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一:工作原理和运行过程: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具有多孔性大的比表面积,在较高的压力下(高的水气分压)具有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的性能,而在较低的压力下(低的水气分压)和较高的温度下又能解吸水份的性能进行吸附干燥本机利用这个特性采用变压吸附和微加热的方法,用两只吸附筒进行轮换,一只升压干燥,另一只减压用少部分已干燥的空气,经过节流孔膨胀至近大气压,再微加热升温后流经吸附剂把吸附的水份分带出干燥机其运行程度如下,见图一1. 湿空气通过截止阀 1 进入吸附筒 A,空气由下而上沿吸附剂流过,湿度逐渐降低达到干燥后,通过上面的单向阀作为成品气排出2. 一部份已干燥的产品气(约占处理量的 7%)通过节流孔降压后进入电加热器,升温后进入吸附筒 (加热温度:130∽170℃可调)3. 干燥的低压热空气(称再生气)自上而下从吸附剂表面逐步脱附水份,使吸附剂再生然后通过截止阀 4 和消声器排出放空 (注:吸附剂再生,分上半再期加热,下半再期吹冷)4. 吸附筒 B 再生后截止阀 4 关闭,逐渐升压至工作压力(称均压过程)5. 均压后接着截止阀 3 打开,B 筒进入吸附运转同时阀1 关闭,阀 2 打工开,A 筒进入再生。
如此反复交替切换,实现连续吸附干燥运转二、设备特点及主要技术参数:微热再生吸干机是一种新型的具有节能特点的新产品它集有热再生与无热再生吸干机的优点对再生采用微加热的形式,从而减少再生气耗量它避免了无热再生吸干机切换周期短、再生空气耗量大的缺点,同时也避免了有热再生电耗量大的缺点该吸干机具有切换时间合理、耗气量少、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的优点是目前压缩空气吸附净化设备中最经济、节能的干燥机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化工、石油、医药、烟草、食品、仪器、机械制造等行业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1.进气压力:标准 0.7Mpa 允许 0.6∽0.9 Mpa2.进气温度:标准 ≤40℃ 最高允许 45℃3.初始压力降:≤0.021 Mpa4.成品气露点:-40℃∽-65℃图 一 微 热 再 生 吸 附 干 燥 工 艺 图1~3( 电 磁 式 气 控 ) 进 气 截 止 阀24( 电 磁 式 气 控 ) 再 生 气 截 止 阀5.程 控 仪6吸 附 筒 7排 气 单 向 阀8再 生 气 进 气 单 向 阀9电 加 热 器10消 声 器5.再生气耗量:5∽7% (额定处理量)6.再生方式:微热再生 (再生温度可调)7.切换周期:一般定位 T=120min (可调 60∽240min)8.操作方式:程序控制(全自动)三、程序控制:本吸干机采用了先进可编的微电子程控仪,对微热再生吸干机的工艺过程进行最佳编程。
严格控制进气和再生气电磁截止阀(或电磁先导气控截止阀)的开和关;以及电加热器的加热温度控制、电源的开和关本装置在出厂前已按 T=120min 切换周期的时序调整好亦可调 T=60∽240min) ,用户一般可不必另行调整以免搞错如要另行调整必须仔细阅读该程控仪使用说明书熟悉后按其要求进行调整四、干燥工艺过程、典型设备配置:本装置主要是靠吸附剂的多孔表面的吸附性来达到干燥的为此在进入吸干机之前必须严格清除油污(它是不可再生的污染)和过饱和水滴,确保进气含油量0.05 Mpa,应清洗消声器7. 干燥机停用时,应关闭进出口阀门,以免吸附剂受潮4) 故障、检修故 障 原 因 检 查、修 理1.接线头松动 1.检查各接线端,重新接线2.程控器发生故障 2.更换或修理程控器1.程控器不发讯号或讯号混乱3.程控器电线接头未按号接好 3.核对一下进线接头是否对1.程控器不发讯号 1.按故障现象 1 处理2.电磁线圈断线 2.修复线圈或更换3.电磁阀弹簧损坏 3.更换弹簧2.电磁先导阀不动作4.动铁芯卡死 4.保养铁芯,清洁脏物,去毛1.电磁先导阀不动作 1.按故障 2 处理2.阀门气控系统压力过低 2.调整减压阀,使气控压力达到0.4∽0.5Mpa 或按气动阀的动作要求3.气动切断阀不动作3.膜片式电磁阀不动作 3.拆开检查调新膜片,电磁线圈外部吹除干净1.止回阀泄漏1.检查止回阀,密封面是否损坏,损坏调新或修理,弹簧是否损坏,调换新弹簧2.消声器阻塞 2.清洗消声器4.再生干燥塔压力偏高>0.05Mpa3.再生气偏大 3.若工作正常即可调节截止阀,适量减少再生气4.吸附剂粉化,以致阻力过大 4.重新筛选去粉沫,或调换新吸附剂1.处理量过大 1.按干燥机设计的处理量进行操作2.再生气温度偏低 2.调高再生气出口温度3.进气温度过高或压力过低3.应降低进气温度,控制在≤40℃,最好不超过 45℃,若压力过低调整至0.7Mpa,不应小于 0.6 Mpa4.吸附剂被油污染 4.更换吸附剂5.产品气露点偏高5.吸附剂吸附性能差 5.调换好的吸附剂1.吸附剂破碎严重 1.更换或筛选2.扩散器被粉尘阻塞较多 2.清灰尘6.压降偏大3.单向阀弹簧力过大 3.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