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青年偶像崇拜的变迁看青年人价值观的变迁.doc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2.50KB
约17页
文档ID:549271290
从青年偶像崇拜的变迁看青年人价值观的变迁.doc_第1页
1/17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从青年偶像崇拜的变迁看青年 价值观的变迁 学 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年 级 2006级 学 号 222006301011098 姓 名 祁 兰 指 导 教 师 雷 鉴 成 绩 二〇一〇 年 四 月二十五 日目 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1引 言 21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偶像的变迁 21.1 70年代末,偶像横空出世 21.2 80年代,偶像如“雨后春笋” 21.3 90年代,青年各取所需 31.4 21世纪,平民偶像呼之欲出 32 青年偶像变迁的特点 32.1 传统榜样人物魅力递减,各界明星大行其道 42.2 统一化的榜样让位于多元化的偶像 42.3 选择偶像的初衷:从榜样走向精神快餐 42.4 偶像崇拜媒介化、消费性趋势加强 53 偶像崇拜的变换折射出青年价值观的变迁 53.1 精神偶像缺失,“迷恋式”盲从兴起 63.2 集体主义疲惫,个人主义膨胀 63.3 传统道德流失,务实主义盛行 73.4 吃苦节俭精神淡化,快乐享受成为目标 74 利用偶像崇拜,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4.1 注重塑造——重塑精神偶像 84.2 注重培养——培养青年评价和选择偶像的能力 94.2.1 培养青年的理性思维,正确选择崇拜的偶像 94.2.2 用偶像成功的经历教育青年,升华其偶像选择 104.3 注重把握——利用偶像,把握教育时机和教育资源 104.4 借用管理,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控制 114.5 注重自我教育,提高青年自我教育的能力 12结 语 12参考文献 13致 谢 14从青年偶像崇拜的变迁看青年价值观的变迁祁 兰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摘 要:青年的偶像崇拜具有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每一代青年人都有其特定的偶像伴随他们成长那些难以磨灭的记忆,记录了各时代文化的巨大变化,也折射出了青年价值观的变化偶像崇拜几乎成为每个青年必然的选择,正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青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如何利用偶像崇拜来对青年人的价值观做正确引导,显得非常必要关键字:青年;偶像崇拜;价值观;引导On the changes of the youth’s values from the changes of the youth’s idolatry Qi Li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mangagement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Abstract: The idolatry of yout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every younger generation has grown up with the impact of their particular idols.The indelible memory has recorded the great changes of times and reflected the changes of the values of youth. Idolatry has almost become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every youth,and it has been play a more and more influence on the spirtuarl lif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youth’s personalities. Therefore, it is very nessecary to know how to employ the idolatry for giving the youth proper conduction.Key words:youth; idolatry; values; conduct 引言偶像往往是一个时期社会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的代表。

青年人往往将偶像当作其情感载体和行为榜样他们是青年人追随与模仿的焦点人物,是青年人疯狂崇拜的一种价值符号偶像崇拜直接或间接地反应了青年人的价值观,并对青年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偶像崇拜是青年群体对社会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的回应,是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偶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改革开放以来,从英雄人物到社会道德楷模,从社会文化的叛逆者到娱乐明星,偶像随着时代的变化也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每一代青年人都有其疯狂追捧的偶像偶像的这种时代变迁,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反应,更是青年人价值观的晴雨表因而利用偶像崇拜来引导青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对青年人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1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偶像的变迁青年人的偶像具有时代特征,从50、60年代的“英雄崇拜”发展到今天的“追星”,我们就知道,青年人的偶像崇拜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是一种推陈出新的过程1.1 70年代末,偶像横空出世文革结束至改革开放的几年间,没有出现轰动全国的偶像50、60年代的雷锋、王进喜等偶像的无私奉献、为国家牺牲小我、艰苦奋斗的精神继续感染着人们,发挥着他们“学习型偶像”的影响力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事情在悄悄酝酿着改变。

70年代末,饱受十年灾难的青年,开始领悟到学习科学文化和知识对于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重要性于是,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数学家陈景润横空出世,成了人们的偶像在科学的春天里,人们怀着科技报国的激情,投身到科研领域1.2 80年代,偶像如“雨后春笋”80年代是一个春回大地的时代,仿佛一夜之间,万物复苏,蓬勃生长偶像也一样,迅速从各行各业中冒出来80年代的偶像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传统的社会道德楷模身残志坚的“中国保尔”张海迪,救火牺牲的英雄赖宁,他们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继续成为广大青年学习和敬仰的对象另一种是“业界精英”体育界“五连冠”的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激励着大家,文学界的顾城、北岛、舒婷等使人成为青年人心中的英雄港台的金庸、三毛和琼瑶在内地拥有一大批的迷此外,山口百惠、周润发和张明敏等日本港台明星则形成了中国早期的明星崇拜可见,80年代的偶像概念,已经越出了传统的学习型偶像范围,增加了爱慕型偶像偶像也不像过去那样一呼百应,而是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态势1.3 90年代,青年各取所需90年代以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后,世俗化、大众化、平民化的文化取代了过去有深度的思想文化形式,中国社会更加多元化。

