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过程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农业产业化的调查报告关于新津农业产业化的论文报告我们小组关于农业产业化的调查,所选择的是四川成都 温江区新津县翔生大地公司为了更好更有效率的完成这个 调查,我们小组首先先做出了一定的前期准备工作:1确立调研目标:成都周边十三个区县各有自己的主导 产业和龙头企业,考虑到远近关系和为了避免与其他小组重 复,我们选择了新津县的有机农业,到当地翔生大地农业科 技有限公司的有机生态农场进行调研2. 确定调研设计方案:1) 调查背景2) 调查目的3) 调查范围与调查内容、项目4) 调研方式、方法、组织计划5) 数据分析方法3. 确定信息的类型和:收集的信息以文字信息为主,基 本都来至于翔生大地官网(/),再加以新津县文献和网上 白科,综合各方面资料得出结果4. 小组成员们讨论过后确定收集资料5. 问卷设计:根据课程性质(农业产业化)和翔生大地(有机农业)现状设计问题6. 确定抽样方案及样本容虽7. 确定调研时间、路线在确定准备就绪后,首先我们先通过查阅资料,对翔生大地这个公司有了 一定的了解:翔生有机生态农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兴义镇, 这里规划了 15000亩有机种植体系,涵盖有机植物工厂、有 机香草、有机蔬菜、有机水果、有机芽苗菜等超过 300个来自不同地域和国家的有机作物品种。
翔生大地公司的主要三大理念是健康,低碳和创新翔 生大地是主要从事有机农业、生态、节能和环保等相关产业 的企业,团队成员来自海峡两岸翔生实业母公司亚翔工程 在人工环境控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山水景观在社区总体营 造和生态景观营造上在台湾处于龙头地位;白欧欢有机农场 是国内有机农场经营最为成功的典范企业将台湾高端农业技术引入兴义项目,以有机农业为 核心,改造原有农村社区、小镇集市、建设有机酒店、营造 生态社区等项目随着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各个领域的 专业人才陆续加入到团队中来兴义农场位于新津县兴义镇,农场规划万亩有机种植体 系,涵盖有机植物工场,有机西方香草园,有机中草药园等 预计种植品种包括有机芽苗菜、 有机中草药,有机西方香草、 有机特殊品种蔬菜等多个类别 300多种不同地域和国家的特 色蔬菜作物走进兴义镇,你一定会被小镇特有的宁静风景所吸引 新鲜的空气,郁郁葱葱的树木,生命力旺盛的农田这些, 都是在城市里所无法见到的景致兴义农场就坐落在这样一个宁静质朴的小镇上走进农 场,你首先能看到铺满一个鹅卵石的地坝,那里停放着几台 拖拉机另U看拖拉机个头小,在农忙时,它可是能派上大用 场的!沿着小径往里走,就能走到兴义农场的大棚区了! 一个 个排列整齐的大棚,洁白的棚顶,映衬在湛蓝的天空下,构 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个大棚里都种植着不一样的蔬菜。
有的是番茄,有 的是丝瓜,还有西瓜、茄子等,品相多样这些大棚可不是 为了种植反季节蔬菜而设的温室哦!这些大棚的意义在于保 持空气的湿度、温度的均衡,保证蔬菜能得到一个良好的生 长环境要知道,有的蔬菜喜阴冷,有的蔬菜喜温热,有了 大棚的调节,蔬菜们就不用担心霜冻、气候异常等突发状况 了!大棚外有相通的排水沟、水管等设施,这是为了保证通 风排水作业的顺利进行跟大棚外一样,大棚里的景致也是相当的漂亮一排排 的新鲜蔬菜就像严守秩序的士兵一样,在田地里排着方阵, 整齐的、郁郁葱葱的生长着绿色的蔬菜映衬在白色的大棚 下,让人直接用眼睛就能感受到那股清新有的大棚里生长着藤蔓类或根茎较为柔弱的的植物,这 时候,就需要在棚字里竖上一些竹竿、木架等辅助工具,以 此来帮助植物的生长当我们在棚里竖好竹竿等工具,这些植物的藤蔓就会沿 着这些竹竿生长不多时,藤蔓布满竹竿,远看,就像一片 绿色的窗帘,煞是好看就如照片中的丝瓜,一根根成长中有机蔬菜也叫生态蔬菜,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 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标准生产出来的,经独立的有机食品 认证机构认证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蔬菜翔生有机生态农场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 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在有机蔬菜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都按 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 标准,利用种养结合、多品种种植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 业技术,力求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一些高档餐饮行业的需要,现有的蔬菜品种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人们不仅对一 些维生素、矿物质含虽较高的蔬菜需求虽增加,特别一些集 营养与保健于一体的特种蔬菜更是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 的青睐公司根据成都特有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筛选适地适种的 品种,特别是有机草莓,将成都打造成西南地区最好最全的 有机品系供应基地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已经成功培育了 白余种健康且美味的有机果蔬,其中包括:意大利生菜、樱 桃萝卜、红色根甜菜、旱金莲、琉璃苣等篇二: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 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我市现代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中句组织部分委员 并会同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在乔万荣副主席的带领下,先 后赴靖边、榆阳、神木等县区进行了视察调研现将调研情 况报告如下:一、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一)自然地理和农业发展基本情况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总土地面积 43578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万亩,农业人均亩,常用耕地 956万亩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 42% 土地广阔,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灌溉农业较为发达;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 58%, 土层深厚、土质优良,主要为早作农业区。
榆林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 候干燥,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适宜谷类、豆类、薯类等多 种作物生长20XX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10亿元,其中种植 业产值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402元,粮食总产虽132 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 452公斤二) 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 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现代特色农 业是相对1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产物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 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 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 方式的转变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从过程看,是依靠科技, 培育名牌,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 营;从结果看,是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 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三)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现实条件一是榆林的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 20XX年人均GDP>i到4360美元,在经济规模上已具备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二是榆林的自然资源和经济优势明显。
