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 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4)

金诺****简谱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50KB
约3页
文档ID:274080263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 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1/3

5 苏轼词两首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故垒(lěi) 磊落(lěi)累赘(lěi) 罪行累累(lěi)B.饥馑(jǐn) 谨慎(jǐn)觐见(jìn) 怀瑾握瑜(jǐn)C.伦理(lún) 沦落(lǔn) 腈纶(lún) 羽扇纶巾(lún)D.莽原(mánɡ) 欺罔(wǎnɡ)茫然(mánɡ) 竹杖芒鞋(má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酹江月 捋虎须 淘米 陶醉B.遵命 酒樽 纶巾 人伦C.料峭 俊俏 树梢 消遥D.萧瑟 笙箫 吟啸 潇洒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B.料峭春风吹酒醒 料峭:温暖C.回首向来萧瑟处 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D.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4.下列词句中,诵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 B.千古风流人物C.回首向来萧瑟处D.同行皆狼狈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一首词的上、下段分别称为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B.从晚唐五代到宋朝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其长,但大体上可归于婉约派范畴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7.下面均是宋代词人的词句,按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8.(1)《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正面描写赤壁壮丽景象的句子是: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蕴含词人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的句子是: , , 。

3)《定风波》一词中一语双关地表达出词人心境的句子是: 二、课堂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9.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垒”指传说中的古战场;“周郎赤壁”指周瑜指挥作战的赤壁B.“大江”指长江;“浪淘尽”指浪涛荡涤完;“风流”指有文采,很潇洒C.“穿空”指高插云霄;“拍岸”指搏击着江岸;“千堆雪”比喻很多浪花D.“江山如画”是说大自然雄伟神奇,如画卷一样;“一时”指三国那个时代10.词的上阕最后两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11.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有消极的思想,你是怎样看的?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13题。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2.开头两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展示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13.请赏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句 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4.“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1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作者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四、语言运用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苏轼年轻时非常狂,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一个老者看出了他的傲气,就拜访苏轼,结果苏轼出了丑后来苏轼在原来对联的前面各加了两个字,意思大变,请试着加上 17.仿照画线语句,在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等人中任选两位为陈述对象,在下面的横线上仿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 五、攻知识点18.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面句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答案与解析1.B(A.累léi赘;C.沦lún落,羽扇纶guān巾;D.莽mǎng原2.C(消—逍3.B(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4.B(A项应为“多情/应笑我”;C项应为“莫听/穿林/打叶声”;D项应为“料峭/春风/吹酒醒”。

5.D(“狼狈”均形容受窘的样子A.古义:指长江;今义:泛指江河B.古义:杰出的;今义:轻浮放荡C.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6.B(苏轼的词风应归于豪放派范畴7.A(①③⑥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属婉约派②④⑤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属豪放派8.(1)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2)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3)一蓑烟雨任平生9.B(B项中“风流”是借代,指古代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10.这两句是连结上下两阕的过渡句,总结上阕带起下阕前面写了赤壁古战场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壮美无比,“江山如画”是对上述景色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从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是对写景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收束与总结同时,前面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了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下阕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渲染了气氛,为写人、抒情作好铺垫11.“故国神游,多情……一尊还酹江月”是词的最后一层,有人认为这几句词含有消极思想,与全词豪放情调不合其实,“多情”是古代诗词中的一个常用语,它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华发”固然使人生悲,但正如唐代诗人岑参所说:“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人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未酬的苦闷综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但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两者并不矛盾12.开头两句是全篇主题,以下抒情都是由此生发这两句展示了作者不为外界的风云变幻所干扰,总是以自己的定规行事的生活态度风雨潇潇,穿林打叶,真有点席卷天地的气势,但作者以“莫听”便将之化为乌有,不但如此,还要吟咏长啸悠然信步,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厄运的挑战13.“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拄竹杖、穿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作者旷达超脱的胸襟,充满豪放之情,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一新14.“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阕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阕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15.勾勒出了作者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朝廷立功的心志16.示例: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7.示例:幸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18.B(A项正常语序为“无处觅英雄孙仲谋”,C项正常语序为“北望中原气如山”,D项正常语序为“应笑我多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