这使得青年人的偶像崇拜也呈现出更明显的多元化特点这时期青年偶像主要是歌星、影星和体育明星此外还有像周星驰、王朔等社会化的叛逆者也得到了广大青年的追捧这一时期偶像崇拜的另一趋势则是“对‘实用型’偶像的崇拜在实用主义泛滥的90年代,对成功、财富的向往使一大批知识英雄、企业家成为青年的新偶像 田志凌.我们时代的青春偶像[J/OL].南方报业网,2004-07-13.比尔盖茨就是这一时期典型的偶像1.4 21世纪,平民偶像呼之欲出21世纪以来,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我国电视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5年在“超级旋风”的席卷下,“加油好男儿” 、“梦想中国”等平民选秀节目风生水起,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魏晨,陈楚生等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名字,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千千万万观众心目中的偶像平民偶像的诞生,从本质上来说,代表了偶像崇拜的一种新趋势:草根化以及世俗化相比于“明星”,通过海选走出的“民星”更接近于人们自己,人们通过对“民星”的崇拜来获得自我欣赏与自我崇拜,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能性,是人们个性意识觉醒的表现同时,平民偶像则通过展示普通人的成功来肯定了老百姓的价值,满足了无数少男少女年轻的梦想,体现了偶像崇拜的世俗化。

2 青年偶像变迁的特点30年以来,每个年代的青年人的出现,都伴随着一批不同于以前的偶像的出现这种变迁,则折射出了青年偶像变迁的内在特点2.1 传统榜样人物魅力递减,各界明星大行其道30年青年偶像的变迁中,不难看出,从青年偶像的类型看,榜样人物的魅力已经不占绝对优势,取而代之的是各界明星据对部分青年进行的“你最崇拜的是哪类型的人?”的问卷,在众多的偶像类型中,选择崇拜歌星、影星和体育明星的占30.77% 罗丽榕,陈利华,袁宇.探析当代青少年偶像的变迁[J].南平师专学报,2007(1),第26卷,第1期.,居最多数尽管榜样依然还在主流文化圈被反复树立和强调,但他的荣耀却难以与黄金时期相提并论了CCTV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能被人们了解、记忆并塑以榜样的屈指可数相反,娱乐明星和体育明星却成为青年人疯迷的对象他们如数家珍般地谈论明星们的各种事迹,效仿他们的衣着和行为,以之作为生活目标可见,“青年人的偶像情结已经从充满硝烟的战场回到歌舞升平的娱乐场了 周国文.榜样与偶像的错位——从偶像的变迁看当代都市青年的价值观[J].中国青年研究,2002,第3期.在偶像的市场中,无疑是明星更有市场。

2.2 统一化的榜样让位于多元化的偶像从50、60年代的英雄模范式人物,到70年代末的科学家,再到如今的各界精英和明星,偶像的类型更多,数量更大,所跨领域更广,并且再难以找到统一化的榜样我们知道,50、60年代树立起的学习好榜样雷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再没有出现过和他具有同等影响力的全民爱戴的榜样世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发展,给各界明星的诞生孕育了一个天堂青年人往往带着各取所需的自由心态去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偶像而随着大量“新星”潮水般涌入娱乐市场,即便是各界明星也不再像邓丽君那样能影响几代人,往往是“各领风骚两三年”便被迫隐退这种选择上的多样化和持续时间的短暂性决定了,现代社会难以成就统一化的榜样2.3 选择偶像的初衷:从榜样走向精神快餐榜样是主流文化树立的人生楷模,是在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方面有非凡品性的英雄人物从青年偶像的变迁中可以看出,雷锋、陈景润等偶像还具有榜样的特质,但此后的偶像代表则不具备这一特点70年代末,科技兴邦,四化建设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人们选择陈景润为偶像,更多的是以陈景润为榜样,科技报国,投身四化建设而此后,选择邓丽君是他的歌声契合了一代年轻人追求个人生活的内心情绪。

选择崔健是因为他唱出了新一代青年人的怀疑和迷茫选择王朔、周星驰是因为他们“嘲弄一切正经事物,调侃一切权威和正统的游戏态度 张义祯,邱幼云.青年榜样的历史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6,第9期.青年人的这些选择的初衷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把他们当作自身的情感依托青年人把偶像的行为当作可想而不可为的事选择他们,只是一种寄托2.4 偶像崇拜媒介化、消费性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模仿港台、西方媒介娱乐化之风传媒为了迎合大众八卦、好奇的心理,总是把镜头对准明星绯闻、隐私、嗜好,对歌星、影星连篇累牍的报道,误导了青少年,为青少年追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传媒的宣传导。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