具备发展现代特色农 业的土地优势、生产优势、品质优势、规模优势、市场优势、 生态优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三是榆 林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已初见成效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榆林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势 头,市委、市政府站在宏观、全局、长远的战略高度,明确 提出了 “矿业开发强市,特色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和建设 “两基地一中心”的发展战略,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取得了明 显成效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市“三田”面积达到2万亩,其中水地万亩,坝地万亩,梯田万亩;建成各类 水库73座,总库容虽达到亿立方米;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 具拥有虽达到10万多台,农机总动力达到万千瓦;农村户 用沼气池建设达到万口,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明显十五” 以来,粮食产虽基本稳定在 100万吨以上主要农产品供给 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虽平衡,部分产品出现区域性、结构性 过剩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种植业内部结构逐步 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优势明显、特 色突出的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势头明显加快,“北种、南豆、东枣、西薯”的特色优势产业格局初步形成3、 农业科技研究推广成效渐显。
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先后承担中、省、市重大科技项目 100多项(次);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 80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85加上;建立各类试验示范基地(点) 160多个,累计面积达200多万亩20XX年马铃薯、玉米、蔬菜刷新 7项全国高产记录,小杂粮首次创立 7项全国高产记录4、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000多个,乡级以上农产品购销企业已有 1000多家,拥有各类农产品营销市场 300余个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各类加工、营销企业逐步发展,“订单农业”、“科研单位+企业+基地”等多种模式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在探索中得 到有序发展35、 土地流转机制得到不断创新较为典型的有“孟岔 模式”和“东坑模式”,米脂县银州镇孟岔村成功地把全村182户承包的2142亩山地流转到8户农民手中,靖边县东坑 镇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设施农业,都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 济效益双赢全市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5万多份6、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十一五”以来,榆林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XX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达到亿元,实现增加值亿元,分别是 1999年的6倍和7倍20XX年全市二、制约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对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视和支持有待进一步提 高在政策层面上,优先发展工业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农业为 工业发展提供粮食、原料、资金、劳动力和市场,还通过价 格机制为工业发展提供资本积累及后续投资。
长期以来形成 的二元经济结构,使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配谿上形成了 明显的城市偏向 在现实发展中,以能源工业为动力的跨越式发展,凸显出“三大失衡”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失衡20XX年我市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之比为:: ,呈现出明显的一产弱、二产强、三产滞后的特点二是区域南北经济失衡20XX年南六县gdp总和72亿元,仅占全市的%农民人均纯 收入2909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 493元三是城乡发展失 衡20XX年榆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 1,差距为8795元农村在教育、就4业、医疗、文化、卫生、社保、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人均 投入远低于城市,社会事业发展与城市相比滞后明显在工作措施上,尽管已将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列入 “两基地一中心”三大任务之一,并制定出马铃薯、玉米、 小杂粮、蔬菜等六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任务目标等,但 县区及乡镇仍停留于只建点不扩面、只引进不创新的传统农 业生产模式,没有有效地整合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资源,行 政推动力不强二)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尚未形成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推动了整个经济跨越发展,但由于资 源开发体制以及财税体制的不尽合理,导致地方政府没有足 够的财力支持“三农”。
同时,“三农”工作与能源化工基 地建设没有得到同等重视、 同等加强、同等组织、同等支撑, 缺乏政府的统筹运作在能源化工建设浪潮中,广大农民不 仅没能参与进来,分享工业利润,一些农民还因此要成为“生 态灾民”生态环境治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缺失, “谁破坏,谁治理”的责任难以落实,治理经费“悬空”,治理基金机 制尚未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还停留在行政手 段、政治号召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制度机制,至 20XX年,全市仍有贫困人口万三) 农业投入、资金整合和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依然 没有得到较好解决近年来,中央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