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02KB
约11页
文档ID:467938696
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_第1页
1/11

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一、冬小麦的生长发育1、种子的萌发与出苗⑴种子的构造小麦种子由皮层、胚乳、胚三个部分组成籽实的腹部有一纵沟 称为腹沟,他的深浅是不同品种的特征之一,也是籽粒饱满程度的指 标之一,浅一饱,深一不饱皮层包括果皮和种皮,二者紧密联结在 一起不易分开,种皮内层细胞含有色素,他决定粒色,保护内部;胚 乳贮藏养分,由糊粉层和粉质层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盾片 组成⑵种子萌发与出苗的三个过程①生物物理过程:干种子的含水量为12〜13%,呈凝胶状态,胚 乳是亲水胶体,在适宜温度下吸水膨胀变为溶胶状态,体积增大;② 生物化学过程:随着种子吸水增加,呼吸加强,种子内各种酶开始活 动,使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胚可利用的简单物质和能量,为萌动提供 物质和能量来源;③生物学过程:当种子吸水达种子干重的45〜50% 时,开始萌发,胚根首先突破种皮,接着胚芽鞘突破种皮当胚根达 到种子长度,胚芽鞘相当于种子长一半时称为发芽胚芽鞘向上生长 顶出地表称为出土胚芽鞘顶出地面见光后裂开,露出真叶当第一 片真叶露出地面2cm时称为出苗,全田50%幼苗达到此标准时称为出 苗期⑶影响萌发和出苗的条件和在实践上的意义:①种子质量起决定作用。

粒大、无病、成熟好的萌发好,果皮和 种皮厚的不如薄的出苗快因此要进行选种,以达到出苗齐、快的目 的②萌发出苗需要一定的温度最适15〜20笆,最高30〜35笆, 最低1〜2笆在10笆以下萌发时,发芽慢,且种子易受病菌危害, 发芽整齐度和出苗率都降低日平均温度16〜18笆为播种适期③ 播深以3〜5cm为宜天津4〜5cm播种过浅,虽然出苗快,但易发 生冻害;播种过深,胚芽鞘在地下开裂,不易出土,消耗养分多,苗 弱④适宜的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为宜⑤良好的 通气条件酶等生化活动需要氧气,缺氧时种子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中 毒死亡,故在播种前应整好地2、分蘖及其成穗⑴分蘖和分蘖节的作用分蘖是指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地下分枝其作用是:①分蘖是构成 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组成,分蘖成穗 率可反映栽培水平和地力的高低②分蘖是壮苗的标志在亩穗数相 同时,基本苗少者单株成穗数多产量高,因其个体发育好分蘖多必 然次生根多、近根叶多,是壮苗的标志③分蘖是环境与群体的调解 者分蘖对环境的反应比主茎敏感,故小麦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群体大 小的调节主要靠分蘖分蘖节是指主茎或分蘖埋藏于地面以下密集于植株基部的节群。

其作用是:①再生作用在分蘖期,分蘖节可产生分蘖和次生根当 主茎和分蘖遇不良环境而死亡时(如冻害),只要条件适合仍可再生 新蘖并能形成一定产量②健壮的分蘖节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⑵小麦分蘖规律① 分蘖的时期:苗龄三叶时开始,至拔节期结束冬小麦从三叶到越 冬,冬前持续约一个半月时间,第二年从返青到拔节结束小麦分蘖 发生的最低温度要求是2〜4笆,故越冬和返青的时间界限是稳定下 降到和稳定上升到这个温度指标② 分蘖的规律一一同伸现象与同伸关系:小麦各级分蘖的出现与主茎 叶片的出生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即所谓的同伸关系③ 缺位现象:同伸规律是理论数,实际分蘖数比理论数少胚芽鞘蘖 出现的机会很少,高位、高级蘖也常有缺少任何时候条件不利,都 可能缺位,而且条件变好时也不再生但有可能发生该出的次生根, 因长根和长分蘖所需的条件不同④ 同伸关系产生的基础:在种胚形成期间,第四叶原基分化的同时(第 三完全叶)也分化出胚芽鞘蘖芽原基播种后,种子萌发至穗分化开 始前这一期间,新的叶原基不断分化形成,在分化第五叶原基(第四 完全叶)同时,主茎第一叶叶间分化出第一蘖芽原基叶原基和蘖芽 原基分化速度相等,既每分化出一个叶原基的同时分化出一个一级蘖 芽原基,因此产生了同伸关系。

