计算智商,所以被称为智商,所以被称为““比率智商比率智商””1914年,年,由德国心由德国心理学家斯理学家斯腾提出腾提出 (二)韦氏智力量表•老年人都变成了低能人(心理年龄18岁、实际年龄60岁)•测验内容受到言语水平的制约斯比斯比量表量表缺点缺点离差智商离差智商=100+15Z 其中其中 三大三大优点优点3. 三种不同的智力三种不同的智力测验量表:韦氏成人、测验量表:韦氏成人、韦氏儿童、韦氏幼儿韦氏儿童、韦氏幼儿1. 韦克斯勒提出韦克斯勒提出离差离差智商智商的概念,先计算的概念,先计算出在年龄组内的标准出在年龄组内的标准分,再换算为在全部分,再换算为在全部人口中的人口中的IQ分分2. 包含了言语分量表包含了言语分量表和操作分量表,分别和操作分量表,分别计算言语智商和操作计算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

智商 瑞文推理测验•非文字的图形测验非文字的图形测验•测验对象不受语言、种族、文化等条件的测验对象不受语言、种族、文化等条件的限制限制•适用年龄范围更广适用年龄范围更广•主要用于人员选拔主要用于人员选拔 •(三)团体智力测验•主要用于人员选拔•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SPM•特点:非文字的图形测验• 适用年龄范围更广• 测验对象不受语言、种族、文化等条件的限制• 智力测验小结•心理年龄•比率智商•离差智商比纳-西蒙量表比纳-西蒙量表((1905))斯坦福-比纳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1916))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瑞文推瑞文推理测验理测验“智商智商”((IQ))1914年,年,由德国心由德国心理学家斯理学家斯腾提出腾提出适用于团体测验适用于团体测验 第四节 智力的影响因素环环境境遗遗传传智力智力 •(一)智力的遗传影响•(1)家庭谱系研究–英国科学家高尔顿断定,在能力的发展中遗传的力量,超过环境的力量•(2)双生子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智力的遗传力级为0.70或70% •(二)智力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智力(三)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学校教育能促进多种智力技能的发展。

四)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