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个教条的批判摘要:对逻辑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的批判是蒯因的哲学思想中的非常重要 的一笔在其著作《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中,他提出两个教条——相信分析 陈述和综合陈述二者之间有严格的区分和还原论——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他 的这一批判不仅为他后来的整体论铺就道路,而且对当时的英美分析哲学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两个教条的具体内容和对英美分析哲学的影响来简单 叙述蒯因的思想关键词:蒯因;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批判一、引言威拉德•范•奥曼•蒯因(1908—2000)作为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 力、最多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两个教条的批判--被很多同辈人及后 辈人进行研究,至今仍然是分析哲学的一个热门研究话题,关于这个话题的书 籍和论文也有很多但是,在研究者中对这个问题仍有不同意见二、对分析陈述与综合陈述区分的教条的批判蒯因于《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的初始篇指出,“一直以来,现代经验主 义大体上有两个教条一个教条是将陈述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析的陈述(因为基 于意义而独立于事实);另一类是综合的陈述 (因为基于事实)另一个教条是 相信还原论:(还原论认为)每个有意义的句子相当于某些以词为基础的逻辑 结构,而这些语词指称直接经验。
这两个教条的问题在于没有正确的基础 蒯因认为应该放弃这两个教条,放弃前者的结果是使形而上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 分界线会变得模糊不清;放弃后者的后果是把哲学研究从经验主义转向了实用 主义蒯因认为康德关于分析陈述的谓词就是已经概念化地蕴涵在主语的内涵中 的思想是有局限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分析陈述要求句子必须是主谓结 构的,二是我们需要去解释蕴涵是什么康德的想法的另一种表述是:当一个 陈述不依赖事实只凭借其意义就可以判断其为真的话,它就是分析的在这里 我们就需要去解释意义的概念蒯因在这里继承了弗雷格、罗素等人的观点认 为:指称和意义是不同的意义不同于命名,完全不同的两个意义可以拥有同 一个指称具有相同外延的词也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如具有相同指称的“晨星” 和“暮星”意义却不尽相同于是只要把意义和指称进行区分,分析的陈述是 根据意义定真假,就转化为分析陈述是依赖于语言形式的同义性和陈述的分析 性而为真意义这个问题就被蒯因抛弃不谈了而分析陈述的标准就转变为同 一性和分析性的问题但是问题就在于同一性和分析性的标准是模糊的,这个 标准的存在没有正当的理由所以,蒯因认为康德提出分析陈述的说法是不能 解决问题的。
所以,蒯因认为在逻辑上把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严格地区分开是不可能的三、对还原论的批判通过了解,我们可以知道最早的还原论产生于洛克和休谟时期,之后是弗 雷格和罗素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还原论的对象从单个的单位转化成了 陈述在现在看来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尽管还原论的对象发生了转变,然而 总的原则即单个的单位是可以还原为经验的,或是说为经验证实的蒯因认为还原论的教条和分析性和综合性的区分的教条是通过零事实的意 义证实说联系到一起的蒯因于《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中指出了分析性的陈 述是不存在的,其原因在于不存在一种真正可以确立分析性的标准因此,分 析的和综合的陈述实际上就只有一种唯一可以接受的就是陈述为真的理由 蒯因对还原论是有保留的批判在其看来,科学和一切理论的根据仍然是经验, 但是这种理论的陈述不是一个一个可彻底还原到经验的,并且在蒯因看来语言 和经验是不能分开的因此蒯因提出,“总的来看,科学依赖于语言和经验; 但是这种两重性不可以追溯到每一个具体的陈述的具有意义的单位是整个的 科学四、对英美分析哲学的影响在西方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分析哲学强调逻辑分析与语言分析的结合 以分析哲学大家身份寄居于哲学界的蒯因先生,其贡献在于促进了现代逻辑的 重大发展和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为科学哲学、语言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 思想工具。
二战后,美国成为逻辑经验主义的中心地带,出现了概念实用主义、 逻辑实用主义等思潮蒯因在他的对两个教条的批判和整体论中都体现出逻辑 实用主义的新观点,在英美分析哲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发展变革的进程中,蒯因以其整体经验论 为基础,建立了同样具有整体特征的科学观;再一次确定本体论学说在科学理 论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建立了著名的“自然主义的语言哲学”五、结语蒯因作为一名哲学家,不只给英美分析哲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他也为 整个哲学界带来了一股清流,为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对于蒯因的对经验论 的两个教条的批判以及他后来的整体论都被学者们研究了很多年,相信对这些 的研究也不会止于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蒯因会带给世人更多的 惊喜参考书目[1].Quine W.V.O. Word and Object[M].NY:MIT,1960.[2].Quine.W.V.O. 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 [M]. Cambridge Mass: HarvardUniversity Press, 1963.[3] .陈波.蒯因的“两个教条”批判及其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 报,2000,(3).[4] .刘奇.蒯因对经验论两个教条的批评[J].黑龙江大学,2012.[5] . 涂茜. 论蒯因对分析—综合两分法的批判 [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社版),2007 ,(10).。