⑤ 同伸关系的生产意义:实践证明,华北地区冬小麦在良好的播种条 件下,播种到出苗约需云0笆积温120笆;出苗到越冬,主茎每长一 片叶约需积温70笆根据以上两个积温数,在查算出当地小麦从播 种到越冬的云0笆积温数,即可推算出当地小麦不同播期的麦苗,在 越冬前单株主茎的叶片数和分蘖数以及全田总茎数;也可以根据对越 冬前全田总茎数的要求,推算出不同播期应具有的基本苗数,进一步 推算出播种量总之对确定播期、播量以及控制冬前群体大小有重要 的参考作用⑶小麦分蘖消长动态冬小麦分蘖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冬前分蘖高峰,时间在分蘖后半 个月左右,另一个在春季拔节前冬前分蘖高峰是主峰,因冬前分蘖 数占总分蘖数的70〜80%到拔节期由于生长中心转移,小蘖逐渐死 亡,最后稳定到穗数分蘖两极分化的时间界限是拔节前后,两极分 化后,主茎和低位蘖长成有效穗,小蘖消亡,消亡顺序和分蘖发生顺 序相反未抽穗前如何判断分蘖有效或无效:①冬前判断:冬前具有三片 叶以上的分蘖若越冬未死亡,且肥水条件正常就能成穗;②春季拔节 以前:具有六片叶以上的分蘖可成穗,五片叶的介于成与不成之间, 四片叶以下的不能成穗争取穗数有两个途径:穗数决定于分蘖的增长过程和消亡过程,故争 取穗数有两个途径。

一是提高总分蘖数;二是以较少的总分蘖数提高 成穗率第一个途径因最高分蘖数多,易引起郁蔽而发生倒伏,第二 个途径可减轻倒伏威胁3、幼穗分化及粒数⑴麦穗的构造穗轴一--穗轴节片子房麦穗{小穗轴雌蕊一枚{柱头二个小穗{若干小花{鳞片二枚花丝两枚护颖雄蕊三枚{花药内、外颖-(芒)⑵幼穗分化过程分期原则:①镜检有易于确定的形态指标;②有明显的外部形态 与之对应小麦生长锥在穗原基分化之前呈半球状,宽度大于长度,这一阶 段的生长锥主要分化叶片,称为叶原基分化期以后幼穗生长锥分化 生殖器官幼穗分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人为分为以下几个时期:I、 伸长期:生长锥长度大于宽度呈锥状,标志着生殖器官分化开始II、 单棱期(穗轴分化期):在伸长的生长锥基部由下而上分化出环 状突起,叫苞原始体形状像棱,故叫单棱期一个苞原始体相当于 一个节,两个节之间为节间,即穗轴节片,苞原基不久即消失皿、二棱期(小穗原基分化期):在幼穗中部的两个苞原始体之间又 出现一个突起,即小穗原基这时幼穗呈二棱状,故叫二棱期注意 小穗原基的分化顺序是从生长锥中部开始,渐次于上部和下部二棱 期又分为二棱初、中、末期,初期二棱显二列性不显;中期二棱二列 均显;末期二棱不显二列性显。

此时处于起身期W、护颖分化期:在幼穗中部的小穗原基基部分化出护颖原基,此期 很短V、 小花原基分化期:在幼穗中部已形成护颖原基的小穗原基上自下 而上分化出小花的外颖原基巧、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在中部第一小穗分化出3〜4朵小花原基后, 基部第一朵小花外颖内出现三个半球状雄蕊突起,随后在三个半球状 突起中间出现雌蕊突起此时处于拔节期W、 药隔形成期:雄蕊突起由球状变为柱状,且沿中部自顶向下出现 微凹纵沟进入药隔形成期同时雌蕊原基顶端凹陷分化出两枚柱头原 基,有芒品种沿外颖中脉伸长W.四分子形成期:镜检花药中花粉粒,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 四分子注意:①有人认为,因药隔和四分子之间间隔长达10天,故可在这 两期之间加一个时期,即覆盖器官伸长期,此时颖花、芒和幼穗迅速 伸长②研究证明,穗分化进程与春生叶片有同步的对应关系如北 京等冬麦区,正常播种和正常气温条件下,春1叶一一单棱;春2叶 ——二棱;春3叶——小花;春4叶——雌雄蕊;春5叶——药隔; 春6叶——覆盖⑶小花退化小花退化的时间:四分子形成期是小花两极分化的转折点2〜3 天开始退化,5〜6天急剧退化期,以后一直到花粉粒形成为持续退 化期。

什么样的小花退化:①性器官分化不健全的小花一穗上发育最 早的小花进入四分子期后,还在药隔之前的小花,称为性器官分化不 健全首先退化,占退化小花的70〜80%;②性细胞发育不健全的小 花:进入四分子的小花花粉胚囊发育不好称为性细胞发育不健全跟 着退化,占退化小花的20〜30%;③退化子粒:占退化小花的1〜5%可以争取什么样的小花成粒:退化子粒和一部分性细胞发育不健 全的小花,占退化小花的5〜8%退化小花占分化小花的70〜80%, 每小穗分化3〜9朵小花,2〜3朵结实退化顺序与分化顺序相反 ⑷结实器官建成的控制时期穗器官分化期性器官分化期单棱期 小花分化期 四分子形成期决定小穗数决定小花数性细胞分化期药隔形成期 开花决定退化小花数4、子粒建成及粒重⑴子粒形成的过程小麦开花受精后子房膨大形成子粒,根据含水量的变化分为子粒 形成、灌浆过程和成熟过程三个时期时 期 特征 历时时间 含水率 胚乳状态 粒色 其他子粒形成 坐脐到多半仁 9〜11 >70% 清水状 灰白至灰绿长度达3/4灌浆过程乳熟期多半仁到软仁12〜1870% 〜45%清水至炼乳状灰绿至绿黄 体积最大面团期340% 〜38%面筋状绿黄至黄绿体积缩小成熟过程蜡熟期软仁到硬仁 3〜735%〜25%蜡质状黄色粒重最大、人工完熟期硬仁以后<20%种皮色炸芒、机械⑵争取粒重的途径争取粒重的途径可概括为源、库、流、耗四个方面。

①争取和保 持较大的光合源:光合源有两个:一是开花前制造贮藏于茎秆中的物 质,占5〜10%;二是开花以后制造的光合产物,占90〜95%可以看 出主要是保后者,但因光合系统的形成是在开花前,这就要求有一个 好的群体,为开花后创造条件开花后主要是防止叶片早衰,特别是 旗叶,旗叶对灌浆的贡献可占粒重的1/3此外还要保持茎、叶鞘、 穗和芒的光合功能②有好的贮藏库:即粒多、粒大③流即延长灌 浆时间和提高灌浆强度:时间长强度大粒重高④耗即减少累计物质 的损失:灌浆后的消耗主要是呼吸消耗,水分越多越强烈,因此灌浆 停止后希望尽快脱水此外是降雨对灰分的淋失这就要求适时收获 ⑶争取粒重的措施在良好群体条件下,后期主要是浇好三水扬花水可保证不早衰, 含水量高;灌浆水可保证灌浆时间长强度大;麦黄水可增加粒重但 高产田浇麦黄水易造成贪青晚熟,只要田间持水量在75%左右可不 浇一般应在收获前10停水5、根系的生长,茎秆的形成与作用,叶的构造、生长与功能,小麦 生产与土肥水的关系等内容自学二、小麦施肥技术1、 小麦需肥特点冬小麦一生需氮、钾多,需磷相对较少,同时需要钙、镁、硫等 中量元素和锌、硼、锰等微量元素每生产100公斤小麦需吸收氮(N) 2.83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1.25公斤,氧化钾(K2O)2.92公 斤。

小麦一生吸收氮肥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年前分蘖盛期,占总吸收 量的12%〜14%,另一个是拔节孕穗期,占总吸收量的35%〜40% ;小 麦对磷肥吸收高峰期出现在拔节扬花期,占磷总吸收量的60%〜70% ;小麦对钾的吸收在拔节前较少,一般不超过总量的10%,拔节孕穗 期吸收钾最多,可达60%〜70%2、 小麦施肥的一般原则冬小麦施肥不要就小麦论小麦,要将冬小麦与夏玉米全年两季统 筹考虑,磷肥重点在小麦上,如土壤速效磷含量较高,磷肥可全部用 于小麦,玉米不施磷肥,如土壤含有效磷较少,再适量增加磷肥投入 量的同时将2/3用于小麦,1/3用于玉米;钾肥则相反,如土壤有效 钾含量高,全部钾肥用于玉米,如土壤速效钾较少,则1/3用于小麦,2/3用于玉米小麦肥料投入的一般比例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 钾为1 : 0.7 : 0.4 ;同时要增加有机肥和微量元素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